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历时四个月设计、改造,1982年2月初,18寸大彩电生产线大致组建完毕。

前前后后,购买零件共计花销约150万人民币。

只等显像管生产设备以及彩色解码电路生产设备就位,即可正式投入生产。

随着新职工动作越发熟练,工厂产量大幅度提升。

在报纸以及新闻的双重广告效应下,海雁牌电视机迅速在全国打响名号,销量急剧攀升。

这一季度,账面上积攒下高达六百万的利润。

考虑到下个月又是季度交税节点,稍作沉吟后,裴广拿起话筒拨通三洋公司的电话。

他打算用其中五百万来采购设备,并引进相关技术。

二月十五日,在工程师的操作下,海雁牌第一台大彩电正式诞生。

经检测,各项功能一切正常,无论是画质、安全性、节能性、稳定性等方面,远远超出国产彩电一大截。虽说跟那些进口大彩电相比,尚有不足,但胜在价格实惠。

综合成本和市场考量,零售价暂定于1398元。

毕竟处于开放初期,国人经济尚且不够宽裕,产品性能过高,代表售价往往更高,有得必有失。

紧接着,裴广找来人事科科长发布招聘公告,先行招聘四百人,并展开相关技能培训。

三月一号,18寸大彩电生产线正式投入使用。

看着那运转流畅的自动化机器,井然有序的生产流程,裴广轻轻吐了口气。

时至今日,他终于可以安下心来,准备好麻袋装钱。

想起当初允诺妹妹,待工厂引进生产线,给她弄台大彩电回去。

于是挑拣出一整套零部件,来到财务科,以成本价六百块的价格买下。

走进张家,只见裴丽云左手对着账本,右手在计算器飞速按动,“啪啪”一阵响动,徒留道道残影。

啧啧!这手速着实离谱!

“哥,你手上拿的什么呢?”

注意到大舅哥手里的东西,张小凡不禁好奇问道。

裴广抬了抬手,示意说:“今天工厂正式投产大彩电,丽云不是想要一台嘛,我顺手给弄回来了。”

此话一出,裴丽云猛地一下抬起头,哪还有心思核对账本。

“哥,你们厂现在这么厉害了,连大彩电都能生产。”

要知道在此之前,哥哥一个月就有好几十万的收入,现在技术突破组建新生产线,还不得再创新高,奔着月入百万去的。

这样的场景放二十年前,她简直难以想象。

裴广嘴角微微上扬,旋即问道:“对了,看你刚才按计算器那么起劲,火锅店生意还不错吧?”

说起这个,裴丽云顿时双眼放光,变得眉飞色舞起来。

“现在店里天天爆满,根本忙不过来,昨天光利润就有三百块呢。我跟凡哥商量好了,准备下个月筹办开分店。”

看着妹妹那小财迷的模样,裴广顿觉一阵好笑。

半小时后,一大袋零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崭新大彩电。

那无比清晰的彩色画面,看得张小凡夫妻俩惊叹不已。

不曾想国产电视也能做到这个地步。

这样的产品投放在市面上,必然能杀出一片天地。

“哥,这台电视多少钱?我去给你拿。”张小凡开口问道。

裴广摆了摆手,“行了,都是一家人,不用分那么清楚。”

对此,张小凡也没有坚持,不然显得过于矫情。

......

翌日上午,得到通知后,市场部部长杨树明来到厂长办公室。

对于眼前这个朝气蓬勃的身影,隐约间,裴广仿佛看到曾经的自己。

综合对比下来,无论是能力、情商、智商都远超其他人一大截。

有道是莫以年龄论长短,且以水平较高下。

向来不拘一格的裴广,直接把他提拔到部门负责人的位置上。

“厂长,你叫我过来是有什么要吩咐吗?”

裴广抿了抿唇,递过一份文件,说道:“树明,现在厂里新增了一条彩电生产线,你马上通知下去,让市场部所有人提着彩电去找那些代理商推销产品,先从北京各大城区开始。”

“具体操作流程跟之前一样,这份文件上有彩电的各种信息介绍。”

杨树明拿起文件翻了翻,简洁明了,各种优点一目了然,而且价格相当有优势。

推销难度可想而知。

“厂长您放心,市场部保证完成任务。”

闻言,裴广唇角上勾,勉励几句后就让他忙活去了。

到了下午,好消息接踵而来,已经有几家代理商顺利签下合同。

毕竟海雁牌电视机名声在外,相较于那些进口大品牌,相同尺寸售价少说一千六往上,这款新品在价格上先天就占据优势。

跟市场上那些国产货相比,各方面性能都超出一大截,即便价格贵上些许也无关紧要。

顾客会怎么选择不言而喻。

这种送上门来的好生意,代理商当然不愿错过。

几天过去,随着新品在市场上铺设开来,而且广受好评,裴广再也按捺不住。

招工,培训,先把产量搞上来再说。

与此同时,各大厂商却是愁眉不展,夜不成寐,头发大把大把掉落。

先前黑白电视机就没干过人家,市场逐渐被蚕食,一度陷入亏损境地。

现在海雁电厂再出新品,那肉眼可见的性能差距......

再这么下去,厂长位置危矣。

他们抓破脑袋也想不通,短短数月,被人实现弯道超车不说,现在更是狂甩他们十八条街,连尾气都闻不到。

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对了!既然对方技术厉害,何不试试挖角......

而那些外企公司,比如三洋、松下、日立则是警惕心大起。

突然间窜出一家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从技术层面上看,双方差距已然不远。

貌似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再也不是他们的囊中之物。

然而,在中国打压本土企业,显然不太现实。

于是纷纷召开公司会议,商讨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