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之惊梦 > 第614章 烽火连天(二十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14章 烽火连天(二十四)

常山郡城一片素白,阖城上下一片哀哭,即哭颜杲卿老爷子,也哭自己即将面临的未知。

在这种情况下,张风自然是走不了了,颜季明处于悲伤守孝不能理事中,张风就成为了常山郡城的主事者。

先是依靠张风储存的器械守住了城池,接着张风更是带着家将千里来援,在数月的并肩作战之中,郡城上下都对这位有勇有谋,又有仁义的张大帅的嫡子很是信服!

再到张博横空出世,先是全歼了崔乾佑及其两万叛军,接着打破潼关,击溃哥舒翰的三十万叛军,最后又逼得安禄山不得不离开洛阳城,还重创了安庆绪。

这消息传来,将张博张三爷的声望推到了巅峰,也带着将张风的名声随之传播。

“张三爷的嫡子就在常山郡城里坐镇,张三爷没有忘记大家,张三爷又向二十年前那样来杀恶徒救大家了!”

“去常山郡城投奔张三爷的儿子去,大家伙一起杀叛军保家乡!”

“父是英雄儿好汉,跟随张三爷的嫡子绝不会有错,是带把的男儿就一起去杀叛贼!”

“张三爷的儿子都来为咱们河北平叛了,张三爷也马上就来了,大家伙一起去从常山迎接张三爷去!”

随着张三爷的嫡子张风在常山郡城的消息传扬开去,以郡城为中心的四面八方的热血男儿纷纷辞别父母妻儿,赶赴常山,一同平叛保卫亲人。

张博的嫡子在常山郡城,能鼓舞起河北百姓的斗志,自然也能引起郭子仪等大将的注意,也更能引起叛军的注意!

向北来的安庆绪就不服气了,你是张博的儿子,我又是大燕皇帝的皇子,宿命的相遇,岂能不决一高下?

于是,安庆绪引着大军浩浩荡荡的就杀奔常山郡城,要跟张云决一死战。消息传来,北方的视线又聚焦到了常山郡城!

等着一场龙争虎斗!

听到安庆绪杀奔常山郡城要跟张博的嫡子决一死战,安禄山是哈哈大笑:“好,老子在张三的手中处处吃瘪,就让儿子来为老子出气,来人,再增援一万军,还有让小辈们全去会会,告诉我儿,只要擒获了张三的那个嫡子,老子就封他为太子!”

同样听到消息的张博却是淡淡一笑:“安庆绪还不错,带兵挺有方的!”

已经是都尉的乌其玛黑急道:“大帅,请让末将领兵前去支援少主!”

其他人也是纷纷请战,同时也在大骂:“这安禄山不要脸,连儿子安庆绪也不要脸,有本事大家旗鼓相当的摆开阵战厮杀上一场,这么数万精兵围攻少主带的一群乌合之众,真是不要脸到极致了!”

张博制止了众将的请战,道:“现在咱们人手本就不足,况且还有雷万春也在那附近,而且郭子仪也不会袖手旁观的!”

张博是这么说,可不代表麾下的人不着急,这张云可是张博嫡子,未来的继承人,而且大家都对张云的才能和人品非常认可,又岂能让张云置身于危险之中?

不说别人,但是张风和魏刚就极力请命,加上众将不容分说的表现,张风和魏刚各领军两千,就急匆匆的杀奔常山郡城。

在长安城的张府势力听到这个消息时,本来正热火朝天喜气洋洋的准备迎接家主进城,大家伙也都明白,家主只要进城了,很大可能就会成为这座举世无双的城池的新的主人。

而大家伙,就会成为有从龙之功的开国元勋!如此旷世大喜之事,怎不令大家伙舍命卖力?

家主还未进城,安庆绪那小贼却要领着数万精兵去攻打只有乌合之众的少主了,这还了得?于是在长安之威已解的情况下,也在包裹李依依,南霁云,尤世可在内的人的授意下,数十个小将领着两万由各方拼凑而成的大军,由南林统带,杀奔常山郡城。

于是,以常山郡城进行的战争,全是由张博的势力和叛军的势力双方的小辈之间展开,这场战斗,也可以说是双方进行的未来战争了。

张博和安禄山包括两人麾下的悍将能人,世人皆知。而这两方的后人会是什么成色,将很快就会在使人的眼前,一一亮相!

————

太子李亨至灵武后,裴冕、杜鸿渐等人围住太子,要太子遵李隆基的马嵬之命,那就是即皇帝位,可李亨看着身边的三瓜两枣,苦笑不应。

裴冕进言道:“殿下所帅将士都是关中人,日夜思归,之所以跟从殿下艰难跋涉至塞外者,都是希望能够立战功。如果离散,难以再集。愿殿下顺应众心,为社稷大业着想。况且只有殿下为皇帝,才能名正言顺的诏令张博前来迎驾入长安!”

直到三推三让,李亨这才许之。

天宝十三年七月十二日,太子李亨即皇帝位于灵武城南楼,改天宝十三年为至德元年,群臣舞蹈庆贺,李亨也流涕献欷。

李享尊李隆基为上皇天帝,大赦天下。以杜鸿渐、崔漪知中书舍人事,裴冕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改关内采访使为节度使,徙治于安化,以前蒲津关防御使吕崇贲为节度使。以陈仓县令薛景仙为扶风太守,兼防御史,以陇右节度使郭英乂为天水太守,兼防御使。

在众人的合谋下,封张博为安西王,河北平叛大元帅,主持剿灭安禄山叛乱。

李亨在灵武即皇帝位的时候,可算上最为寒酸的一个即位了。塞上精兵都出讨叛军,只剩下老弱守边,身边文武官不满三十人,收手兵士不足两千,披草莱,立朝廷,制度草创,可谓是开了大唐皇帝即位的先例了!

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尊李隆基为太上皇的事传来,也将天下人的目光又从常山郡城转移,转移到了灵武新皇帝、还没到蜀中的李隆基,以及在长安城的张博身上。

天下人都想看着这三人的反应。

结果又令天下人大掉眼珠子的事发生了,还没等莫名其妙就从皇帝被尊为太上皇的李隆基发表声名的时候,寿王李瑁也在广陵郡登基了,也将天宝十三年改元为治中元年,也同样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李瑁的即位得到了淮南道和江南东道的支持。江南富庶,又没有历经战火,李瑁的势力比之李亨的灵武,实力强上不是一星半点!

这一下天有二日,要是加上还没说话的李隆基,还有大燕国的安禄山,在大唐的地界上,一下就冒出来了四个皇帝。

马嵬驿兵变后,李隆基留太子李亨讨叛军,自己则继续奔蜀中。六月十八日,李隆基以剑南节度留后崔圆为剑南节度副大使。六月十九日从扶风出发至陈仓而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