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天子崩殂
崔弃疾不辞辛苦的领兵南下,以淮北道行军总管来护儿的首级作为敲门砖,终于是唤来了徐州城门。
随即,他席卷淮北之地,将东隋的旗帜插到了淮河,只是由于东隋严重缺乏水军力量,只能止步于此。
崔弃疾站在淮河北岸,眼中尽是遗憾之色。
如今坐镇淮南的是杨广次子,扬州总管齐王杨暕。
早些时候,杨广曾下令撤销各地总管,但却不包含他的亲儿子。
就像崔澈也是以秦琼为蒲州都督,以麦铁杖为代州都督,但次子崔彦宗却是辽东总管,长子崔弃疾在担任大行台前,也是青州总管。
杨暕与崔弃疾年纪相仿,只比他小了一岁,由于崔澈与杨广早些年关系密切,崔弃疾也是和杨暕自小一起长大,尤其是在与南阳公主观音婢订亲以后,崔弃疾跟随母亲留在大兴时,更是经常出入晋王府。
崔弃疾对太子杨昭、齐王杨暕这两兄弟都很了解,如果说杨昭有明君之相,而杨暕则是反面典型,他虽有胆略,精于骑射,但品行骄纵,妄行不法,身边充斥着奸邪小人。
如果能有一支强大水军,能够控制淮河,自己定然是要渡河与儿时的玩伴过过招。
宇文述如今也知道了来护儿败亡的消息,如今秦岭-淮河以北,就只剩了他一人,占据陈州、蔡州、许州、颖州等地,强敌环伺,再无援军。
毫无疑问,崔澈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自己。
宇文述考虑良久,决定放弃陈州、蔡州等地,驱兵向西,趁崔澈被杨素拖住的时候,伺机夺取伊州、鲁州,打通与商州(治上洛县,今河南商洛)、随州(治随县,今湖北随州)以及荆州等地的联系。
也能为关西留下一条东出路线。
东隋永昌元年(公元605年)十一月初六,正值寒冬,宇文述尽发陈州、蔡州、许州、颖州等地府兵西进。
崔澈得知消息,一方面派遣回师郑州的李靖火速领军来到洛阳,接替自己与杨素对峙。
此举自然是要抽身与杨素对峙的泥潭。
又命蒲州都督秦琼经由蒲坂渡河入关威胁同州(治武乡县,今陕西大荔县)。
这一举动很快见效,杨广得知此事,当即命杨素分兵回援。
杨素无奈,只得派出一支偏师,回援关中。
崔澈又命坐镇曹州的大行台府长史杜如晦,让他征召辖内府兵,袭取宇文述的后方州县。
宇文述哪怕得知了消息,也不曾班师,陈、颖、蔡等州被崔澈三面包围,几乎成了一片死地,他早已经决定放弃,如今就是在赌,自己能在后方丢失前,拿下伊州、鲁州等地。
或者崔澈南下之后,杨素能够夺取洛阳。
只是由于秦琼西进,牵制了杨素部分兵力,他在陕州能够调用东出的部众,无法对洛阳城里的李靖形成压倒性的优势。
而李靖自身的才能,也让杨素忌惮。
早在李靖年轻时在尚书省六部当差的时候,就曾被杨素称赞为王佐之才。
其舅父韩擒虎更是对他推崇备至。
杨素担心自己一旦东出,崔澈或许会掉头立即北上,与李靖夹击自己,只得派遣使者前往洛阳尝试以他在关西的亲族为由,劝说李靖。
只是崔澈敢于将李靖放在洛阳,也是清楚李靖心怀大志,必然不会背叛自己。
李靖如今备受重用,在内,为中外府司马,与刘方一同协助崔澈处理东隋军务。
在外,李靖是方面之将,独领一军,独当一面。
这些都是杨广不能给他的。
当然,更重要的时自从崔澈起兵以来,屡战屡胜,如今形势一片大好,李靖更没有理由去做个叛将。
杨素的使者来到洛阳城下,果然没能进城,迎接他的却是一阵箭雨,迫使使者狼狈逃走。
只不过李靖并没有派人杀死这名使者,毕竟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他也担心杨素会因此报复自己在关西的亲族。
杨素得知此事,不由扼腕叹息。
很快,伊州就有消息传来,宇文述久攻无果,在崔澈南下之后,与他僵持了半月,见杨素始终没有出兵,沮丧不已。
随着杨素按兵不动,崔澈南下支援,宇文述也清楚,自己的企图全盘落空,只得退回陈州等地。
然而半路得知消息,后方已经失守。
杜如晦奉崔澈之命,提前动员了守卫郑州、兖州、汴州等地的河东府兵,崔弃疾快马加鞭,连夜北上,统领府兵南下,袭取宇文述的后方。
宇文述部众溃散,他只带着少量亲骑,退往淮南。
中原大战,以东隋全取秦岭-淮河以北的河南之地而告终。
实际上,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河东之战后,关陇精兵大受损失,并未参与中原大战。
崔澈坐拥燕赵精兵,本就在陆战上占据了优势。
而洛阳之战后,崔澈切断了关西与河南东部各州的联系,西隋各地大将只能各自为战,被逐一消灭也并不意外。
只不过崔澈再想南下,可就不是简单的事情了,没有一支强大的水军,也只能望江兴叹。
崔弃疾的信件已经送到了崔澈的手中,关于水军的建设,也贴合崔澈的想法,但短时间内难以付诸实际。
虽然新近得了河南、淮北等地,但这些地区遭受兵灾,生产秩序遭到破坏,为了施恩,崔澈也将在回朝之后,奏请杨谅,免除河南、淮北等地明年的赋税,作为拉拢人心的手段。
而战后犒赏三军,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崔澈为了这场中原大战,不仅是战兵主力,更调动了大量府兵,征召了超过二十万民夫。
参战的战兵、府兵都要赏,民夫更是得减免赋税,今年一场大战后,国库只怕也能够饿死老鼠了。
崔澈原本还计划自己暂时坐镇河南,等明年再回朝,但晋阳却突然传来噩耗,东隋天子杨谅暴毙。
这件事,真不是崔澈下的手,他如今都完全控制住了杨谅,又何苦再背一个弑主的名声。
而是杨谅自己心高气傲,受不得这种如同幽禁的生活,一直郁郁寡欢,沉湎酒色,最终抑郁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