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科幻小说 >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 第1118章 鸿翎信使(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18章 鸿翎信使下

员外服的中年人,也是一脸惊怖的说着当时的情景:“是啊,我一个外甥当时就在丰州城头守着,据说虽然离着还有几百米远,可他就像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孩童。”

“在面对一群噬血的远古凶兽,握枪的手都哆哆嗦嗦。”

“心脏也咚咚直跳,面前就好像有股无形而有质的杀气顶在胸口,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腿肚子一直在发抖。突厥人散去后,有一半的军卒是扶着城墙走下去的。”

‘呼’

小林子听的也觉得十分压抑,重重的一喘,别说看到那种场景了,就只听眼前之人三两句的描述,他就已经有些受不住了。

一名老者听的心潮澎湃,忍不住的接口道:“是啊,当时的情况实在是太危急了,大战一触即发。据说突厥人准备攻城的时候,皇上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丰城州头。”

“吓住了突厥人,让他们怀疑我大唐布有重兵,这才不敢立即攻城。”

“皇上还是皇上,不愧是天可汗,是我大唐的守护神。”

旁边一个酒楼的掌柜发自内心的捧了一句,随后也跟着附合道:“听说这突厥右贤王也非凡人,在此进退两难之计,竟然孤身一人,进入丰州城来探察虚实。”

“结果皇上视百万雄兵于无物,镇定自若,谈笑风声的和右贤王说话。硬是让右贤王不敢轻举妄动,最后两位君主不知道达成了什么协议,让得突厥十年不敢南侵。”

小林眼前一亮,忽然想到前几天在茶摊上听到说书人讲的三国人物传,脱口而出道:“这不是那个什么丞相的空城计,硬生生吓退了司马老贼的大军吗?”

“不错,说来我太上皇,更是远甚诸葛丞相,当时司马懿总共统兵也才二十万,攻西城的时候,最多率领了十多万军马,右贤王是真的带了百万大军。”

“以前动不动就听人说百万大军,实际上不过只有几十万而已。可真的有上百万军队出现在眼前的时候,那种如泰山压顶般的震憾,真是让人永世难忘。”

酒楼掌柜的透露着内情:“这右贤也不是凡人,年纪刚过三旬。据说是我中原没落贵族之后,仅仅了十年时间,从一个小兵做起,一步步靠着军功升职,最后做到了突厥汗国的右贤王。”

“当时的左贤王就是颉利唯一的儿子施罗叠,后来施罗叠做了大可汗,右贤王也领一部兵马西征,轻易的消灭了葜必何力在漠北的二三十万大军,把葜必何力赶的像个丧家之犬。”

“一路追到金山南麓,又与前来救援的十六万薛延陀精锐骑兵发生大战,而后胜之。结果葜必何力又和夷南一道南窜,从草原上退入河西之地的贺兰山。”

“结果又被右贤王消灭十五万大军,葜必何力逃回了大唐,而薛延陀的夷男率剩下的残兵败将流串到了西域。在前几年,夷男在西域东征西讨,几乎拿下整个西域和吐蕃之地。”

“最后又是右贤王带兵西征,把夷男好不容易打下的薛延陀汗国给击的粉碎,夷男最后带领一部亲信,逃得不知所踪。”

众人听着眉飞色舞,又胆战心惊,在酒楼掌柜的嘴里,右贤王简是草原上战无不胜的魔王。

小林子颤颤巍巍的问道:“这位大叔,你不是说这右贤王也是我们汉人吗,他应该不会带着突厥人来打我们大唐吧?”

“假若不是右贤王是汉人,恐怕贞观十年的时候,就打攻入大唐了。如今这一晃十年地过去,突厥大军没有南下,估计已经是右贤王看在母国的份上,手下留情了。”

员外服的中年人一脸忧虑的说道:“当初也不知道太上皇和右贤王达成了什么协议,不过这种协议恐怕都会有个时间限制,如今十年时间将近,或许是协议到期了也说不定?”

附近的人群顿时脸色大变,经过几人的详细述说,他们已经知道现在的形势有多么严峻,更是七嘴八舌说道:“天啊,如今太上皇生死未知,而右贤王正当壮年。”

“若是右贤王再度南下,谁又能抵挡得了呢?”

另一人接口道:“.是啊,听说当今皇帝在民间流亡了十几年,刚刚回京继位,又只有二十多岁,他能抗得住现在的局面吗?他会是那久经战阵的右贤王对手吗?”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右贤王也是汉人,何必要攻打我们?”

一名士子模样的少年刚刚说完,就被一个中年人打断:“幼稚,右贤王少年就离开了中原,落魄的贵族,指不定是哪家争权夺利的世族后人,若是隋朝的时候还好好。”

“要是大唐,说不定就是朝庭的仇人,被逼的在中原待下去才去的草原,能不恨我们吗?.”

“.这些年形势多变,希望右贤王即便和我们有仇,也不要是那种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仇家.”

看到忧心忡忡,仿佛大难将临的众人,其中一名手拿折扇、留着八字胡的老者嘴皮子利索的说道:“这还算好的,就怕那种满门抄斩,只逃得一个少年的天命之人”“.你娘的,乌鸦嘴,你他么说书的?”

众人齐声讨伐道:“别乱说行不行,给我们大唐设一个结下死仇的敌人,对你有什么好处?”

“老夫只是据实而说”

“.说你老木,给我滚”

“.”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眼见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气氛开始慢慢升温,老杨头叹了口气:“听说前段时间,草原有些变动,我们只能希望是突厥汗国发生了内哄,一些小势力失去约束而南下。”

“若真是右贤王大举用兵,恐怕就是太上皇康复,也不一定能抵挡得住。百万大军啊,从古到今,哪个中原王朝面临过这么强大的敌人?就是秦皇汉武在世,也没办法?”

“大家都散了吧,该干嘛就干嘛,别聚在这儿了.”

老杨头说完,开始收拾摊子,人群慢慢散去。只是现在的整条大街的人,到处都是因为一个三信鸿翎信使入京,而隐入恐惶不安,聚在一块儿讨论的人。

似乎大家集中在一些,能打消一些未知的压力。

信使从辽州跑了十多天赶来,一路换马不换人,困了就在驿站眯一会儿,饿了就在马上对付两口。精疲力尽,神情憔悴之下,在赶到宫门口的时候,终于倒了下来。

太极宫门前的侍卫们,一见三只小红旗,二话不说,分出一队人马,抬起信使就往宫里跑去。

此时刚刚散朝,正从太极殿经过广场往宫门走的官员们见到这一幕,吓了一跳,纷纷让开了通道。

同时也站住了脚步探头张望着,不少官员小声议论着。

一名户部的官员脸色难看的道:“这马上就到年底了,怎么发生这么多事情。前段时间吴王李恪伪造了圣旨,偷偷调动了河西之地的一万骑兵,一路逃往西域。”

“皇上把吴王府的李恪家眷全都下狱问罪,杨妃娘娘在承庆殿跪了三天三夜,这才求得皇上的原谅,暂时把吴王家人软禁在府中。这又是出了哪趟子事儿?”

他们最怕出乱子,一出事儿,就要拿钱,户部哪有钱啊?

仅有的一点儿压箱底的钱,还要优先保障他们的薪奉,还有过年的年份。若是朝庭真的吃紧,他们这近水楼台的官员,也要勒紧裤腰带,过个穷年了。

另一名吏部的郎中小心的看了看人群中的一些紫袍官员道:“大唐东边和南边都是大海,西边又是诸侯国的领地,若是出了事,首当其充的是他们。”

“你看那些世家功臣们也是一脸的诧异,估计是北边出事了,难道是右贤王南下了?”

一名御史台的绯袍官员接口道:“应该不是,右贤王遇刺,生死不知,听说都一个月没露面了,横岭大战也没现身。他现在稳住局面都费劲,哪有精力来侵犯大唐?”

“会不会是右贤王失势,下面的一些小部族势力失去约束,这才南下打草谷的?”

俗话说的好,不会看得瞧热闹,会看得看问道。还是兵部的一名侍郎眼尖,眼神紧盯着,透过禁卫军身形摆动的缝隙,一眼就看到了被抬军卒脑袋后面摇晃的三根小旗色。

脸色一变,捋须的手一紧,急忙道:“三信信使,必然是边疆遭遇了大规模的敌人南侵,而且还失掉了一些城池。看来敌人来势不小,不是右贤王南下丰州,就是东部草原部族侵犯辽州。”

“不行,我得赶快去弘文殿打听打听,说不定一会儿皇上就要招集议事。”

果然,随着兵部侍郎往回跑,不少六部尚书和左右丞,左右司郎中,都不去宫外的署衙了。而是回到太极殿东侧的弘文殿打探情况,应对即将到来的皇帝问询。

原本浩浩荡荡散朝的官员们分成两波,一波回转,另一波够不上的,只好揣着心事,出了宫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