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部里传回消息,那不到500公斤松露在hK通过霍先生的门路,卖了近10万丑币。
200丑币一公斤!这特么是地里长出金子呀!
然后整个当地农业部门都动了起来,大家齐心协力找黑松露,白松露等高级食用菌。
话说陈向东一直认为这四五十斤的小猪还是在餐桌上更能体现它的价值。
大家都觉得四九城来的小陈顾问是个神经病。听说过找东西用狗的!真没有听说用猪的!
陈向东所有人怪异的目光下,牵着猪,开始了寻找松露之旅。
树林里就是猪和陈向东的天下了!
后世无用的知识还是有用的!那头黑白花的小土猪是真的给力,一上午就找到20多公斤的黑松露。
当然背人的时候还是要喷洒些营养液的,重量翻倍谁不喜欢呢?
下午,小猪“肥宝”就成了团宠。连陈向东都靠不上边儿了!
这群人真不识货,“佩奇”不比“肥宝”好听多了!
嗨!好吧!少数服从多数。陈向东无奈的放弃了黑白花小母猪的命名权。
已经在团队里失宠的陈向东,只好单独行动,松露是没采多少。
和“滚滚”一个食谱的竹鼠那是捉了百十只,那是个个膘肥体壮。
一个催眠菇粉碎撒出去,方圆百米内的小可爱们都在原地转圈圈。
随手一抓一个,挑个大的逮。直接摔死收进游戏空间。
二十多只红颊竹鼠个个都在10斤以上。剩下的黑毛竹鼠都是7斤往上的。
……
几天过后第二批,第三批松露也都高价卖出去了!
已经形成了良好的采摘售卖通路!
这下子陈向东又立功了!根据四九城的指示,彩云省派给了他一辆车和一个司机,让他便宜行事。呵呵!那就是可以随便浪了!
起码陈向东自己是这么认为的!便宜行事等于随便浪!
苍山洱海到处都留下了陈向东的足迹。
国营下关茶厂!
“林厂长,我是陈向东。听白老哥说和您是好朋友,我这不就上门叨扰了!”
下关茶厂厂长林成杰放开和陈向东握着的手道:
“呵呵!昨天就接到老白的电话了!说是有个四九城来的大专家。没想到你这么年轻有为呀!”
“林厂长不必客气,我这次来主要是私事。就是想买点儿陈年普洱。白老哥这不是就把您介绍给我了吗!”
林厂长:“好说好说。我一会儿就陪你去库房看看。”
……
茶厂库房。
“小陈呀!今年雨水少,新茶采摘量也小。要不然这几个库房是真的放不下。就是这样仓库也都基本满了!可是销售不出去,真是急死人呀!”
“陈顾问是四九城来的!能不能给我们厂想想办法呀?”
陈向东:“林厂长您说笑了!我要是没记错茶叶是统购统销吧?”
林厂长:“确实是统购统销,可是上边只要三.五,十来年的茶,这一两年的新茶不要。仓储就成了大问题。”
陈向东:“要说仓储和销售,我是真没有什么好办法。不过加速普洱的陈化发酵,我还是有个小想法……”
林厂长:“陈顾问,您先看看这些您想要的那些几十年的老茶。我去找我们厂技术最好的师傅来和您商量你刚才说的那个事儿!”
林厂长走后,陈向东就像进了面缸的老鼠,眼睛都看花了!
“永昌祥”、“复春和”……这可是到现在都有四五十年的沱茶鼻祖了!必须拿下!
不过看来这个储藏条件,林厂长是个懂行的!估计付出代价会多一些。
正在陈向东胡思乱想的时候,林厂长带着一个二十岁上下的年轻技术员,进了库房。
“陈顾问,这是我们厂最好的技术员邹丙良,别看小邹今年才22岁进厂也不过四年。现在的技术水平已经是全厂数的着的了!”
(陈向东心道,恐怕是那些老技术员们对自己那个人工发酵普洱的想法不感冒吧!
邹丙良……好吧!天理循环,合该人家邹先生走运,提前几十年研制出普洱熟茶。
关键自己脑子里的有关普洱熟茶的制备构成,也是前世刷d音看到的,现在需要一个专业人士一起研发。)
“小邹和你差不多年纪,你们年轻人好好交流交流。一定会碰撞出火花的!我个人对你刚才提出的那个想法十分看好!”
“邹哥!我叫陈向东今年20。我跟你说说我的想法。先挑选茶箐,……再渥堆发酵……”
邹丙良越听眼睛越亮,不断点头。
“林厂长,我要申请50公斤今年的新茶进行发酵试验!”
“好!我批给你200公斤新茶,你再挑几个人。组成试制小组。”
“陈向东同志,我代表厂里希望你能成为这个试制小组的技术顾问?”
陈向东也只好勉为其难的答应了!
试制紧锣密鼓的开始了!陈向东只在下关厂住了一周,看着熟普的取得初步成效,发酵进入正轨以后就带着几百公斤“永昌祥”、“复春和”又出发去别的地方“考察”了。
……
“隋哥,你在这等着咱们点的饭菜,我去找个邮局把茶叶发回四九城!”
陈向东开车找了个没人的地方把茶叶收进游戏空间,又闲逛了一会儿后返回饭馆和司机老隋吃饭!
……
“陈顾问,不能再走了!再走就是sc地界了!我们再开几公里就出省了!”司机老隋道!
“哦!咱们这是到哪里了?”
“前边就是泸沽湖!”
“嗯!靠边停车!”
这可得好好看看,九州的第三大深水湖。
朝霞光中,泸沽湖宛如一位早起的仙子,迎着初升的朝阳,对镜梳妆。霞光是她最天然、最美丽的底粉,均匀的扑在她椭圆形的脸蛋上,让她的脸儿红红的,甚至还给她镀上了一层洁净的银色,使她显得那样的端庄、漂亮。
“隋哥!找个招待所,咱们跟这地方住几天!”
司机老隋也习惯了陈向东这东一榔头西一杠子的“考察”风格,点头应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