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再往长安
菩萨奴一早就与李密回了书院,崔澈是在用过早膳后,去的越国公府,约杨玄感一并去寻窦威。
隋朝建国已经十年,官场上,多的是人起起伏伏,只有窦威数次拒绝升迁,执意留在秘书省,当他的秘书郎,博览藏书,精研学问。
在此期间,他只作为赈灾副使与崔澈去过一回青州。
当崔澈与杨玄感联袂来窦威的办公厢房,窦威听见脚步声,抬起头看了一眼,又低了下去,继续看他的书籍。
崔澈很是惊讶,但杨玄感却见怪不怪,他径直走到窦威身前,崔澈也快步跟了过去。
听见脚步声近了,窦威再次抬头,他眯着眼睛瞧了一会,才欣喜道:
“子澄、玄感,你们怎么来了。”
崔澈这才醒悟,窦威这些年手不释卷,读起书来,不舍昼夜,早就成了近视眼,这年头又没有眼镜,隔远了当然看不清来人。
“自然是来寻你这个书痴。”
崔澈笑道。
杨玄感抽走了窦威手中的书籍,拉起了窦威就往外走,说道:
“走、走,吃酒去。”
窦威正当值,哪能答应,崔澈解释道:
“我与玄感已经为你打过了招呼,伱午后再回省衙也不迟。”
窦威在秘书省当差十年,也算是老资历了,又是崔澈与杨玄感相求,官拜正三品的秘书监很爽快的给了窦威半天假期。
杨玄感之父为四贵之一的杨素,崔澈更是正当红,秘书监也有意结下一份善缘。
三人出了秘书省,径直去了隔壁的长安县,寻到少年时常光顾的酒家,不仅摆设老旧许多,就连店家也换了人。
“先父去世后,这间酒肆就留给了我来经营,三位贵客且稍候,我这就去吩咐后厨准备酒菜。”
年轻的掌柜回答了杨玄感的疑问,径直去了后厨。
留下三人感慨物是人非。
长安城本就破败,七年前,隋朝迁都龙首原以南的大兴城,带去大量人口,这使得龙首原以北的长安城更显萧瑟。
城中行人三三两两,靠窗的崔澈却意外望见对街一名落魄老妇蹲在墙角。
杨玄感见崔澈望着窗外出神,疑惑道:
“子澄在看什么?莫非是见着了熟人?”
“只是眼熟。”
崔澈收回了目光,却也没有多说。
窦威望向窗外,却只看到一片模糊。
这名老妇人,崔澈倒也见过,正是北齐胡太后。
十四年前,崔澈与裴秀被杨玄感、窦威带去妓院,正是胡太后与穆皇后准备开门迎客。
崔澈带走了穆邪利,而当时四旬年纪的胡太后却婉拒了好意,自言过去都是她与一群妇人共同侍奉男子,如今有这么多男人围着她,实在不愿意离开。
一晃眼十四年过去,胡太后年近六旬,纵使她曾经的身份再怎么高贵,也没人肯来光顾。
早些年又没有攒下积蓄,这才落得这般田地。
崔澈摇头叹息,却也把这事抛在了脑后。
他的祖父崔季舒、父亲崔长君、叔父崔镜玄等人都是被胡太后之子高纬所杀,当年肯放下仇怨,给她们婆媳一条出路,已经难能可贵,更不会因为怜悯真的将胡太后接回家去。
崔大善人也不是什么孤寡妇人都往家里领。
不久,年轻掌柜呈上了酒菜,三人举杯交盏,畅叙旧情。
窦威其实与杨广算是连襟,他的妻子是晋王妃同父的姐姐。
只是因为晋王妃出生在二月,被认为对父母不利,自小就被弃养,由舅父张轲抚养长大,姐妹间几乎没有往来,关系并不亲密。
而晋王妃又与杨广常在晋阳,况且窦威始终在秘书省任职,杨广认为他胸无大志,也没有刻意亲近。
但窦威担任秘书郎十年,遍观书籍,甚至为此伤了眼睛,也不是全无收获。
若是切磋学问,世上还真没有几人能比他知识渊博。
今日相聚,既是叙旧,也是为杨玄感饯行,他已经被授予郢州刺史一职,准备择日出发。
郢州治于长寿县(今湖北钟祥),隋朝灭陈,一共得了三十州,四百县,其中也有一个郢州,治于夏口(今湖北武汉),为了区分,杨坚改南陈郢州为鄂州。
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多设侨州,冠以北方名称,如今南北一统,各地也掀起了改名风潮。
郢州改为鄂州不过是其中一例。
席间窦威问起了杨玄感将要如何治理郢州,杨玄感打着酒嗝道:
“广布耳目,监察官吏,但有非法,则尽数纠之,如此,士民自当畏服。”
正夹菜的崔澈稍稍停住了筷子,杨玄感所言让他大受启发,觉得自己也应该在各地安插耳目,只是可惜缺了人手。
隋朝共有1525县,哪怕一个县派去一名探子,也得一千五百多人,他上哪去找那么多人。
也只能先在青、幽二州安插人手,巩固自己的基本盘。
做到虽然远在大兴,可但凡有青、幽二州有风吹草动,自己都能第一时间获知。
三人尽了谈兴,走出店门时,崔澈特意又往墙角看了一眼,早已经见不着胡太后了,或许是换了一个地方乞食去了。
回到大兴,众人拱手道别,崔澈回到家中,杨丽华细心服侍他沐浴,洗去身上的酒气。
派往蓟县、益都县报信的随从昨日就已经出发,蓟县崔澈是吩咐赵文去的,阿史那氏与宇文芳的身份不能曝光,注定只能悄摸来到关中。
崔澈打算将二人安置在隔壁的长安县。
方才去长安城饮酒,他也顺道看了下宅子。
崔澈在长安城里是有府邸的,当初刚来到关中购置的,只是阿史那氏与宇文芳若是搬进旧宅,肯定瞒不住人,只能另寻宅院。
这件事崔澈已经交给了亲随李青、王德去办。
崔澈的一众幕僚大部分都将外任,司马刘方被授予燕州刺史,暂时离开了崔澈幕府。
如今崔澈入朝为官,杨坚自然不可能再让这员大将继续追随。
长史李纲改任易州刺史,苏威、杨素等人可不愿意再见到李纲回朝,碍自己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