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翻云覆雨 > 第二百一十八章 平儿小秘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一十八章 平儿小秘书

第220章 平儿小秘书

太上皇看了贾环一眼,仿佛想看出贾环的真实意图。

没办法,贾环选择的时间,确实有点敏感了。

这时候请旨南下,很难不让太上皇多想,是不是因为城南的事情,处理结果并不满意,在闹小脾气。

更进一步的话,是不是已经搞清楚了背后的真正主使不是忠顺王,而是赢镒。

要是这样的话,跟皇家离心离德,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贾蔷不能胜任?”

对于贾环这样的重要人物,太上皇还是习惯于掌控在自己的手里。

放到江南太远了,实在是鞭长莫及。

“恐怕不行。”

贾环想都没想,直接否认道。

“票号的业务,您老是知道的,想要真正覆盖天下,牵涉到的利益甚广,不是贾蔷能够处理的。”

“江南离京城太远,不然的话,我都想让您老亲自坐镇了。”

推广银票的本质,就是以银票来替代现银交易。

作为一种代用货币,想要进入市场,除了朝廷的背书之外,就必须得有标的物。

而恰好,江南地区和京城不太一样,大量的物资,都掌握在大户的手里。

这样的情况就很尴尬。

从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来看,基本上都已经被各个大户联合包圆了。

也就是没有意识到货币的重要性,不然的话,在江南地区,完全可以独立发行一套货币,进行内部交易了。

毕竟百姓也不关心其他的,只要衣食住行都能够解决,用银子还是用银票,还是其他的什么东西,都没区别。

相当于江南大户,在底层百姓和朝廷之间,人为构筑了一道中间层。

皇权不下县。

封建时代的基层治理,采用的也是类似的模式。

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最早的承包制。

朝廷任命的官员,基本上只有县令和县丞这一级,其他的基本上都是吏员。

县一级官员,拿朝廷正经俸禄的没几个人。

其他的都得县令自己来解决。

编制外的工作人员,从来都是比较吃香的肥缺。

尤其是在没有太多监管的年代。

可以想象,这些位置,都被哪些人拿去了。

县令可没有那个功夫,在县里组织一场考试,然后择优录取。

对于县令最重要的任务,一般而言,只有三个。

维持秩序的稳定,这一点肯定不用说了,自古以来都是重中之重。

还有就是科举考试了。

这个很重要,是吏部制定的重点考核项目。

最后这个则是重中之重。

那就是税赋。

朝廷的税赋,分配到每个省,是有额度的。

有点类似于分包制。

把额度分到省一级的巡抚之后,到时间把税赋押运京城就行了。

只要这项工作搞得好,一般巡抚都不会有大问题。

插一句。

经过了朱重八的教训之后,已经没有皇帝会同意坐支了。

所谓坐支,就是字面意思。

朱重八通知治理天下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那就是朝廷在收税的时候,存在着来回运输的问题。

也就是说,当时的制度安排,是把收上来的税,以及各种物资,全都运到京城之后,再进行分配和二次运输。

所以,单从形式上看,就产生了极大的浪费。

比较好的方式,应该是把地方的用度,提前预留好了之后,剩余的部分再押解京城。

这样的话,一方面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行政效率。

于是,朱重八同志,就直接下旨改了一下。

这就是典型的坐支。

收和支,都放在同一地方,甚至同一批人的手里,很难不出问题。

千万不要考验人性,尤其是千万不要拿这么大的利益来考验干部。

顶不住的。

真的顶不住。

收支两本账,都放在一起,想要瞒着朝廷搞事情,简直不要太容易。

所以,这种制度,很快就被抛弃进了历史的长河。

说回来。

朝廷分配到省一级的税赋任务,自然会被二次分解,到府县一级。

最后肯定要落在县令的头上。

没办法,作为朝廷任命的最基层官员,你不负责谁负责。

再插一句。

那个时候的县令,实际上是个非常重要的官职。

都说父母官,实际上指的就是县令。

所以,县一级的人事任免权,实际上并不是在府一级。

甚至都不是在省一级。

而是由中央直接任命,走的是吏部的程序。

有些时候,县令上任,是需要在京城见皇帝一面的。

主要就是为了体现重视的程度。

那么等收税赋,以及征发徭役的任务,分解到了县一级之后,肯定是没办法从官面上往下继续分解了。

但是县令也不可能亲自带着人去干吧。

一个县有多大,底下有多少人,可以想象一下工作量。

那个时候可是没有太过于清晰的部门分工的。

县衙里吃朝廷饭的没几个。

当然,牢里的肯定不包含在内。

活是肯定干不过来。

当地的士绅地主什么的,都读过点书,和县令也有点共同语言。

一来二去,就搭上了关系。

和流水的县令不一样,这些士绅地主,都是本地人,甚至往上数几代甚至十几代人,都生活在本地。

所以对于当地的情况,也更加熟悉一些。

青天大老爷为难了,他们怎么会坐视不管,自然要急老爷之所急,想老爷之所想。

帮着大老爷把这事儿给办了。

怎么办,也简单。

大老爷县衙的人手不够,他们各家的人手足,就有很多种用法。

打个比方。

大老爷的任务,是一百两银子。

要是大老爷准备自己搞投资的话,先拿银子,扩充队伍。

比如投入二十两银子的成本。

然后再下去多收税,收个一百二十两银子回来,也就回本了,任务也完成了。

只是这里面有一定的风险。

首先投资的这一部分,能不能拿出来,怎么拿就是最大的问题。

而且还牵涉到资金成本的问题。

退一步来说,就算是有这个资本投入进来,能不能组起队伍,组的队伍能不能按时按量把税赋收上来,都是未知之数。

总而言之一句话,风险太大了。

让大老爷亏本的事情,这些士绅地主也不忍心啊。

自然就得开动脑筋想办法。

大老爷最大的风险,其实就是二十两银子的投入。

几个人一合计,想着咱们这些人,帮着大老爷把银子出了,队伍也给组好了,不就行了吗。

大老爷听了自然也很开心。

不用出银子,也不用操心组队伍带队伍,任务也能完成,自然是乐得轻松。

顺便也承诺,要是能收上来一百二十两交差的话,就把多出来的二十两银子,还给大家。

或许这就最早的服务采购。

当然,到了这一步,也不究竟。

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麻烦。

于是干就干的彻底一点。

几个士绅地主又一合计,想着干脆先帮着大老爷,把一百两银子出了。

同时再给大老爷五十两银子的费用,让大老爷享受生活去吧。

剩下的脏活累活,全都不用管了,自己这些人全都包了。

这就最早的承包制。

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士绅代表大老爷来治理百姓。

但是要知道,士绅和大老爷是有本质不同的。

大老爷的想法,肯定是完成任务,拿到吏部优秀的考核成绩,再继续往上升。

而士绅没有这个上升通道,所图的肯定就只有银子。

做起事情来,不管不顾就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时间长了,形成了惯性之后,在朝廷和百姓之间,就会有这么一层屏障。

想打破都不行。

非得下大力气,才有可能扭转局势。

太上皇又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知道底下的人糊弄,但知不知道这么糊弄,尚且是个未知数。

“下江南……”

“确实有些日子没去了……”

太上皇念叨了两句,就没了下文,还是顾虑重重。

“容朕想想吧。”

“你家里人没事了吧?”

实际情况,太上皇肯定是清楚的,贾探春此人,也算是在太上皇面前挂了号。

“谢太上皇关心,家姐已经无恙了。”

贾环心里有了其他想法,肯定不会像之前一样肆无忌惮了。

“事情已经交给皇帝处置了,你要是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跟皇上提。”

“不行的话,还有朕可以为你做主。”

太上皇不能主动戳破,但好歹给了个口子,看贾环会不会主动提出来。

说白了,还是一种试探。

尤其贾环突然提出下江南,让太上皇本能觉得不是件好事。

也算是给自己留了个口子。

贾环还是不接招:“皇上肯定是圣明的,微臣没有其他想法。”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还想往后找补,怎么可能呢?

皇帝旨意都下了,现在再反过来,和自己扇自己耳光,也没啥区别了。

要知道皇帝的耳光,不是那么好扇的。

这个难得的机会,还是留给忠顺王吧。

亲兄弟之间动手,多刺激……

不管太上皇信不信,反正贾环是信了。

“行吧,等咱们出城视察回来之后,就筹划南下的事情。”

城外的项目,基本上差不多了,砖木结构确实进度比较快。

只要人手和原材料充足,施工的速度,绝对超乎想象。

贾环告退,顺便接上贾母,一块回家了。

马车上。

“大姐姐没什么意见吧?”

贾环虽然对贾元春没什么感情,但也不想在皇帝身边留下个定时炸弹。

会炸到自己的那种。

“她没什么意见,为了贾家,我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剩下的事情,还得看你能有多大的出息。”

老太太也是个老手了。

对于潜在的不确定因素,下手自然不会客气。

比如王夫人,比如贾元春。

一切都是为了给贾环铺路。

贾环没接话,这时候不管做什么承诺,都有点虚。

换了个话题,道:“您老人家想不想回金陵老家看看?”

国人都讲究个落叶归根。

贾家也好,史家也罢,说到底根都不在京城。

金陵才是老家。

“你怎么突然想起这个来了?”

不是老太太多想,而是按照朝廷的规定,外官进京,以及京官出京,都是需要经过审批的。

低级别的官员,及其家眷,只需要六部下个批文就行了。

但是对于高级官员及家眷而言,想要出京进京,就没那么简单了。

内阁审阅之后,还得报皇上御批才行。

更何况,贾家这种勋贵家族,更是特殊中的特殊。

为了祭祀方便,在搬来京城之后,已经跟金陵老家分了香火,在京城新建了祠堂。

当然,还有家庙以及墓地。

“皇家票号的事情,恐怕得亲自下江南一趟处置,刚才已经跟太上皇提了,估摸着应该没什么问题。”

有些事情,根据结果安排下就行了,过程什么的,没那么重要。

贾环也不会把所有的心思,和盘托出全都告诉老太太。

搞事情,选择地点的时候,确实京城效果最好。

但京城这地方的阻力,恰恰也是最大的。

从外围入手,或许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你办公差,带着家眷,太上皇恐怕不会同意。”

老太太倒不是对贾环没有信心,而是都形成惯例了。

除外办差,在京城留人质,就是为了防止出现不可预知的问题。

至于效果有多少,那就见仁见智了。

“没关系,本身就是半公半私的性质,问题应该不大。”

“再说了,老爷和大老爷都在京城,太上皇会允准的。”

“而且说不定,太上皇也会再次南下。”

贾环持比较乐观的态度。

年轻人冲动点没什么坏处,带上林姐姐,带上三春,都还挺不错的。

还是因为这些是最难转移的人质。

能跟着贾环混到江南去,还是早点去吧。

至于政老爷和赦老爷,都是大老爷们,跑起来肯定快。

赵姨娘的话……

还是回去问问吧。

估摸着应该不会跟着一块南下。

这些年赵姨娘能够栓得住政老爷,绝对不是仅凭着姿色那么简单。

像是政老爷这种傲娇的文青,难哄的级别,简直直逼大脸宝。

赵姨娘竟然能拿捏得死死的,也是颇有几分功力。

还有就是平儿小秘书,这个一定得带着。

贾环也是用过了之后,才体会到其中的妙处。

正经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