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且隋 > 第249章 兼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所谓托孤之臣,老皇驾崩之前,钦定来辅佐新君的大臣。

这类臣子,既身居高位,又有足够的政、军实力,其职责在于新君即位之初,协助处理政务,确保政权的平稳过渡。

所谓顾命之臣,老皇帝驾崩之前,是必于传位诏书中特别明旨托付以治国重任的大臣。

这类臣子,其名源于《尚书》等中华典章,地位超脱崇高。

其职责,是暂代新皇帝管理朝政,直到新皇帝成年或能够亲自处理政事为止,甚至还拥有废立皇帝的权力。

显然,托孤大臣多基于其能力和忠诚,而顾命大臣则更多基于其地位和可靠。

尽管都是辅佐新君处理政务、确保政权平稳过渡的角色,但在实际权力和意义上却有着根本的不同。

阴谋论角度说托孤之臣,在职期间可以趁机培植势力、扩充权力、架空皇帝。

但那在法理道德上,属于谋朝篡位、改朝换代的情况,在具体实践操作上难度系数普遍加2。

而顾命之臣,因为本身拥有代行皇权和废立皇帝之权责,所以很大程度上其本身就是皇族或者贵戚,其势力和能力自不可小觑。

如果这等人物要乱权篡位,不仅在法理道德上轻松许多,而且在具体实践操作上将难度系数下降2。

所以,顾命之臣,重过托孤大臣!

如此人物,绝对可称之为任何帝国今天和明天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国之存续,集于一身!

现在,大隋帝国的这等人物,似乎已经出现了。

或者说,裴矩和许许多多这样的老臣重臣都认为,是广皇帝已经在心目中物色好了!

谁?

武如杨子灿,文如萧瑀。

为什么不是其他人?

年老一代,如裴矩自己、苏威、卫玄、来护儿、阴世师、屈突通、周法尚等?

年轻一代,如韦津、杨义臣、陈棱、冯盎等?

托孤可,顾命差矣!

要么老而不久,要么有望族之忌,要么非皇贵之血……

如果用老一代和中生代大臣,最年轻的来护儿都已经六十一岁,最老的苏威都已经七十六了!

至于像五十岁的韦津、四十二岁的杨义臣、四十来岁的程棱等,还差那么点……血脉亲近的意思!

不合帝心!

选来选去,皇帝也就萧瑀和杨子灿最为中意。

杨子灿,现年二十七岁的;萧瑀,四十四岁。

此二人,皆为皇亲贵胄,且简在帝心,具备为大隋未来国君文武肱骨的最重要条件。

萧瑀,萧皇后的亲弟弟,广皇帝的小舅子,皇太孙杨侑的大舅爷,是文臣典范!

杨子灿,那是皇叔杨爽的亲外孙,文皇帝认可的表外孙,广皇帝认可的表外甥,是武臣翘楚!

人数虽少,贵在高精尖。

他们二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都具有高贵血脉!

这玩意儿,可在其他文臣武勋身上完全没有。

比较而言,萧瑀虽然也有皇室血脉,但那是前朝皇血,并且还算是外戚——差点意思,但胜在是皇太孙的亲舅舅。

杨子灿,可就好多了。

血脉关系是远了些,但至少身体里还有这老杨家的一缕(1\/3)血脉,况且这厮还有着六边形战士的特质。

文治武功,都很全面!

这,可就不得了——可遇不可求的特质!

大隋帝国,疆域辽阔,乱匪四起,所以治国理政光靠一帮文臣去耍嘴皮子是万万不行的!

正好,杨子灿偏武,与萧瑀搭档正好文武齐备。

当这样的两个人物走入广皇帝的视野,他们就开始接受各种考验和培养——未来顾命大臣养成计划!

如何去使用,如何去笼络,又如何去束缚……当然非常考验一个急于交班的帝国皇帝的操盘水平!

比较而言,萧瑀好糊弄些。

这家伙皇室贵胄出身,学富五车、温文尔雅,本身就是一个恭谦内敛、忠诚耿直的君子。

君子,可欺之以方,绝对好套路!

况且,说一万道一千,请他自己去辅佐亲外甥,还有啥可说的呢?!

不过对杨子灿这厮,可就不好随便糊弄了!

杨子灿,看着亲近,但性子和路子很野。

行事作风中,很带着些北方小边民那种桀骜不羁的野阔之风,再拿欺君子以方的那套把戏根本不好使。

所以,朝中之人(包括皇帝夫妇)认为,杨子灿不是君子!

武夫,多点!

再说了,经过带兵作战、开府治政,他已如蛟龙出海一般在天下有了巨大声势名望,已然成了自家气候。

所以,对于这样的奇才,咋整呢?

广皇帝和萧皇后夫妇二人,对杨子灿适合的套路,可谓来来回回商议许久,颇费思量。

就连一帮侥幸活下来在京的老臣,如苏威、裴矩、来护儿、屈突通、阴世师、周法尚、郑善果、吐万绪等人,也被皇帝秘密叫去商议。

唉,实在是对其人其事操碎了心!

本来更合适的是他们这些人,可一个个年纪真的都已经太大了,都不足以让皇帝夫妇安心撒手。

无论是皇太孙杨侑,还是长期留守两京之一的越王杨侗,都不超过十五岁。

朝臣如狼似虎,朝政如山似海。

压不住啊!

所以,萧瑀和杨子灿,都具有不可替代性。

他们二人,都能通过个人能力,加上年龄优势,再加上本人具有的声望,去辅佐陪伴这两个太过年轻的帝国顺位继任者(唯二)的任何一个。

统领文武两道,陪伴小皇帝左右,走出困境,到达盛世之巅!

想法,很美好!

但是,这年轻的跳脱的卫王杨子灿,真让人放心吗?

让谁放心?

当然主要是广皇帝夫妇二人。

有啥法子吗?

升官,夸功,封王……

还不够,感觉总有点那么不踏实啊!

那就再上手段!

老办法,亲上加亲——结姻亲!

广皇帝终于说服自己的老婆萧皇后,同意把自己的老闺女——正阳公主杨吉儿,下嫁给杨子灿。

让他做了自己的亲女婿,总该踏实了吧!

这闺女和子布之间,不是早就青梅竹马、眉来眼去、郎有情妾有意么……?!

不结儿女怨,顺水推行舟。

完美!

当然,萧皇后是有点看不上这女婿的。

不是人不行,而是杨子灿那家世——不是五姓七望的豪门大族。

尽管算得上是当朝权贵,可在门第上还是差点儿!

一个皇家的嫡公主,却下嫁给一个边疆附庸国的部族王子,实在有点脸面上说不过啊!

传统印象中的粟末地,偏僻苦寒,小国寡民,牛嘶马叫,臭气熏天,狂野边塞,战乱频繁……

哦……没开化的东北那嘎达!

萧皇后是去过粟末地的,虽然颠覆刻板印象,但总非繁华之地。

杨家,已经送过去一个闺女了——前卫王杨爽的亲闺女王蔻(杨蔻)。

难道,这是还要再上赶子送过去一个?

(当然,绝不是真要在那嘎达生活,嫡公主在两京之地,自有御赐府邸)

但这玩意儿,世人看的是本质,不是形式。

那么一来,真就当是皇室的嫡亲闺女不值钱!

再说了,他杨子灿家的势力、财富,可大都在他们遥远的东北粟末地老家。

杨子灿若一直在朝中为官做宰,这可是一大软肋,因为根本就靠不上来自其家族的力量。

说白了,即使杨子灿如今封了一字卫王,但举眼看朝堂内外,实实在在算是一个无根无基的!

虽然说这样一来,才可以让他家紧靠皇家、抱紧皇腿、做一个孤忠之臣,对皇家来说实在真是好得不得了。

可是,作为女儿的母亲,萧皇后考虑更多的还是儿女家门之福。

毕竟为臣……谁能说花儿总能百日红?

所以,在对待杨吉儿和杨子灿之间共结连理这件事情上,萧皇后一直就没有吐口同意。

作为一个母亲,她也不能免俗,考虑的更多是女儿婚后日子和琐碎的好坏,没毛病!

直到后来,杨子灿一连有了好几个老婆,这事儿就更不成了。

不过,这些在萧皇后眼中所认为的巨大缺点,却在广皇帝和和他的那些死忠大臣一琢磨后,就变成了一个个无与伦比的优点。

理智,帝王之术!

杨子灿若为顾命之臣,自是权倾朝野。

但是,在地处中原的朝野之中,他必然会远离家族势力,只能是一个无枝无蔓、无门无派的权臣、孤臣!

无他,就因为他的出身。

既没有朝中那些传统根深蒂固的重臣权贵牵扯,也没有势力庞大、枝蔓交错的五姓七望羁绊。

杨子灿若要在朝中立住跟脚、有所作为,只能借用皇权之力,从而紧紧靠拢在皇家周围!

这样的权臣,作为边疆外来户,很难在中原朝堂走到尾大不掉、危及根本的那一步!

缺人,缺钱,缺势力………没法造反,所以只能是一个孤臣。

杨子灿,其能力、声望一时无两,以之为顾命之臣,不要说太完美!

所以,萧皇后在广皇帝劝说之下,终于在一帮老狐狸策划出可行之法之后,终于点头妥协了。

伴随着广皇帝身体越来越差,这嫁闺女的事情,就变得有些迫切。

至于杨吉儿和杨子灿之间姑舅表兄妹关系这一层,人家根本就没考虑。

杨广要把亲闺女嫁给自己的表外甥,无论从法理还是人伦上,都没毛病。

人家,出五服了!

正阳公主杨吉儿,粟末地世子阿布契郎,姑舅表兄妹,的确是那种非直系血亲。

古代没有近亲结婚生畸形儿的繁衍说,但也有五服之内不能通婚的律法俗规禁忌。

当皇帝夫妇和死党们密谋分析的时候,都说二人已经出了五服……结婚不违背大隋礼法乡俗。

普天之下,都会双手双脚的赞同!

其实,不出五服又怎样?

为了帝国前途安危,皇室之中亲姑舅兄妹、亲堂兄妹结婚的,在历史记录中都不乏其例。

不过,要让现在作为大隋一字王的卫王杨子灿,尚公主杨吉儿,还真是有点问题的!

杨子灿有妻,并且还是两个——平妻,娥渡丽和温璇。

按说,这样的后宅结构,是极度不符合大隋重臣的婚姻规范。

举目天下,一妻多妾,人人如此。

贵为一字王的杨子灿,你这是搞离经叛道,敢公然与家国礼法相悖?!

还好,这平妻之法,只能是在粟末地才承认。

当初萧皇后为了防止物议纷纷,很快就懿旨封了卫王后宅的次序位分,总算是勉强过关。

此外,大隋如今已经算是多事之秋,朝政纷繁混乱,尸位素餐、得过且过之徒多了去。

主管朝臣风仪的尚书省的礼部司、门下省的纪事中、御史台的监察御史等,当然都不愿意多事,去得罪当红炸子鸡卫王杨子灿。

所以,杨子灿平妻之事,朝臣们见怪不怪,却在心里鄙夷杨子灿这个灿蛮夷之辈沐冠而猴、不知尊卑礼仪。

而后,一笑置之。

只能说大隋国力衰弱,朝政松弛,世风日下,早年间许许多多的严格规矩,都已经渐渐被人们漠视遗忘。

这事,若要是放在文皇帝年代,杨子灿的屁股不仅要被打成三瓣,而且也根本别想在大隋朝堂上立足。

更不要说,混到如今一字并肩王的地步!!!

但不管怎样,杨子灿有大妇,乃是铁定事实。

这可是皇帝夫妇嫁闺女、杨子灿尚公主的拦路虎!

公主,能做小不?

绝对不能!

公主,能做平妻不?

绝对不能!

卫王,能休妻不?

能。

但是,绝对不能非七出之过而休——废王妃!

能不能硬废?

那也不是不能,但影响可就大了——朝廷的法度,杨子灿的名声,可就彻底毁了!

这事,后劲忒大。

不说这事对如今的大隋国威律法的伤害,单就当事人杨子灿来说也是一场国家级灾难!

要知道,卫王杨子灿,现在可是皇帝的脸面,是朝廷的脸面,是大隋的脸面!

还有更隐晦更重要的,阿布契郎在粟末地政权里那些人奋斗者们心中的存在和标杆意义。

一盏明灯,唯一希望,奋斗方向!

什么可倒,卫王杨子灿不可倒。

至少,在目前不能!

这就把大伙难住了,里面包括皇帝夫妇,以及抓耳挠腮的一帮广皇帝的死党。

好在杨子灿的老婆们,在京中待的时间并不长,在权贵圈和名士圈中存在感并不强,所以卫王家宅的关注度并不高。

仔细筹划,还有可为。

于是,一场皇帝夫妇主导、裴矩主持的亲上加亲劝娶行动,就悄悄谋划开了!

二公主都快成老姑娘了,广皇帝时间不多了,皇太孙年龄太小了……杨子灿太合适了!

萧皇后主导,向东北粟末地派出一支皇家特使。

其目的,就是搞定以王蔻为主的杨子灿家宅后宅之事!

干嘛?

封赏说服,并行套路,大义退让,装作糊涂。

啥玩意?

兼祧!

一子顶两门。

(有点超前,正式国法制度上承认,需要到辫子王朝,但这东西在民间的历史可谓悠久了,都是继承法闹的)

大隋是大隋的那套,顶卫王杨爽这一门!

粟末地是粟末地那套,顶粟末地部族首领这一门!

并行不悖!

卫王的王妃之位,留给正阳公主杨吉儿;粟末地阿布契郎的,给娥渡丽+温璇。

皆为正妻,封赏不变!

但品位价值,有点变了哦!

说实话,皇帝夫妇及老臣们商量出来的这个办法,有点欺负人。

但国事面前,哼哼,就只能欺负了!

这事,如果是放在民间普通人家,那女方娘家人且得闹,当事人杨子灿肯定要被大舅哥们打出屎来。

但是,若遇到搅局的人,是皇家呢?

闹吗,还是不闹?

娥渡丽的娘家人,就在粟末地,的确人多势众。

但是就现在的情况而言,还敢不敢、或者愿不愿意出来把阿布契郎给揍出屎来,这真的是个大问题!!!

至于高句丽的郡主温璇,她本就独生女一个,闹啥呢?

唯一能指望的靠山,也就母亲高婉,以及皇室的一众舅舅们。

这些靠山们,现在都啥情况?

母亲高婉,嫁给了阿布的师傅司徒友明,且已经身怀六甲,准备过上远离朝堂、相夫教子的寻常生活。

以她对朝堂政治的理解,以及波澜不惊、世事超脱的性格,不但不会闹,一定会力劝女儿玉成此事。

有什么争的呢?

世界不就是这样?

抵抗不仅徒劳,而且也什么改变不了,独独妄自增加烦恼和自我幸福。

学会安静的接受,就好!

她,可是个拥有大智慧的高句丽长公主!

其他靠山呢?

大舅高大元,被逼宫跳城含恨而死;二舅高建武,在带兵逼宫、引狼入室、事与愿违之后,过着战战兢兢、委曲求全、朝不保夕的苟且生活。

眼看着,他们连祖宗留下来的高句丽江山社稷,已经要成为大莫离支渊爱索吻的掌中之物了!

当然,还有那个曾经是这个世界上温璇母女的真正依靠——王叔高宾。

可是,自从他不忍高氏皇室内部倾轧残杀、带兵归附粟末地之后,就再也不理兵事政事。

在粟末地的西山别墅里,他已经过上了吟诗作赋、妻妾成群、儿女绕膝、优哉游哉、不理世事的富贵闲人生活。

让他出头,嘿嘿!

他会说……床上的阿布契郎,比朝堂上的杨子灿更实在!

这人,也是个活得通透的人间聪明人!

至于李贤,她压根就不在乎什么虚名。

这个划时代的Superwoman,眼中除了阿布契郎,就是儿子可立儿。

他们二人好好的,万事皆ok!

这女人,是个活在自我成就世界里的王者!

所以,这个侮辱性的方案,看似很难办成,但在杨子灿的妻妾层面,反而真不是个事。

至于,杨子灿的老子娘——杨继勇和王蔻夫妇,他们怎么想?

呵呵,他们所想,重要么,不重要么?!

他们面对的,是皇帝和皇后!!!!

愿意是一回事,勇气也是一回事,还要加上他们那骨子里开枝散叶的绝对私心!

广皇帝任命裴矩、来护儿为劝婚正副使,来搞定杨子灿。

所以,就有了上面在码头亭中的一幕幕。

什么劝娶信、设套路、裴矩的大量内心活动、来护儿的心理建设……等等。

其实,对于皇室和众位大臣谋士们而言,这个赐婚计划最大的障碍,反而是裴矩面前的人。

卫王,杨子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