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亮剑:我给云龙当领导 > 第564章 列装“56半”的布局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64章 列装“56半”的布局1

完善了关于经略晋北的战略布局后,战术研讨会议也已经接近了尾声。

趁着空闲功夫,几个团长们讨论起了部队目前列装的美式装备。

“咱们战士们手里的加兰德步枪,确实比鬼子火力猛太多了!”

9团长孙阳直接赞叹道:“很多战士们反馈,他们在第一轮对射中,就能连续击毙两三个鬼子,并压制着三五个鬼子不敢抬头来,战斗的极为顺畅。”

“勃朗宁重机枪也十分不错,重量适中,可以轻易伴随我们机动,压制效果也十分突出。”

1团长张苗同样猛赞:“没错,美式装备火力确实很猛。特别是加兰德步枪,在破袭鬼子据点时表现也很出色,而且相比于之前携带大量迫击炮炮弹,携带一些步枪弹占用战士们负重更小,持久作战能力更强。”

“不过,战士们也反馈这款枪支太沉,翻山越岭时不太方便,另外就是后坐力有些大!”

两位团长的点评,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

作为二战期间唯一一款大规模列装的半自动步枪,加兰德步枪自然有很多优点,如连续射击的火力强劲,可靠性好,射击精度等等。解放战场及抗美援朝时,战士们缴获了加兰德步枪后,都十分青睐这款火力强劲的步枪,亲切的称呼其为“大八粒”,并把它用在了敌人身上。

不过,作为1930年左右设计,由步枪改进而成且使用全威力弹的半自动步枪,加兰德步枪自然也有缺点。除了制造费用较高,保养较为复杂(相比于传统步枪)、装弹容易夹手之外,它最大的问题在于重量较大,且后坐力较强。

相比于汉阳造步枪、98K、中正式步枪等传统步枪3千克左右的重量,加兰德步枪空枪重量达到了4.37千克,战士们平时端着背着确实比栓动步枪感觉更沉。特别是战士们需要经常翻山越岭,这款步枪的重量会更加明显。

而后坐力大自然也不难理解,加兰德步枪短时间连续射击全威力子弹,自然后坐力会大上一些。特别是这款步枪是针对欧美人种设计,东亚人种使用这款步枪时,控制后坐力的难度会更大一些。

抗美援朝时期,南韩士兵就因为不习惯该枪的重量和后坐力,每次撤退都大量遗弃该枪,使得志愿军缴获了数量巨大的m1加兰德步枪。

不过,过去十多年用过了万国造,见识过各类步枪后,这些团长和战士们仍然高度认可m1加兰德步枪,相比于该枪存在的一些缺点,可以在战斗中更加有效消灭鬼子保存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

倾听着团长们反馈着战士们关于美式装备的意见,张云认真的点了点头。

后世加兰德步枪虽然获得很大的名气,被誉为二战期间的最好步枪,但其名气更多来源于它是世界第一款大规模列装的半自动步枪,来源于美国大兵二战期间击败纳粹的战绩,但实际上这款步枪的设计理念仍然沿袭着栓动步枪,算不上先进。

不管是易加工性,还是整体构造,该枪都难以算上经典,也就是二战之前美国财大气粗,且参战较晚,能够普遍列装半自动步枪,才造就了该枪好大的名声。

从后世建国后解放军武器沿袭上看,军迷以及军事专家们普遍认为SKS半自动步枪(我军引进技术后仿制为56式半自动步枪),才是二战末期到70年代左右最适合东亚人种的步枪。

SKS半自动步枪是前苏联着名枪械设计师谢尔盖·加夫里罗维奇·西蒙诺夫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设计、1946年定型装备苏军的半自动步枪,SKS即西蒙诺夫自动装填卡宾枪的缩写。

不过,根据后世的历史,在德国进攻苏联之前,西蒙诺夫就已经设计了两款发射中间型威力弹的半自动卡宾枪的设计方案,SKS已经有了基本的雏形。但是,随着德军于1941年6月22日发动“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大规模入侵苏联,苏军大规模溃退,许多工厂不得不迁移到大后方,因而导致新型半自动步枪的研制工作迟迟没有进展,直到1944年才得以重新开展这项工作。

最终,等二战结束后,西蒙诺夫设计的半自动步枪SKS-45也在1945年完成设计,经过了多次测试和改良后,到了1949年正式被苏军采用。

SKS步枪制作精良,结构简单,动作可靠,便于生产,是一款极为优秀的步枪。可惜这款步枪生不逢时,入列苏军没多久就被AK47全面取代。

不过,墙内开花墙外香,这款步枪在中国、越南、约旦、埃及等国等爆发出巨大的生命力。中国仿制的“56式半自动步枪”,不仅成为解放军主力枪械数十年,成为一代经典武器,还成功出口众多国家。

…………

闲话不提。

仅仅是经过一次实战,战士们就普遍发现了加兰德步枪的硬伤。

对东亚人种来说,这款枪确实有些太沉重,后坐力也偏大。

战士们确实需要一款射击精准、结构简单、质量上乘、后坐力适中的半自动步枪。

从长远考虑看,把“56半”提前“研发”出来,不仅可以让军分区战士们负重更轻、火力更强,极大提高主力部队战斗力,还可以让中国军工摆脱一直仿制西方武器的帽子,打响中国军工人的名声,实在是利大于弊的事情。

而且,目前的云烟兵工厂的设备足够先进,工人也有一定的经验,从生产角度看还是没有问题的。

想到这里,张云顿时陷入了沉思。

“56半”不是一款普通的武器,而是一款使用中间威力弹的半自动步枪,世界各国都还处于摸索阶段。

中间威力弹,是一类新型子弹,即介于全威力步枪弹和手枪弹威力中间的一类子弹。

目前世界各国的步枪,包括加兰德在内,使用的都是全威力弹步枪子弹。该类子弹重量较大大概在20多克,弹头重量一般为9-12g,有效射程普遍超过800米,在1500米外仍然有杀伤力。

这是从一战时期沿袭下来的子弹。

在战火纷飞的一战时期,欧洲部队大部分时间打的是沟壕战,远距离互相射击,大威力步枪弹射程远,杀伤力强,自然十分合适。

但是到了二战后期,大家普遍发现,随着部队重型装备量越来越多,远距离交战绝大部分是火炮、飞机等完成,步兵们更多的是负责守卫和占领阵地,交战距离90%以下都发生在400米以内,极少发生远距离交火。事实上,步兵们也很难通过机瞄打中400米外的敌人,除非是加装瞄准镜的精准步枪(狙击步枪)。

换句话说,沿袭一战时沟壕战的步枪子弹,在二战时期威力普遍是过剩的。而大威力的步枪子弹装药多,重量大,占用了士兵有限的负重能力,十分不划算。

正因为如此,二战之前,各国普遍都在尝试中间威力弹,并设计了一些枪型。但战争爆发后,各国政府和军队纷纷倾向于大量生产工艺成熟质量可靠的老式步枪,而不是冒险生产新枪型。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保障步枪迅速扩大产量,还可以适配之前储备的大量老式弹药。

可以说,二战的爆发直接阻碍了半威力子弹枪型的发展。唯有德国,在二战末期,因为前线压力太大,才开发了世界上第一款使用中间威力弹的突击步枪StG44,寄希望于扭转局势。

正是因为吃了StG44的亏,苏联才坚定了发展中间威力弹枪型,衍生出了SKS、AK47等经典枪型。有趣的是,二战结束之后,北约集团却被美国带偏了,继续使用了全威力弹,直到越战中美军m14被AK47打崩,才赶忙的换上了还没完全准备好的m16。

更有趣的是,m16起初因为可靠性问题差评连连,但改良成m16A1之后,其采用的小口径潮流瞬间压爆中间型步枪弹,又引领了小口径步枪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