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工业国,有一个算一个,日后都会享受到如今法国的待遇,也就是人口出生率降低的问题,而人口出生率降低,也就势必要对外引入人口,同时面临非法入境问题。
这二者可以说在前世形成了有机结合,发达国家有劳动力需求,而落后地区的民众也想往发达国家挤进去。
恩斯特不认为日后东非能够摆脱这一普遍状况,所以,还不如提前布局,将东非周边的阿拉伯教国家或者地区隔离。
而隔离的最好方式,就是扶持文化和生活习惯相近的傀儡国,这样就算未来东非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民众润到东非,未来的东非政府再对他们进行同化的成本也就最低。
毕竟前世的经验证明了,文化或者思维差异过大的两种群体,很难尿到一个壶里,远东更是有一句古话“非我族裔,其心必异。”
当初东非进行民族融合时,就尤其忌讳所谓的“社区”形成,这一情况在美国比较常见,比如唐人街,德裔社区,黑人社区等等。
总而言之,东非在处理移民问题上的政策和欧美是有显着区别的,但是效果也十分显着,而今一个人口接近两亿,且具有普遍共同认知的莱茵民族已经在非洲大陆上形成,东非的社会凝聚力也要超过拉美那些移民国家。
可怜的苏丹民众还不知道,他们的命运已经被恩斯特这个“恶魔”判决。
绝大部分苏丹民众,他们要考虑的是能不能明天吃得上下顿饭,所以即便白尼罗河上飘流着上游排放的污水和油渍,赛德力一家也只能捏着鼻子,把这些河水引入到田里,浇灌自家的麦田。
虽然白尼罗河的水受到了一定的污染,但是用来浇灌农田,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影响其实并不是很大,毕竟一座小规模城市的排放的污水,对于白尼罗河的影响微乎其微。
前世,埃及开罗人口高达两千多万,同时聚集着埃及大部分工业,还处在尼罗河的下游,可想而知,开罗境内尼罗河的情况如何,所以杰济拉市所产生的“少许”污染,对于白尼罗河也仅仅是杯水车薪。
这并不是无的放矢,实际上东非再怎么折腾都不可能对白尼罗河生态造成毁灭性打击,除非上游的东非境内的白尼罗河流域人口过亿,并且毫无节制的用水,这样才有可能导致一滴水也流入不到苏丹境内。
这并非毫无根据的说法,尼罗河的水量也就不到黄河的两倍还少,而作为支流的白尼罗河水量就更少了,但是东非的尼罗河行省,总人口才不到两百万,面积却高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地广人稀程度简直令人发指。
所以,除非东非能让白尼罗河改道,否则不会对下游造成太大影响,更何况埃及还有青尼罗河等河流补充尼罗河水量。
当然,你让恩斯特来喝苏丹境内白尼罗河的水,他肯定不会喝。
实际上,东非尼罗河行省的降水量还是十分可观的,甚至在南部年均降水量超过了一千毫米。
但是,蒸发量也很大,毕竟尼罗河盆地的海拔低,气温高,植被茂密,且多沼泽,所以大部分降水在东非境内就被消耗掉了,如果不是这样,那尼罗河的水量相对于世界其他大河,绝对不会少的如此可怜。
不过,即便如此,东非在上游的活动,尤其是杰济拉市的建立,对于苏丹境内白尼罗河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苏丹境内的白尼罗河也就三百公里左右长度,且水量不高。
所以,距离喀土穆刚好三百公里左右的杰济拉市,对于下游这三百公里白尼罗河的产生的影响,足以让苏丹难受了。
对于这一点,喀土穆感受倒是不深,因为喀土穆是青、白尼罗河交汇点,只要青尼罗河不受到太大影响,喀土穆基本就不会出现太大问题。
也只有赛德力家这种靠着白尼罗河维生的苏丹人,对于东非的行为才会产生抱怨,但也仅限于抱怨。
……
事实上,对于埃及这个北非国家来说,能有尼罗河流经,已经算得上上天的恩赐了,光是尼罗河就足够让隔壁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等同样缺水的北非国家羡慕的了。
而与这些国家相比,东非一直所宣传的“缺水”问题,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东非也就只是和绝大部分高纬度国家相比,降水偏少一点。
但即便如此,东非也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做出了诸多努力,就比如上个世纪的大规模水利建设,本世纪初的人工运河和水库建设。
而五五规划期间,东非水利建设的重点,毫无疑问是“调水工程”和水电站建设。
在北大湖省调研时,恩斯特顺便前往该省的东北部,参观了萨丁迪达平原西线引水工程的建设情况。
而在回到莱茵市后,恩斯特更是叫来了水利部等相关部门,对于目前东非的水利工作进度进行询问。
“就在三天前,我刚刚从北大湖省回来,重点参观了津加市的兴国水电站,还有北大湖省东北部萨丁迪达平原西线引水工程的建设情况。”
“如今,我国水利建设领域,区域性的引水工程项目不少,你们水利部把这些项目的具体情况如实汇报一下。”
面对恩斯特问询,现任东非水利部部长莫尔巴赫说道:“陛下,关于目前我国大型调水工程,总共有四处,由北到南分别是萨丁迪达平原引水工程,东非高原西水东调工程,莫桑比克北水南调工程,还有南非高原的东水西调工程。”
“但是,具体落实的现阶段只有萨丁迪达平原引水工程还有南非高原东水西调工程。”
“这两个工程的难度最小,且对生态环境的负面作用最弱,其中,南非高原东水西调工程,是目前水利部最重视的工程项目之一。”
“我们已经完成了对线路的勘探和计量工作,下一步将正式邀请全国顶级水利,生态环境,工程等领域的专家,制定最合理的计划,预计到明年年末,正式开工建设。”
之所以水利部把东水西调工程放在首位,这是因为该工程是五五规划里的最重要大型国家建设项目之一。
毕竟南非高原地区是东非的能源和矿产基地,同时又是东非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该项目完成后,对于东非国力的增益效果最大。
恩斯特也清楚这一点,相较于其他调水工程,只有南非高原的东水西调涉及到南非高原地区工业发展,而其他几个引水工程,侧重于为农业服务。
所以他说道:“关于南非高原的东水西调工程,你们不要急于求成,如果有什么问题,不能掉以轻心,毕竟这种大型水利建设工程,根本目的在于为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所以,你们不用急着在五五规划期间就仓促建设,对于这个项目,可以在十年,乃至二十年内完成。一切以稳妥为主。”
这种大型调水工程的建设周期通常都在十年以上,当然,这是一般情况下,事实上,进入20世纪后,东非因为工业水平提升,大型工程建设能力也突飞猛进。
而且,经历过计划经济时代各种堪称奇迹的大型工程项目之后,这也导致东非部分官员产生了一些轻浮之心。
对于,部分官员的这种心态,恩斯特是能理解的,毕竟不管是全国水利建设,还是人工运河建设,亦或者铁路、公路、桥梁、港口等大型基建项目,东非政府基本上按照预期实现了这些惊人的成就。
但是,从上个世纪到本世纪初,东非完成这些工程都突出一个特点,那就是追求“快”。
至于为什么如此,这就和恩斯特在当时历史环境下的要求有关了。
要知道在恩斯特殖民东非以前,如今东非全国几乎可以称之为“处女地”,甚至连一条像样的马路都没有,而且气候环境也相对恶劣。
而当时,东非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局势也不容乐观,周围可谓群狼环伺,当时帝国主义正准备掀起瓜分非洲大陆的热潮。
而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在东非的殖民活动,不能够迅速转化为实力的话,那当时黑兴根王室所做出的所有努力,恐怕也只是为当时的列强国家做嫁衣。
所以在南非战争以前,黑兴根王室的任务就是“迅速占领,迅速移民,迅速开发,迅速建设。”
将东非殖民地打造成家族的自留地,并且有能力在和列强的竞争和威胁中保住殖民成果。
要赶在19世纪八十年代来临前,在非洲大陆上拥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农业和工业基础,甚至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足以应对其他殖民者的威胁。
而这就导致东非前期的任何项目都追求“快”,主要表现在战争和农业建设两个方面。
而到了八十年代后,东非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保能力,甚至已经建设成了一定规模的国家,这个时候,东非依旧不能松懈。
因为这个时候,欧洲列强也正式开始大规模涌入非洲,于是在经过长达十年积累和发展后的东非,第一次开始了和列强国家的直接冲突。
而东非当时最主要的对手就是葡萄牙和英国,这直接引发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南非战争,东非也直接通过这一战,确立了东非在非洲的地位。
而南非战争,并不意味着东非的发展就结束了,这个时候东非作为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性大国,开始参与国际竞争中来。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工业发展领域和世界其他国家同台竞技,毕竟落后就要挨打,当时东非依旧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这也就意味着东非依旧面临着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的危机。
就像近代埃及在阿里的改革下,短暂雄起一样,当时埃及通过一系列改革,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富国强兵”,但是具体效果依旧没有摆脱“落后农业国”限制,在英法重回埃及后,阿里改革也就正式宣布失败。
而九十年代初的东非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农业国面对工业国就是没有优势,即便暂时取得胜利,后面也大概率会失败,这主要是容错率的问题,工业国的容错率就是比农业国要高的多。
就比如南非战争,东非胜利带来的也就是一段时间的和平,但是作为失败者的英国却几乎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如果当时东非躺在南非战争功劳簿上,不再发展,后续必然会面临新的危机。
所以,在九十年代后,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把东非从一个农业国变成世界上的工业强国,就成了当时阶段东非政府的首要政治任务。
而九十年代以后,东非的工程建设进度比之前更加夸张,短短三十年时间,东非就建设了二十多万公里的铁路,数百万公里公路,改造一大批现代化港口,钢铁产量每年步入一个新的台阶……
可以说一战以及一战前的东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和工程领域的奇迹,从而彻底奠定了东非成为世界性大国的基础。
但这一个个经济奇迹的背后,都不能忽视一点,那就是为了尽可能摆脱贫穷落后的现状,东非同样牺牲很大,而且在建设上盲目追求速度,也埋下了不隐患。
总结来说,就是过去东非粗犷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再符合如今东非国家的实际情况。
在成为初级工业强国后,东非同样要面临“人工成本上升”,“世界工业产能过剩”,“各国关税壁垒”,“产品竞争力不足”,“科技水平低下”等等各种问题,所以从五五规划开始,东非经济发展的转型也就此开始。
而在工程建设领域,过去东非盲目追求进度,从而忽视工人安全,对生态造成的影响,设计不科学等等问题,现在肯定是不行了。
简单点说,过去东非为了经济发展完全不把人命当成一回事,但是过去东非有黑人劳工可以牺牲,现在肯定不能拿本国公民的生命安全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