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内的北胡得知了这个消息,对于许恒的攻打,许多人早就有预料,毕竟那些逃回来的俘虏已经带回了这个消息,不管真假,对于这个消息人还是会慎重一些。
这次大周的动向,也从侧面说明这些俘虏确实是没说谎,所以那种疑罪从有的说他们背叛大周,下面一些将士也有点微词。
这个舆论不是主流,只是士兵私下讨论一些,现在最主要的舆论是关于大周来攻打雁门关,他们该采取怎样的策略,城内的北胡将领却是各有纷纭。
有的人的认为许恒的大军不足为惧,只需要用北胡的铁骑就可以踏平,若再畅想一下,没准还能全军覆灭大周军队,顺手攻占北瓦,就像许恒曾经做的那样,不光打败测拓跋宏还占领了北瓦。
能有这种想法的肯定不是拓跋宏那边的人,哪有人把自己的黑历史揭出来举例的。
能有这种想法的将士,大部分是拓跋雄的支持者,毕竟他已经从俘虏口中得知了许恒的军队有多么脆弱,对于铁骑是很畏惧的,听说让俘虏买北瓦周边挖了很多陷阱,他们一见北胡铁骑就会望风而逃。
当然这也是许恒在放出的风声,主要是对方轻敌,从思想上藐视敌人,战略上重视敌人是战争的思想,许恒想着他们能全方位的藐视自己。
他还让俘虏给拓跋雄传话,他当初能打赢拓跋野,也是用了阴谋诡计等方式才获胜,若是正面抗衡,绝对是抵抗不住的。
拓跋雄受到这些消息的影响,对于许恒的大军从心理上就属于轻视程度,所以他的政策会比较偏向进攻。
而另一边拓跋野在拓跋宏的支持下,更偏向保守安全,那就是固守雁门关,雁门关是大周花了大力气建造的防御,基本可以说是固若金汤。
只要他们坚守到入冬,许恒的大军自然会退去,明年开春,北胡就可以有更多支援,到时反推到北瓦才是正确之举,毕竟防御起来会更容易一些,进攻的话,有许恒在,这事胜负难料,总体还是不宜冒险。
许恒用一场仗就让自己在拓跋宏他们的危险警戒提高不少,半天不敢轻视,双方因为这个事情争执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拓跋雄虽然是主帅,但是大部分将领都是拓跋野提拔的手下,他在军中没有权威,能指挥的人实在太少了。
说他是个傀儡主帅也能说的通,这对于心高气傲的拓跋雄太难以忍受。
“真是气死我了,拓跋野真不是东西,他不同意我的策略,不过是为了恶心我罢了,才会选择这种懦弱的方式,恐怕他怕若我胜了,他怕我有军功,超过他。”
拓跋雄和拓跋野不愧是亲兄弟,一碰到不如意的事,随手摔打物品的行为还真像,今天拓跋雄一直提倡要趁着许恒还没到雁门关,半路占据有利地形截杀许恒,但都被拓跋野给举了。
“大王子,你是主帅,实在不行也可以强硬出兵,哪怕不出动大军,只出一部分军队,只要杀退许恒,让其他人看到你的策略正确就行。”
巴图因为被人怀疑,在拓跋野那里已经没有地位,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他已经完全倒向拓跋雄,对于出兵自然是支持的,他也急需立战功来洗白自己,若只是固守在雁门关内,他根本都没有发挥的余地。
“可是,大部分将领都被拓跋野把持,我能调用的也不过五千人罢了,这哪里能抗衡许恒的十万大军。”
拓跋雄再想赢,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五千人能干啥,对抗近十万的大军,这不是纯去送命嘛。
“谁说我们要把许恒的那十万人全部打败,只需要杀一杀他的威风,让其他人看到大周军队只是纸老虎,后面你再要调兵,其他人肯定没有反对。”
拓跋雄一合计,巴图说的对,然后就用主帅的身份任命巴图和伊德日为前锋,带领五千骑兵迎战大周军队。
巴图一看目的达成很是高兴,这种受人重视的感觉实在太爽了,这次他憋着一身的火,就想找大周算账,伊德日同样如此。
对于拓跋雄的调兵遣将行为,很让拓跋野生气,但身份上拓跋雄是主帅,有这个权利进行军事行动,他阻拦不了,就因为这个才更让他气恼。
等生气过后,转念想了想,拓跋雄只把手里的五千部将调动,这点人影响不了什么大局。
若他失败了,自己还能杀一杀他的威风,对于自己还是有利的,衡量再三也就没阻拦,随他去了。
巴图他们带领的骑兵出了雁门关直扑大周军队,骑马速度快,没过两日这五千骑兵正好撞上许恒的大军。
大周的士兵都是以步兵为主,对阵骑兵讲究战术阵法,这么仓促对阵,根本压制不住,几万大军被这五千人冲击的立马溃散而逃,根本连交手都没有。
大周军队无心恋战一心逃跑,被追着直接回到了北瓦,要不是半路有为了防御骑兵特地挖设的壕沟陷阱阻拦,没准还让他们追到城门口呢。
巴图他们当初作为俘虏参与其中,知道这些防御对于骑兵的危害,他们只有五千人,哪怕费力过去,也不过到城墙下一日游,若是带着雁门关数万大军,花费点力气过去也行,攻打北瓦那还是可以的。
不过这次小试牛刀也算证明了他们自己,大周的军队若是没有有利的地形,确实脆弱不堪,只能躲进那乌龟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