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卿,其实此事朕早就想要说的,只不过一直没有寻得合适的机会,而这一次就是最好的时刻,或许也只有到时候这份惊喜朕才能够送给你,送的心安理得,送的毫无拒绝的可能。”
“朕知道你很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惊喜要做到这样的地步,朕可以提前告诉你的是这在南齐朝建立以来都不曾发生过,而这同样是你理应得到的,在外你我是君臣关系,在朕心里你我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微臣惶恐。”
本来所谓的惊喜就让梁奕觉得非常的惊讶,不像是董高逸的做事风格,猜测到时候真的会是天大的惊喜。
现在说出两人的关系更是让梁奕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本来就是君臣关系是正常的,虽然两人的确是亦师亦友,但是心里明白即可,做事还是要注意各自的身份,当这话从他口里说出来的时候性质完全不同。
见此,董高逸笑了笑说道:“你担心什么,这里只有你我二人,今日的谈话不会泄露半点儿出去,再说这本来就是事实,因为你在朕的心里本来就是这样的关系,就算是传出去亦如何,难不成还会有人专门出来否定本来存在的事实吗?”
“亦师,是因为自从你出现后朕的一些想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南齐朝的一些策略也因为你的提议而有了很大的改变,最主要的是朕从你这里学到了很多有利于我南齐朝之事以及计策和想法,这些年来朕不断的寻找机会立下新的规矩,一开始遭到了极力的反对,不过在和你探讨过后很快就找到了解决的办法,让这些想要反对的人哑口无言。”
“最让朕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是关于减少商人赋税,当时朕想要大力的在沿海地区发展商业,必然会触及到贵族们的利益,特别是有了朕派人插手后他们的利益会减少的很明显,随着商人们的崛起同样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威胁,在这些压力下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坚决反对,然后拿出实际行动来阻止。”
“正当朕没有寻找解决办法的时候,你立马提出了一些关于此事的意见,朕在你提出来的基础上加以改正,最后没想到居然成功的实施了下去,虽然过程还是遭到了阻拦,但是他们没有任何的理由和借口,就算找到了也站不住脚,很快就彻底的被瓦解,直至今日沿海的商业发展非常迅速,这里面离不开你梁奕的功劳,朕表面不说不在意,但不代表着真的丝毫不过问,还是牢牢的记在心中的。”
闻言,梁奕脑海中有了些许的记忆。
十一年前的和丰十五年。
当时的董高逸有意开始发展商业,找到了他,在梁奕看来这是一个不错的征兆,当然也需要把握一个度,不能做的太出格,太过于朝前,以至于和所处的时代脱轨,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局面。
董高逸的想法是通过降低赋税来刺激商人们,要知道当时南齐朝的商税是非常高的,很多的商人宁愿冒着巨大的风险都要选择避开上交,为此官府和商人们之间常常为了这些事情而针锋相对,以至于双方都带着仇视和怨恨,毕竟不闹出这些事情完全可以平稳的生活,那用得着这样。
其实对于商人们来说走而挺险是没有办法,若是没有这么高的赋税又为何要这么做,抓住了不是掉脑袋就是失去所有的家产,代价很大,然而一旦成功收获同样会很大,这样一来可以说十个商人里面必然有超过一半的人在这么做,为了逃避可谓是绞尽脑汁想尽了一切的办法,有的人到头来不仅没有成功逃避还丢了身家性命,就算逃脱了也是提心吊胆的过日子,生怕那天被发现或者是被检举了。
对于官府的官差们而言,商人们如何做和他们关系并不大,只是朝廷有着明文的规定,逃避赋税是要严惩的,无论谁都不能够例外,若是放任着商人们这样做,到时候被惩罚的便是这些当差的,为了自己的乌纱帽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抓捕这些人,就好比是上演一场又一场的猫抓老鼠。
在这样的气氛下,商业想要得到真正的发现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一有上升的苗头甚至不需要朝廷动手,就会被环境给扼杀在摇篮之中。
原先在江南府的孙家,称得上是江南府的首富,实际上还不如一座州城一年的赋税多,这样的首富可谓是极其的寒酸。
梁奕最深有体会的是当初开设的驿站,若不是他当时已经得到了董高逸的赏识,恐怕客栈开业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倒闭了,怎么可能还一直留存到今日还源源不断的有银子收入,要知道十几年来客栈创造的收益已经是笔不菲的数目。
董高逸一心想要真正的开始发展商业,不过是非常不容易的,想要进行发展,那么不能让商人们有太多的后顾之忧,若是瞻前顾后的恐怕谁都不想踏足以及表现的太明显,就就像是前面一直保持的局面一样。
那么最快的办法就是降低赋税,从根本上来解决此事。
不过一旦降低赋税的话,对商人肯定是有利的,不仅原先的商人们会不断的寻找新的机会,那些还在观望的人都会涌入进来,这时候必然会造成僧多粥少的情况,那么他们只能从其他的方面开始入手。
而最好的选择就是那些世家和贵族们控制的产业,这些一直都是允许百姓们涉足的,并非是朝廷控制的产业,之所以商人们前面无法踏足,就是因为朝廷的各项禁令让他们无法接触,加上这些世家和贵族可不是好招惹的,谁还敢那样做,恐怕是小命不保。
所以董高逸在提出这个意见后,立马遭到了大部分人的反对,不仅有来自地方的压力,还有来自朝廷的压力,对于江南府来说,他们作为试点肯定要坚决的抵触,而身在江陵的人抵触是担心有朝一日这样的局面会发生在他们身上,所以干脆将这样的想法扼杀住,于是坚决的反对。
那段时间,和董高逸接触的大臣们都可以感觉的出来情绪不佳,只可惜这些大臣也找不到合适的理解劝诫,因为没有能力反对这些世家们带来的压力。
最后还是梁奕站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