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水浒之狄家将 > 第216章 聚兵马大募六军,励士卒重启军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6章 聚兵马大募六军,励士卒重启军爵

“好!朗朗上口,军中男儿速来少习诗教,若尽是些宫商角徵羽,之乎者也,只怕他们难以明白,这一曲却是情真意切,通俗易懂,我看更易于传唱,若狄寨主不从戎马,只怕也是一位文人才子了。”

李清照听完,不由得赞叹了起来。

她本就是才女,自然喜欢有才学的人,当然了,这种喜欢,其实更多层面上的应该是“欣赏”的那种喜欢罢了。

“易安居士谬赞了!”

狄泉可是愧不敢当,这是后世他看来的歌词,自己改了改,可是不敢贪天之功。

“怎么算过誉?虽然不合韵律,却也朗朗上口,其意境与苏学士那《江城子.密州出猎》之中‘西北望,射天狼’,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清照毫不吝惜自己的夸奖。

狄泉一想,倒也是,这歌词本是来赞美自己祖宗大英雄狄青的,狄泉当年抗击西夏,可不正是符合那“西北望,射天狼”的场景吗?

“如今东昌府已经攻下,赵兄老家遭了贼人,恐怕难以回去了,我有心让黄历仍然管理东昌府,赵兄夫妇既然与他相识,不如在东昌府中暂住,他也可以多多照顾贤伉俪。”

狄泉虽然准备让李清照来开启他对于女性力量的利用,但这可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程,短时间之内可是完不成的,非得慢慢来不可。

眼下狄泉准备先回济州府,招兵买马,积草屯粮,大发求贤令,发不到北方各路与江南两广,广博人才,要做的还很多。

同时,那几个俘虏,狄泉也得把能劝降的劝降一下,不能劝降的直接杀掉。

“既然如此,我回去便去与夫君商议。”

李清照应下之后,狄泉也到了东昌府府库,目下“神机军师”朱武正在此处带领人盘点东昌府的府库钱粮。

“寨主,你来查看东昌府府库?”

“神机军师”朱武见到了狄泉前来,便迎了上去。

“不,专门来找你的。”

“寨主有事,但凭吩咐。”

“东昌府刚刚拿下,我想让黄历继续管理东昌府,但怕他再生异心,我准备叫你留在东昌府管理兵马,如此军政分离,万无一失。”

“神机军师”朱武点了点头,“如此确实好,只是寨主需给我留下两员将来。”

狄泉直接让他朱武自己选,朱武思索了一会儿,最终决定要“美髯公”朱仝和“赤发鬼”刘唐两人留在东昌府。

“你在东昌府,也要参知政事,不要光监视那黄历,另外那黄历是当地士林领袖,你要想方设法让他发挥出他这士林领袖的作用,为我梁山招揽一些人才。”

狄泉吩咐完毕,“神机军师”朱武回答道,“不劳寨主费心,小生自然会办的妥当。”

狄泉点了点头,“好,许先生还得回济州主持大局啊,非得你在这里我才放心,咱们梁山兄弟里面,能征惯战之辈不少,但是聪明的脑袋不多,你要是能在东昌府给我多挖出来几颗聪明的脑袋,你就算是立了大功了!”

“寨主拭目以待!”

“神机军师”朱武非常有信心的说道。

狄泉安顿了一下,就率领兵马离开了东昌府,也没再见黄历。

因为有些东西,你要给他些空间,给他一点空隙,才能够看得明白,看得出来。

先给他黄历一点时间,看看他到底会怎么做。

狄泉率兵准备回转济州府,但是凌州和青州方向,不得不防。

因为他已经占了三处州府,已经算是正式的造反了,不可能再瞒得住了。

会不会有官军出马来夺回这三处州府呢?答案是肯定的!只是来的是早或者是晚的问题罢了。

狄泉又叫来了“千钧枪”呼延启鹏,告诉他,让他带领两千兵马,在梁山附近的那个小山头牛头山驻扎。

这个地方原本在《水浒传》原着里面是冒充宋江和柴进的王江和董海所盘踞之处,狄泉初上梁山之时,也曾在此屯兵,现在正好可以当做一处屯兵的据点。

狄泉叫“千钧枪”呼延启鹏驻扎兵马在此处,与梁山为掎角之援。

而狄泉先是率军回到了东昌府,他准备在东昌府招募一些兵马,然后带着这些兵马去济州练兵。

宋朝的军队招募形式,是募兵制。

募兵制与秦汉时期的征兵制,隋唐时期的府兵制大相径庭,是指军队士兵从民间招募而来,由朝廷统一发放军饷和福利待遇,属于雇佣兵的性质。

其实宋朝的募兵制还是很有转移社会矛盾的色彩,由于官僚和豪强兼并大量土地,变相增加苛捐杂税,拼命压榨农民,导致农民被迫离开土地,成为流民。

而宋朝的统治者以“寄招补军”的方式不断被将流民、饥民和所谓的“贼人”从军,把他们安置、控制起来,一是可以缓解土地兼并产生的社会矛盾的手段,二是使民间的不稳定力量大大被削弱。

宋朝的统治者其本意是使本来足以危害皇朝统治的力量,转化为维护宋军统治的军事力量,这对巩固统治有大有好处。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因为土地兼并的问题导致流民和暴民越来越多,他们的军队数量也越来越大,“冗兵”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且军队数量激增,能打仗的军队数量却不增长,成为了拖垮宋朝的一大毒瘤。

狄泉并不准备沿袭宋朝的军制,主要是针对军队的成员,要严格把控,不像是宋朝募兵制一样,什么样的货色都要,抓来就当兵。

像是郭京那样的祸国殃民大废物,让他当兵的人那简直是千古罪人。

这一点上,狄泉向明朝的抗倭名将戚继光学习,因为戚继光当时抗倭在浙江义乌组建新军的时候,就对招兵要求有严格的把控。

他主要是要排除掉很多不合格的应征者,他招兵的标准:凡是那些脸皮白净、行动伶俐、看见官府的人也毫不顾忌的人,都不要。

因为这些人都是油滑之徒,关键时刻靠不住,会开溜,而且还会拉着其他人一起溜,当了兵不是做了逃兵就是当了老兵油子,别人冲锋他后退,别人攻城他拉稀,白吃大米子干饭。

万一被上司抓住,他们又有足够的口才嫁祸于他人。所谓一粒老鼠屎,搅坏一锅汤。

这种人在军队中,不但不能作战,反而会起到瓦解军心的作用。

在市井里的混混不能用,喜欢花拳绣腿的人不能用,年纪过四十的人不能用,在衙门干过的人不能用。

以上尚在其次,还有像是喜欢吹牛、高谈阔论的人不能用,胆子小的人不能用,性格偏激的也不能用,害怕连累军队。

戚继光要的就是那些黑大粗壮、皮肉坚实的乡野老实之人,这样的人才好指挥,能打仗,就像是高原上的沙棘,坚韧不拔,百折不挠。

后来戚继光招募了三千义乌矿工、农民,这就是后世威名赫赫的“戚家军”。

在戚继光的精心操练下,这只军队纪律严明,作战英勇,战斗力极强,自成军起,大小数百战未尝败绩,甚至从未伤亡超过百人,战损比一比五十,堪称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奇迹。

后世曾国藩在组建湘军的时候,甚至都参考了戚继光的这一征兵标准,加以改良,所以湘军也是被打造成了一支劲旅。

狄泉,就是要打造一支这样的部队,征兵方式分两种,一种放开,只要没有大毛病的人,都收进来,这种人只能够当做普通军队。

而以戚继光戚家军招募标准招募出来的部队,则是狄泉寄予厚望的精锐部队,对于这支部队,狄泉的标准,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宁缺毋滥。

精锐部队,贵精不贵多,这支部队要拿出去随时都可以打出八百破十万的战绩,才算是符合狄泉心中的目标。

狄泉到了东平府,“青面兽”杨志出城相迎,东平府在他的带领下已经基本上恢复了生产和正常运转,前知府大人程万里虽然免于死罪,但是被他安排在城里面打更做了一个更夫,也算是翻不了身了。

狄泉和杨志细说了招兵买马一事,杨志表示赞同,但是提出了一个要求,想要狄泉在招募士兵的时候废除宋朝的刺字环节。

宋朝征兵,主要分为测量身高体重,查看行为举止,辨别视力强弱三个步骤。

全部合格者,在脸上刺字,标识军号,然后发放军饷、军装,编入军籍。

因为要在脸上刺字,因此招募也被称为招刺。

历代大一统王朝的兵役制度中都没有刺字环节,是宋朝所特有的,始于后梁太祖朱温。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又有五代十国,乱象丛生,士兵逃亡现象非常严重,为此,后梁朱温下令,让人在士兵脸上刺上军号,做为识别标记,好抓捕逃跑的士兵,一直被沿用下来,直到元朝才被取消。

南宋时期,在脸上刺有“赤心报国,誓杀金贼”的八字军,也是受此影响下的产物。

而士兵刺面纹身的,主要是厢兵。

大宋的军制里面,禁兵作为中央军,有很好的待遇,要加入禁兵行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一般不必担心禁兵会逃亡,就用不着刺身文面了,毕竟禁军拱卫京城,也需要仪表。

乡兵在身份上是农民,虽然要有时要参加战事,也主要是保卫家乡的职责,不必东征西讨,也就算是民兵,虽然是在军队序列之中,但是大抵不属于正规军,所以没有逃亡的必要,也就不需要刺字。

而厢军所处情况就不同了。

绝大多数的宋朝边军,都是远离家乡的,而且宋代还有“更戍”的规定,各地军队要定期轮流换防,厢兵必须要不停地移驻。

一般来说,厢兵戍所既危险又艰苦,所以,逃亡事件总要多一些,一般都要刺字。

像是西军就是在手臂上刺字,据说还是狄泉祖宗狄青定下来的规矩。

虽然“招刺”这种行为有其意义之所在,但是狄泉还是不希望这种行为进行下去,毕竟这个行为多少是带有一定的侮辱性意味,在宋朝重文轻武的大局势之下,这个行为就颇有意味的。

“凡我军招兵,皆免除刺字,此外,我军行军功爵制度。”

狄泉很清楚,宋朝冗兵,士兵不满军饷,大多困苦,且有功不赏。

所以,军队打仗都没有动力。

而真正想要军队有动力和战斗力,就要用军功爵制度。

军功爵制度在商鞅变法后于秦国发扬光大,秦朝的时候,统治者为了解决世卿世禄制度带来的弊端,消除老牌贵族对政治的影响,所以严格贯彻执行军功爵制,即使是皇帝的孩子,骨肉至亲,在没有功劳的情况下也不能享受荣华富贵。

到了汉朝,君主在分封的时候优先考虑和自己关系密切的人。

到了后来,刘邦为了照顾家族,巩固自身的刘氏统治,直接立了白马之盟,表示只有身为刘氏后代才有资格被封侯。

这时候,军功爵制度不但不能给其提供帮助,反倒有可能干预统治者的决策,在这种情况下,军功爵制自然逐渐消亡。

而后来的朝代里面,有没有军功爵制度的复兴,而文官地位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军功爵制度。

到了宋朝,重文轻武到达了极点,武人的权益随着狄青的倒下,已经轰然倒塌,武人更不可能翻身了。

和平年代,军功爵制度可能会造成爵位泛滥等一系列的负面情况。

但是,在乱世,在开基创业的时代,军功爵制就是军队战斗力的保证。

而且,狄泉只需要限制军功爵制度最后可以得到的特权,那么可以把军功爵制度控制在可控范围内,那么它将是激励万千将士的强心剂。

试想一下,能够通过杀敌改变命运的狄泉大军和那些有功不得赏,饱受冗兵之苦,被层层盘剥,地位低下,无法靠军功改变命运的宋军作战,那无异于是虎入羊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