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翻云覆雨 > 第一百八十五章 父子出宫遛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八十五章 父子出宫遛弯

第187章 父子出宫遛弯

最起码说明,皇帝本身对于贾元春不太看重。

不过也可以理解,毕竟原本就不是同一阵营。

贾家作为先太子一方的拥趸,不过是出于失败之后的考量,才把贾元春送进宫,算是表示一下忠心。

仔细回想一下,贾元春发迹的时间,就大概可以理解其中的一些内因。

秦可卿死后,在贾珍的坚持之下,宁国古采用了远超正常礼仪规制的葬礼,发送了这位第四代族妇。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超过正常规格的葬礼,本身就是个莫大的讽刺。

毕竟族妇的主要职责,就是要辅佐族长,来协同管理宗族内的大小事务。

而宗族管理最重要的一条,恰好就是礼仪规制!

当然,仅仅只有这些,还并不足以支撑起贾元春封妃。

最关键的是,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四王八公,竟然在秦可卿的葬礼上齐聚了,这背后的影响,就深远了许多。

正常来说,同为军方阵营,同气连枝也在情理之中,说起来都是老同事老战友,来往多一点也正常。

但是考虑到对于朝政的影响,以及需要让皇帝本人放心,武勋贵族之间,相互来往的话,也都会采用比较隐晦的方式。

当然,皇帝肯定也知道,算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吧。

走个程序也好,也算是给皇帝一点面子。

因此,秦可卿葬礼上的这次集体亮相,才更像是一种抱团示威!

由不得皇帝不重视起来,尤其是其中最为跳脱的北静王水溶。

册封贾元春为妃,说白了就是要从内部瓦解四王八公的联盟。

贾家占了两席,这无疑是一着妙棋。

“要不多要点,咱们也能分点?”平宁郡主道。

这话贾元春就没法接了,本来跟贾环的关系就不怎么亲近,刚才也只不过是玩笑话,没想到平宁郡主还当真了。

贾元春当时就有点骑虎难下。

脸色微变,随即又恢复正常,调笑道:“需不需要我帮你把聘礼也要过来?”

平宁郡主到底还是个小姑娘,哪里是贾元春这少妇的对手,毫无意外的败下阵来。

被戳中了心事,平宁郡主脸色发红,也有点心虚,顾左右而言他道:“贤德妃娘娘就会开玩笑,听说你们家还住着门亲戚,说是全家人口都在?”

说的就是薛家无疑了,贾元春稍微思量了一下,就明白无疑了,笑道:“薛家从金陵来,在京城无依无靠,而我母亲有意和薛家结亲,所以才留在府里多住了些时日。”

平宁郡主深深看了贾元春一眼,对于贾元春能如此上道,还是比较赞赏的。

薛家的情况,平宁郡主肯定是知道的。故意提起,也不过就是,想要通过贾元春之口,给薛家提个醒,不要什么都惦记。

说到底,还是对贾环不死心。在没有尘埃落定之前,平宁郡主还是想要争取一下。

毕竟皇家子女的婚配,基本上就没有什么自由恋爱可言。

好不容易遇上一个能看对眼,身份地位也比较相配的,还不赶紧抓住机会!

而另一边,两位皇帝讨论的氛围,就没有那么柔和了。

“户部的事情,你准备怎么处置?”

一听就知道,太上皇又开始考校雍治皇帝了。

“还请父皇明示。”

雍治皇帝也是久经考场了,一招熟练的踢皮球,就把问题又抛了回来。

本来嘛,这个问题的关键,就不在于户部,而是忠顺王的问题。

在把握问题核心上,雍治皇帝还是十分清楚的。

不过雍治皇帝更加清楚的是,忠顺王的问题,不是自己能说了算的。

只有发言权,没有决策权,那还说个毛线!

“老子现在是在问你!”

太上皇有点恼火,主要还是恨铁不成钢。

对于雍治皇帝,太上皇支持归支持,但是也不免一直都有看法。

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把雍治放到储君的位置上,就说明在太上皇看来,雍治的综合素质,业务水平肯定是不达标的。

不然的话,也就没有先太子什么事儿了。

而雍治最大的问题,在太上皇看来,其实就是没有睥睨天下的帝王心境。

日常事务的处理,以及一些专业技能,都是可以通过后天来培养的,但是没有天生的帝王霸气,这个缺陷,就有点难以弥补。

毕竟不是开国那会儿了,从底层一级一级打上来,还可以慢慢成长,成就帝王气概。

没有绝对的自信,没有振长策而御宇内的气概,那么做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落入窠臼。

被人牵着鼻子走,可不是件好事情!

雍治倒没什么脾气,早就习惯了,就跟从小挨打长大的孩子一样,都已经断了几根七匹狼了,被吼两句还能怎么滴?

只要底线放的够低,就不存在过线的问题。

“办法倒不是没有,就是担心您老不同意。”

毕竟还是皇帝,对付下面的臣子,手段有很多,只要太上皇不拉偏架就行。

“说给朕听听,你到底有什么高见?”

“高见不敢当,年功福也算是个头脑灵活之人,不如人尽其才,调到礼部,负责巡查督办各地官学。”

这个计策怎么说呢,算不上笨,也算不上高明。

礼部向来就是个清水衙门,从户部调过去的话,实惠上确实少了一些。

不过从官职上来看的话,反倒像是升职了。

按照惯例,礼部侍郎是入阁的前站,朝廷三代以来的大学士,都有过从礼部升职的惯例。

但是,巡视地方官学这事儿,却又是个烫手的山芋。

为了促进地方文教事业,朝廷和地方各省,定例会支出一部分补贴,到府县两级衙门。

专门用来修缮学堂,以及给教谕老师们发工资。

但是往往地方衙门,收到银子之后,就会出现挪用的状况,所以导致各地方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教育口的亏空。

平日里不过没有人查罢了,如今突然派了年功福过来办这个差事的话,就是要引爆的节奏。

当然,年功福也很为难。

查出来的话,相当于把雷抓到了自己的手里,但是引爆的时机和强度,自己又把握不了,全都得听皇上的。

而如果查不出问题的话,明显就是失职和渎职了。

道理也很简单,全天下没有一个人相信,地下的衙门是彻底干净的。

这话狗都不信!

把年功福的工作岗位这么一调整,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就是皇帝本人,对年功福不爽了。

不方便直接搞,所以用了个借刀杀人的法子。

太上听了之后,点点头,道:“你能想到这儿,已经不容易了,不过你有没有想想过,万一年功福真做出来成绩了,又该怎么办?”

眼下的情况是,年功福是忠顺王的铁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调任礼部侍郎的话,栽进去倒无所谓了,万一忠顺王真的狠下心来,砸银子,做政绩,把年功福捧上去了,场面就很尴尬。

要知道礼部尚书,管着翰林院,国子监,以及各地方学政,属于统治阶级的新鲜血液来源。

想当年常凯申把握住了黄埔军校,当了有名无实的校长,后来给自己培养了多少铁杆,这一点是需要尤为警惕的!

说白了,还是格局不够大。

“去换身衣裳,陪着朕一块出宫去转转,总是待在宫里上朝批阅奏折是治不了国的。”

最近一个阶段,太上皇对雍治皇帝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不想朝廷失衡,也不想看到忠顺王走上不归路。

在一开始的时候,太上皇的态度暧昧,主要考虑的就是朝廷各方势力的平衡。

尤其是没准备让雍治一家独大,要是没有制衡手段的话,太上皇就真的把自己变成离退休老干部了。

人走茶凉,谁都知道,滋味不好受。

如今,作为棋子的忠顺王,竟然一而再,再而三的打破常规,于是就变成了需要再平衡的一方。

没多大会儿功夫,雍治就换了便装,带着大太监戴权,太上皇带着梁九功,一行四人,轻车简从就出了宫。

当然四人只是表面说法,后头有多少人跟着,谁知道呢?

刚一出宫门,太上皇就对梁九功吩咐道:“让贾环那小子,先去江南春候着,等看完了皇家票号,咱们就过去。”

梁九功躬身应下,往身后招招手安排不提。

跑腿的人的当然有,梁九功也没必要非得亲自跑一趟。

考虑到待会要往东门去,太上皇也就没往别处溜达,挑了大路,顺着就往东走。

反正皇家票号的分布,呈比较均匀的棋盘状,哪个方向都有。

街上人来人往,除了临街的店铺之外,还有一些做小买卖的,人倒是挺多,但就是杂乱无章,显得乱糟糟的。

没走多大会儿,太上皇就有一搭没一搭闲聊道:“你觉得治下的京城怎么样?”

开放性的问题,回答起来最有难度,没有标准答案,你说怎么打分,不还是看心情。

雍治想了想道:“民生多艰,百姓生活还是很不容易。”

能有这个认识,就已经很不错了。

想想有多少皇帝,农民起义都特么快打到京城了,还以为是太平盛世呢?

“那你觉得,应该怎么治理才是上策?”

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意识到有问题之后,想着怎么解决才行。

雍治答道:“百姓日常所需,无非衣食住行,只要能从这四个方面满足,问题应该就能得到解决。”

高情商的说法,就是听挺高屋建瓴的。

低情商的说法,就是假大空,没啥干货。

太上皇悠然道:“你觉得,你能解决吗?”

这就属于典型的会心一击了。

问题你已经提出来,方向你也有了,但是落实到了执行环节,该怎么执行,向哪个方面执行,能不能最终落实,都是难题。

雍治果然被问住了。

主要还是从小接收到的教育,不支持解决这些问题。

除了四书五经,就是所谓的帝王心术,简单点概括,都是把握人心和人性的内容。

至于解决实际问题,那是一点都没学到。

遵从的都是古法,拾前人牙慧罢了。

想要推陈出新,哪有那么容易!

太上皇也不以为意,笑道:“今天就给你个能解决问题的人,你以后好好把握就行了。”

雍治眼睛一亮,明显是猜到这人是谁了。

心里对贾环的评级,默默的又调高了几个等级。

没溜达多大会儿功夫,四人就到了皇家票号的一个营业点附近,算是比较靠近南城了,所以人流比较密集。

以往京城的格局,都说是东富西贵,南贱北贫,但是实则不尽然。

实际上京中权贵之家,基本上都分散分布在京城的各个方向上,并没有太过于集中。

而南城和东城,则是相对比较繁华的存在。

也是没办法,方位优势太明显。

京城许多物资,都需要从江南或者东北运过来,大多都得走水路,所以东城和南城,相对更加方便一些。

其次就是西城了,西边有山有矿,还有水源,所以来来往往也相对还可以。

最惨的就是北城,基本没啥产业,也没有啥规划,算是个贫民窟了。

到了票号附近之后,并没有着急进去,而是来到了对面的茶楼,找了个二楼临着窗子的位置坐下来,正好可以俯瞰皇家票号门前。

太上皇道:“咱们先喝喝茶,坐下歇歇脚,顺便看看实际情况。”

大概也就盏茶功夫,雍治道:“没想到贾环做的还不错,就这么会儿功夫,进去的基本上都是拿着银子换银票的,只有极少数人是来换银子,或者铩羽而归。”

每个人的特征,其实都挺明显。

拿着大包小包进去的,出来时啥都没了,基本上就是存银子的。

反之,就是来取银子的。

要是怎么进去,又怎么出来的,明显就是被拒绝了。

太上皇道:“确实不错,你要是能够让贾环卖命,以后兜里的银子就不用愁了。”

打心眼里,太上皇也是一阵羡慕,雍治赶上了好时候。

当年打仗的时候,朝廷财政吃吃紧,宫里内库几乎银子也见底,恨不能一个铜板掰成两瓣花。

要是早点遇上贾环,估计该不会有那么多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