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道,在汴京炙手可热的人物。
他是“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代表作家。
王安石、苏轼都很看好他,有意要重用他,指点他。
可惜啊……他是个悲剧人物,宋代版“六子”。
是那种为了证明自己只吃了一碗粉,把自己开膛破肚了的人。
历史上,这个陈师道就是一个安贫乐道、清高骄傲的人,他因为和自己的爹爹是政敌,平时就和其他人一直攻击自己的老爹。虽然他两个是连襟,可是他一直都是对赵挺之下狠手。
在宋哲宗驾崩后,他被派去公差看守皇陵,当时因为天气寒冷,他家里穷没有衣服穿,然后他的妻子就去找了她的姐姐借了一件赵挺之的皮衣御寒。
结果陈师道知道皮衣是赵挺之的,即感受辱,并对妻子大发雷霆:“汝岂不知我不着渠家衣耶!”受冻的陈师道生病了,加上本来自己就体弱,于是一病呜呼,死了。
然后这人也出名了,他死了之后家人都无钱安葬他,最后是朝廷出了两百匹绢布,又让与他往来者出钱安葬。
这就是赵明诚的二姨丈,诗文做的好,可惜是个宋代版“六子”。
赵思诚一双桃花眼眯着,皮笑肉不笑。早知道二姨丈要来,打死他他也不跟着过来。
赵明诚依然吞了吞喉哽,他二姨丈比他爹还可怕。
果然,陈师道看着赵明诚和赵思诚衣着光鲜华丽,两人戴着方巾帽,一青一白穿着真丝深衣,外还套着罩衫。
陈师道一身粗布直褂在身,脸上还落满了赵明诚催马而至卷起的尘土。
“渠家儿郎。每日民脂民膏吃着,居然还能读的下圣贤,真是玷污了圣贤书!”
赵思诚每每都把赵明诚护在身后,“二姨丈,这话这么说?”
“我听说明诚做了一首《春日》,官家大为赞赏,已经誉满汴京了。只是可怜了百姓,他们不知道当今汴京解元是吃民脂民膏被供出来的。”
赵思诚可不是看着温润如玉的人,当场就动怒了,“你血口喷人!”
“二姨丈,我们一直敬重姨丈。姨丈何必把朝堂上的事情带到家里来呢?每次相会总要不欢而散,二姨丈岂不烦耶?”
“常言道,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别看你年纪轻轻名满汴京,实际上和你爹都是一丘之貉。”
“二姨丈,你骂我也就罢了,何必又扯我爹呢?”赵明诚真想上去揍他一顿。
郭概本在院子里正坐着,逗弄自己养的鹦鹉。
门外忽的有人吵起来了。
这鹦鹉活学活用,“陈木头来了,陈木头来了。”
郭概脑壳一痛,赶紧道,“你可闭嘴吧。”
“快去把你们姑爷请进来。别再门前吵。”
赵思诚和赵明诚跟着陈师道进来,两方已经吵得面红耳赤的。
郭概很久不见赵明诚了,刚开始见到赵明诚还觉得陌生。
赵明诚叫了声“翁翁”,郭概恍然记起,这不就是他今天早上正念叨的赵明诚吗?
一见到赵明诚眉毛都笑的飞起,可惜赵明诚已经长得又高又大,不能被他抱起来坐在怀里。
“明诚来了。快吩咐厨房去做菜,肘子、烤羊腿都要上齐了。”
陈师道在一旁站着,显得有些狼狈。
郭概头发花白,眉尾的眉毛像是柳枝一样垂下来。
“既然今天都来了,那就一同用饭吧。”
郭概看着堂下一老二少,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赵思诚和赵明诚只能先在一旁坐着,等他们的二姨丈先说完他的事情。
可巧这个时候,他们的二姨母忽的走了出来,见到他家官人倒是不惊讶,碰到两个侄子却是非常尴尬。
赵思诚起身,“原来二姨母也在外翁家里。”
“二姨母好。”
郭云睿见到两人耷拉着面,又听说方才门外有人吵架,自然明白了。肯定自家官人见了这两个小家伙也没放过。
“你们两个也来了,我带你们去吃吃的。”
陈师道怒曰,“吃什么吃!?还不回家?”
郭概眉头皱起,陈师道转头又对郭概十分谦恭,“妇翁,贱内在妇翁这里已经打扰多时,我今日来接他回家。”
赵思诚一听,揶揄道,“怎么接回去?连匹马都没有。”
陈师道一听,倍感受辱,当堂就斥责赵思诚,“竖子,我这是不用民脂民膏所致。”
赵明诚忍陈师道也有一段时间了,狂怼他的父亲也就罢了,还连带让他的二姨母跟着受苦。
二姨丈虽然不人道,可是二姨母待他们三个都是极好的,给每人亲自做了一套冬衣。
这世上,能亲自给自己做一套衣服的都算自己半个娘。
“既然不肯用民脂民膏,那也应该做一番事业出来,整天欺负我家二姨母算什么本事。看我二姨母跟着你一直颠沛流离的。”
陈师道确实愧对妻子,这话就像是一支利箭刺在陈师道心上,激的陈师道一个激灵。
郭云睿摆摆手,“思诚和明诚还是少说两句。”
郭概用拐杖敲着地面,“好了,都住口。虽然是两家人,如今坐在一个屋檐下,就要万事以和为贵。”
三人安静下来,各自坐下。
陈师道被郭云睿带去后堂,自然又是一通吵闹。
赵明诚这才对郭概说明来意。
“原来是要找我要钱,所以你们才想起我这个老头子来啊。”
赵思诚坚持,“外翁——这是借钱,不是要钱。”
郭概想着,这也没什么区别。
“你要多少?”
赵思诚道,“外翁,您想想看,我们平时也没什么可求助外翁的。如今来求外翁,也是实在没办法,外翁可一定不要把这件事告诉爹。”
郭概挑眉,盯着二人的眼睛问道,“你们两在外面惹祸了?”
赵思诚道,“都是德甫的错,他在外不小心惹了事,现在需要一大笔钱来摆平这件事。”
郭概瞅着兄弟两个,知道他们两个是盯上自己了,他又问明诚,“我听说年前官家因为你做了一首诗,赏赐了你文房四宝,还给你了你一千两黄金。”
“我爹的性格,外翁您还不清楚吗?那一千两怎么也落不到我头上啊。”
“行了,老实说吧,你要多少?”
赵思诚道,“越多越好,就看外翁愿意给多少。”
【更正一下,前文说到李师师提出五千两黄金为赎身之家,可我现在查了一下宋朝的黄金白银汇率,五千两黄金在那个时代能打造一支超级军队了。李师师刁难人应该用五千两白银比较合适一点,提五千两黄金的话,那主角有这钱,能把樊楼买下来三座了。抱歉哈,以后不会出这种错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