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铣、董景珍,一个只是江陵郡丞,另一个更仅仅是区区的巴陵校尉,却大言不惭,声称要为崔澈献上江陵城。
崔澈挑眉问道:
“城中尚有张衡、慕容三藏主持大局,你们二人又如何为我献出江陵?”
萧铣当先道:
“先祖世居江陵,微臣在城中多人人脉,如今陛下以水攻恐吓,城中士族无不为之惊惧。
“微臣愿为陛下联络江陵士族,伺机举义。”
崔澈微微颔首,随即又看向巴陵校尉董景珍。
董景珍拱手道:
“巴陵府兵独镇一门,末将在将士之间颇有威信,愿意为陛下说服众人归顺,趁张衡、慕容三藏二人不备,偷开城门,引王师入城。”
崔澈闻言大笑,说道:
“朕若能得江陵,都是你们的功劳,事后必有重赏,绝不相负。”
萧铣、董景珍大喜。
崔澈随后又与二人详细规划了具体如何行事。
在二人请辞时,崔澈未免张衡起疑,并没有出营相送,而是笑道:
“朕在营中静候二位刺史佳音。”
萧铣、董景珍听得崔澈的许诺,狂喜之下,争相叩首拜谢,赌咒发誓效忠大燕皇帝。
二人离开后,将领们纷纷劝说,认为二人并不可信,尤其是萧铣深受杨广的恩德,他此番说不定是前来诈降。
但崔澈自有判断,他清楚萧铣、董景珍都不是愚忠之人,而董景珍也确实在巴陵府兵之中极具威信。
隋末乱世,巴陵府兵反叛,众人就是要推举董景珍为首领,是董景珍自认门第不显,才转而率领巴陵将士迎奉萧铣。
如果只是萧铣或者董景珍之中的一人前来投效,崔澈可能还会心生疑惑。
如今二人联袂来投,董景珍又声称能够策反巴陵郡府兵,出自张衡、慕容三藏授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他们也不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精准选取两名能够取信崔澈的人选前来诈降。
最终,崔澈力排众议,选择相信萧铣与董景珍的诚意。
众将告退后,崔澈重新打开江陵的城防布局图,只见巴陵郡府兵正如董景珍所言,独自守卫一门。
江陵北面的旧城共有六道城门,其中包含一座水门。
在东、南、西三面各有一道城门之外,剩余的两道城门都位于北侧。
其中位置偏西的被称为大北门,而巴陵将士驻守的则是北侧偏东的小北门。
崔澈心中松了一口气,这也侧面验证了董景珍并没有空口胡说。
毕竟董景珍等人也不清楚自己早已经掌握了城中的军事布置。
再说萧铣、董景珍二人回到江陵,前往面见张衡,慕容三藏已经去了南城坐镇。
萧铣难掩眉间的愁容,担忧道:
“崔澈如今急着接管江陵,对二位大人提出的苛刻条件全盘应允,但他并没有多少耐性,催促我等明日与他交接城池。”
张衡摆摆手道:
“无妨,明日你再往燕军大营,谎称我与慕容府君事到临头,忧心家眷,请求崔澈想方设法,为我们营救出身在建康的家人。”
萧铣对此早有预料,张衡等人的目的,只不过是想尽一切办法拖延时间。
等待建康朝廷收到消息,派遣江东水军前来救援,同时也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思索破敌之策。
萧铣领命告退,张衡全程没有起疑。
毕竟谁又能够想到萧铣是一只养不熟的白眼狼,枉费杨广对他的提拔。
萧铣离开后,便在暗中与信得过的江陵大族取得联系。
此前,尽管张衡、慕容三藏封锁消息,但世家大族们也有自己的渠道能够了解到崔澈有水淹江陵之意。
正惶恐间,又听说张衡、慕容三藏有和谈的想法,而崔澈也果然撤去了挖掘壕沟的民夫。
士族们正欢喜时,萧铣带来消息,张衡等人不过是假借和谈,拖延时间罢了。
待崔澈的耐心耗尽,等待江陵军民的必然是大燕天子被人戏弄后的怒火。
在经历过误以为自己转危为安的侥幸后,世家大族们一想到崔澈在掘开江堤后,不仅城外的良田被淹没,他们自己也可能要葬身渔腹。
这种情况下,没有人能够泰然处之。
江陵的大族们为了守住自己的家业,很容易就由萧铣私下串联起来。
而董景珍在回到巴陵府兵的驻地后,立即找来了校尉雷世猛,旅帅郑文秀、许玄彻、万瓒、徐德基、郭华等人,告知众人,他们不久之后,便要给鱼虾做饵食。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雷世猛讶异道:
“董兄此话当真!”
董景珍颔首道:
“江陵高城深池,若非燕军将以水攻,张长史与慕容府君又怎会派前萧郡丞出城和谈。”
雷世猛疑惑道:
“既然已经在和谈,董兄又为何吓唬我等。”
众人纷纷附和:
“董兄往后莫要这般吓唬人。”
“这等戏言,将来还是少说为妙。”
董景珍长叹道:
“若真是诚心和谈倒还好,但我听萧郡丞透露,二位大人并非真的要献出江陵。
“燕军劳师远征,不得江陵,必不退兵,你说这和谈,又怎么可能谈得拢。”
雷世猛右手握拳,狠狠砸在桌上,气恼道:
“既不敢打,又不愿谈,莫非真要我等死无葬身之地,张衡与慕容三藏才能舒心!”
旅帅们也被激起了心中的怨气。
他们本是巴陵人,被临时征调来到江陵,又怎么会拼死守卫城池。
群情激愤之下,雷世猛突然对董景珍沉声道:
“董兄,你素来最有主意,又能跟随萧郡丞出入燕营,我等生死,就托付给董兄了!”
众人先是惊愕,随即也反应过来,此时能救他们的只有董景珍。
董景珍见众人情真意切,于是不再隐瞒,将自己已经暗中投靠了燕朝的消息告知他们。
巴陵郡的军官们无不长出一口气,此前还苦于没有门路,想不到董景珍早就与燕军取得了联系。
董景珍随后与众人坦诚自己的计划,说道:
“明日夜间,我等偷开小北门,举火为号,引燕军入城,事后,大燕天子必有重赏!”
随即,他与众人取心前血盟誓,约定共举义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