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家、曾家、赵家还没怎么样呢,大宋宫廷内宋哲宗自己已经坐不住了,他听说了章惇、曾布有意要让赵明诚为孙婿的事情,已经一天一夜没好好休息了。
赵煦需要的是一帮对他唯命是从、团结一心、共同延续王文公新政的人。继承先父遗志,坚持把这变法的大事做好,利国利民,这才是一国之君该做的事情。
章惇的所作所为,赵煦一直都知道,只是不发作而已。
现在赵煦只盼着后宫中有妃子能给他生个儿子,只要册立了太子,到时候就稳固了人心,到时候他也就不用担心那么多了。
次日天一亮,赵挺之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上朝。
他刚下了马车,就被章淳见到拦下。
“赵老弟,这几日胃口可还好?”
赵挺之作揖,将腰身弯得更低,“吃的平时一样。”
“怎么会吃的和平时一样呢,我看你是胃口越来越大了。”
章惇说罢,扬长而去。
赵挺之在后面跟着,披着清晨的霞光在宫殿的廊道里走着。
明诚这小子,你是真能给你爹我找麻烦啊。
这章家的女儿若是不娶,以后的麻烦恐怕没完没了了。
没过一会儿,曾布又快步撵了过来,“赵老弟,你有了这么个宝贝儿子,日后前途无可限量啊。”
赵挺之却道,“曾相公何出此言呐?当年李斯做了丞相,大宴宾客之日尚且感慨不知道运气能够延续多久?何况是我一介区区青州布衣呢?再说我那个小儿子,打小出了名的不务正业,这运气又能延续到几时呢?”
曾布听了这话,一时间对赵挺之心悦诚服。
“正夫你能几十年如一日,长此以往,未来必定大有作为。”
赵挺之却不这么认为。
赵挺之如此谦逊,倒是让曾布对他有不少好感。
今日到了殿上,宋哲宗主动说起,“州试已经告一段落,如今国内没有什么大事,朕想自己在宫中举办诗会,届时邀请诸位在汴京的王侯一同前来作诗。诸位相公到时也可带着自己家的郎君前来。”
赵煦又看向赵挺之,“赵相公,令郎今夕为汴京解元,才华冠绝汴京,到时候朕开了诗会,朕要开开眼界。”
“能得官家钦点,我家小儿之福。”
却说赵挺之回了家,一句话不说,提了根棍子就去找赵明诚了。
有道是,有些火气,一开始不想发作是怕一发作就收不住酿下不可挽回的过错;但是压抑了半天还是没有压下去,那可就……
赵挺之提着棍子来找赵明诚,却见赵明诚正爬在桌子上练字。
“我听说能在朝为官的人,都写的一手好字。我想字这东西,只要写的清楚能辨认,不至于太难看就不错了,何必凡事吹毛求疵。说到底,都是因为咱们上上下下风气不正?作一首诗,要琢磨出百种花样来,一定要见前人之作;写个字也要讲究一笔一划。我大宋就是被这帮文官定的规矩玩坏的。”
赵挺之忽的将门一推,见到李师师陪着侍立在赵明诚身边,第一眼看过去,颇有金童玉女的范儿,看着倒也像是一对儿。
但是赵明诚还是犯了赵挺之的大忌讳。带歌伎回家,还不事先禀报。
赵挺之立在门口,见到赵明诚一脸懵逼,想打人的心顿时又烟消云散了。
“爹,消消气。”
赵思诚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端了一杯茶请赵挺之享用。
赵挺之喝了茶,顺了顺气,什么也没说就走了。
李师师眼见因为自己的到来,引得赵父赵母非常不高兴,自然退到一边不敢开口说话。还真是才出了狼窝,又入了虎口。
我这种身份,如何能从良。
赵挺之回到书房里,就对着大儿子和小儿子哭嚎起来,“色是刮骨钢刀啊,小小年纪,沉溺此间,以后那还能得了。我看德甫是已经废了,我以后就指望你们两个了。”
却说章惇不知道怎么回事,在当日朝会后向宋哲宗参了曾布一本。
哲宗知道章淳是什么意思,曾布和他抢人,他心有不满,对此赵煦只能打圆场,“眼下朕决定要与西夏开战,一雪前耻。值此非常之时,还是以和为贵的好。等到战事结束了到时候朕再处理。”
章惇对赵煦的处理自然不满,但是这件事他先理亏,自然是见好就收。
只是他回了府上,想着有必要给赵家再提点一番,毕竟满朝上下,谁人敢不给他面子。
于是他堂而皇之派家丁又去了赵府。
“赵相公,我家相公有请赵家小官人一人前往相府,有几句诗词格律章相公不懂,特意请赵小官人前去赐教。”
赐教个头啊。
章淳这人真是无法无天了。
奈何老赵实力不够,生气之余觉得什么可生气的,真的把赵明诚就像小鸡仔一样送出了赵府,让他去了章家。
赵明诚进了章府,沉溺于章家府邸恢弘大气的小巧玲珑的建筑格局,虽然地方不比汉唐那般大,可是胜在每一处都是精心布置的。
就是这池塘,虽然是缩小了四五倍,可是旁边密密麻麻全部都是假山假石、池塘里面也挤满了各种鱼儿。
赵明诚在章家院子里等了一会儿,硬是不见有人过来。
等过了半个时辰,宰相章惇这才摇晃着他的大肚腩走了过来,他身后也并未跟从仆人。
“见过赵相公。”
“哎!多礼啊。”章惇一屁股坐在院中椅子上,“德甫啊——我老头子睡过头了,你可不要见怪啊。”
我哪敢啊?据说连官家都不能把你怎么样。
“你这小娃子,年纪轻轻,诗文做的不错,考试也很出色。以后前途不可限量。”
“还得仰赖章相公提携。”
赵明诚主动开口。
章惇盯着赵明诚,上上下下打量了很久,“你爹说你是浪子,我看未必。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要叫你来吗?”
“宰相一心为公,叫我来定然是为了社稷大事。明诚早就腹有良策,就等有识之士来问我。”
赵明诚只说了一句话,章惇就被噎住。
“那你便说说你都准备了什么良策啊?”
“这第一,变法之事,与民有益的变法措施,一定要坚持下来,不可朝令夕改。”
“这第二,内政之事。我大宋官员调动过于频繁,每一任到期只能留任数载,长久以后,不利于政策稳固推行。”
“这第三,军备之事,我大宋素来是泱泱大国,如今被两个蛮夷部落要挟,实在是不应该,当趁着国泰民安之际,筹备军备,做好打许多战役的准备。人人都说咋们大宋是好战好败,一雪前耻不算什么,重要的是接下来要常战常胜,以此维护大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