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内董高逸正在听取大臣们的汇报,这段时间积压了不少事情一直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不敢报,哪怕小的好事情都是留着的,生怕一个不小心犯了错。请百度搜索
他是南齐朝的皇帝,虽说不能将其直接免职,但是也不会有好果子吃。
大臣递来的很多奏折有些同样到现在没有处理,自从听到这个好消息后董高逸才逐渐的将其处理,得到回复的官员都才松了一口气,因为有些已经不能够继续拖,正准备硬着头皮奏没想到来了好事。
这会儿算是一些不好的消息也纷纷报,董高逸听到后只是有所皱眉并未生气,这让诸位大臣都放心不少。
高鸿此时站在殿外等着元于的到来。
很快他们一行人便急匆匆的赶来,高鸿笑着前道:“元于将军您终于到了,皇十多日前在念叨,昨儿个得知将军今天可以赶到十分兴奋,这段时间还顺便把遗留的奏折都处理了。”
元于点头道:“知道了,还请高总管通报一声。”
高鸿看了看他身边的几人,除了对朱辰很熟悉之外,还有一个身影让他觉得有些眼熟,是叫不出来名字,毕竟他要协助皇,每日要见的人很多不可能所有人都能够记住。
“元将军,这几位是?”
“应陛下的要求,这三位都是这一战的功臣。”
“知道了。”说完他便走了进去。
随后进到殿内道:“陛下,元于将军和朱辰大人到了正在殿外候着。”
闻言董高逸惊喜道:“快让他们进来。”
“是。”
高鸿又出去笑道:“元将军,朱大人,陛下有请,至于这几位先在外面候着。”
“有劳。”
当元于踏进殿内的那一刻,大臣们的眼睛都看了过来,这个让他们不再挨骂的将领终于到了,哪怕平日里看不惯或者是与他有纠葛的人此刻都十分开心,这可是陛下盼了和念叨半月的人。
“臣元于参见皇,吾皇万岁。”
“臣朱辰参见皇,吾皇万岁。”
“哈哈,两位爱卿平身。”
平身过后朱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今日的主角是元于他站在间不合时宜。
“元爱卿,你可把朕等的着急,今日终于是到了。”
“回陛下,让信使送出捷报后臣等便赶路前来,奈何道路实在是不佳,路耽误了,请皇责罚。”
董高逸摇摇头道:“那可不行,你是朕的功臣怎么能够责罚,赏赐都还来不及,不过朕想知道这一战具体是如何取胜的,信使传来的只是捷报并未详细说明。”
不仅是他想要知道,站在两旁的大臣们都想知道,在兵力相等的情况下是如何大败卢不叙率领的敌军,如果元于在占有优势的情况下或许还是正常的。
元于不远千里来都城的目的其便有亲自向皇汇报一事。
“回陛下,这一战其实胜利的很艰难,在天羽军未到之前敌军已经对我萧关县发起了两次进攻,第一次攻城后林州守将伤亡达到五千余人,不过这第二战用了一招‘空城计’,没费一兵一卒便将卢不叙率领的五万敌军吓退成功坚持到天羽军的到来。”
听到这里董高逸出口询问道:“何为‘空城计’。”
元于便将那日城内的情形讲了一遍,听的董高逸连连叫好,连周围的大臣都暗叫好。
“虽说这一计很危险,但是针对于卢不叙来说却是相当管用的,不知这一计是哪位将领想出来的。”
元于笑道:“乃是臣麾下一名正七品的统兵。”
“一个正七品的统兵竟然能够想到如此办法,实乃军之精锐,接下来又如何。”他刚才只是说了之前发生的,并没有说后面的大胜。
“接下来的一战这位将领提议再次来一招‘空城计’诱敌深入,果不其然敌军将领卢不叙计,率领五千精锐杀入城内,被早已经埋伏在城内的将士给围困不得脱身,随后天羽军将领亲自阵围攻敌军留在城外的将士,随后将其赶入城内,只可惜卢不叙率军顽强抵抗难以攻下,这时候臣提出四个条件让他求和,经过一番等待他最终选择留下人质先行回去。”
刚才一招吓得敌退连忙撤退董高逸叫好,听到后面的更是起身道:“好,这一招用的是极其巧妙,第一次卢不叙的疑心作祟,在听到鼓声后选择撤退,然而不断的进行挑衅最终诱敌深入取得大胜。”
大臣们心最高兴的还是皇的心情和态度,不过从此刻看来这样压抑的状态很快会结束,这才对他们有利的,同样也才是最关心的。
当然和元于关系不错的大臣从心底里高兴,至于和他作对的大臣则没有太多想法,毕竟这一战过后元于在皇心的地位又会一个台阶,得到的赏赐肯定不少,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好事。
再者无论再好的奖励和他们都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董高逸继续说道:“不知所说的人质现在关押在何处。”
“回陛下,十名将领和三千敌军三千将士此时都关押在林州的营地内,敌军撤退后臣曾告知一月之内必须得到回复,想必很快便会收到东汉的国书。”
“好,这些人必须要严加看管,只要东汉的国书没有送到,朕没有盖印都不可掉以轻心,对于五座城池和赔款对朕来说都是无关精要的,最主要的是要让天下人知道我南齐并不是只有败仗,连卢不叙这样的敌军将领一样会被打败,当然这些人也要好生对待,日后还是要完整的给东汉朝送回去,国不可无信。”
“是,陛下还有一事,不知道俘虏的敌军从二品将领应该如何处置。”
“此人现在身在何处。”
元于答道:“已经押送到都城,不久前送去刑部大牢关押。”
董高逸点头道:“虽然是个从二品的将领,但他的身份不是人质而是俘虏所以不需要好生对待,至于如何处置交由刑部和兵部定夺。”
朱辰和宁耿闻言同时站出来拱手道:“臣领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