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掀宋 > 第35章 死胡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56章 死胡同

赵明诚转着笔,绞尽脑汁回忆着一些初高中物理、化学知识。

“世界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

这些论述落在纸张上时,赵明诚多少有些谨慎。

大宋虽然有其他朝代无法比拟的过人之处,但是人们的思想还局限于中国古代哲学那一套天圆地方的学说,虽然当世的命理学、理学大家也有天文地理的研究,可是自己提出的这些东西,却和传统认知差异甚大。

赵明诚可以肯定,自己的这些论述一定会在这个时代掀起惊涛骇浪。

不过是一句何不尤人说,赵明诚就被北宋理学家斥为“数典忘祖”。

说来大家好像都忘记了一回事情,赵明诚本来就是混北宋文坛的。所谓“文人相轻”,这文人说起话来,最是讲究措辞,若是要数落你,有上万种说法,而且文人自有文人的骨气,骂你就骂你了,可不挑什么日子。

赵明诚因为这个事情,还被当世一些搞传统古代哲学的文豪和大家们笑话了很久。

是以这一回,赵明诚异常谨慎。

他打算先问问身边的人,他们是怎么看待自己提出的这些理论。

一则,物理学和化学研究本来就是中国短足之处,需要有穿越者过来扭转大宋科学发展的方向。

二则,铁轨车和动车,如果没有理论支撑,恐怕很难做出满意的成品。

赵明诚知道中国自有理学体系,天文学也发展不差,可是事实已经表明,西方某些学科的发展对他们产生了极大的帮助。

赵明诚写完后,就喊吴敏之过来瞧他写的东西。

吴敏之在门外进入屋内,顿时感到眼前乌漆麻黑,什么都看不到,坐定缓了好一会才微微看清。

“你这样可不行。也别天天就对着机器,医家都让你三不五时去远眺,你总得照办。再说了,凡事都不能过度,机器做的没头绪,就出去喝喝酒什么的,没准儿就想出来了,就想明白了。”

吴敏之有口无心的答应着,等到接过纸一看,整个人顿时呆住了。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出现,同时消失。“

尤其是这其中的一条,“力是力,惯性是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惯性。”

吴敏之读完,除了这两条是他自己通过自己现有的经验可以证实的,其他的他暂时还没想透。

他双目炯炯,像是看着怪物一样看着赵明诚。

“这些东西都是你写的?”

“废话。”赵明诚佯装淡定,伸手前去喝茶,却用眼睛余光打量着吴敏之。

只见吴敏之嘴巴大的可以塞下一个鸡蛋,整个人都木在原地。

“如果这些都被证实的话……”

“会怎样?”

“你怕是要颠覆一个朝代所有人心中对宇宙和世界的想象。”

赵明诚皱眉,“这正是我所担心和困惑的事情。我不知道要不要将这些理论公布于世。我认为这些东西对世人有用,可是我也和其他人一样,会担心俗世谗言议论。须知三人成虎。若是这些理论传出去,又惹出非议来,这不是得不偿失。”

吴敏之却紧紧捏着这些纸,“世常有千里马,而伯乐不常有。我想如果你将这些言论发布出来,会吸引很多人钻研此术。我也看出来了,你的这些理论大半是关于力的学术,而另外的则是关于世界的组成。”

“其实我觉得,你完全可以凭借你的文坛大家的身份,去带领一帮学生,让他们跟着你学习,也可以让他们钻研此术。”

赵明诚喃喃自语,“带学生?实不相瞒,我最烦的就是当学生,要不是为了不入太学,我何必这么早出仕。如今可倒好,又要回过头去带学生。”

“你看看你,又怕被世人非议,又怕世人不理解。”

“我也是陷入两难了。你看看这,每次我只要稍微做点事,很快就要被人议论。大宋的百姓恨不得教我怎么活下去,指指点点久了,谁人都受不了。”

吴敏之捋捋胡须,“其实我劝你做导师,也未必能成。你本就年纪轻轻,岁数还没我大,如今若是开门立派教学生,教的又是这些前所未见的东西,恐怕未必有是学生肯跟随你。”

“那你认为,我该怎么办呢?”

吴敏之捻捻胡须,“你可以把这些东西,先传授给工匠,看他们是什么反应。对了,我之所以能理解赵院事所言,都是因为自幼喜欢天文地理,过往研读祖冲之的作品。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点后七位。”

“我以为,要把这些东西做出来,恐怕还要让大家都一起学算术,一齐学机械制造。”

赵明诚拍手叫好,“善。大善。就按照你说的来。可问题是,我去哪里找这样的老师呢?”

“这个时候了,还找什么老师。把那些平日里大家不在意的研究算术、机械制造的书都搬出来,印刷出来,让大家平日里有事没事都看看。总有用处。至于什么老师,就算找到了,算术这个玩意儿,往上说有人能心算算出圆周率,往下说最强也就是个掌柜的会打算筹。”

“旁的我不敢说,可是这里头的门道我还是知道的。老师是肯定没有的。”

赵明诚怅然若失,喃喃自语道,“我知道了。”

须知宋元时期,还是有宋元数学四大家,尤其是秦九韶,他的某项数学成就超过了西方七百年。

当然,不是只有宋元时期的数学家是这样,放眼整个中国两千年历史,都是这样的。

中国的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理学都很先进,却也有着致命的缺陷。他们始终无法转化为生产力,无法融入生产。

中国人古代的数学智慧很高超,可是根本没法用。

既然用不了,那在一向以务实为主要精神的中国,这类学术肯定不会为人所重视。

于是,赵明诚再一次被逼入死胡同。

可是他也知道,若是他这个穿越者都不能硬着头皮完成这件将中国古代科学转化为技术的大事,那中国接下来九百年,还是和过去历史上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