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借钱立字据
墨渊赶紧捂住了自己的口袋,脸上扯出了一抹僵硬的笑容。
“父皇,我还是个孩子,你可别打我的主意,再说国库空虚,应当是有原因的,要不你再想想办法呗。”
心里则是特别的不屑,国库怎么可能会空虚的,自己父皇没事的时候,就会想着怎么建设国家。
要是国库真的空虚了,他一定会努力,早早把国库填满的,现在之所以这么说,不就是想敲竹杠吗?
秦始皇靠近了自己的儿子,“你别那么紧张啊,你也知道国内的开销特别大,尤其前些日子又是修长城,又是要打仗的,国库肯定没有东西了。”
“但是你不一样,我知道,你的身上还有许多东西,更何况,你的那个造纸术,就已经收了不少的钱了。”
秦始皇疯狂的暗示,要是别的儿子,说不定,早就已经把钱送到他的面前了,但是唯独这个儿子不能够逼迫,还是得慢慢来。
脸上带着笑容,要是那些大臣看到的时候,估计都会震惊的,毕竟他们还没有见过皇帝这么笑过。
墨渊干笑了一声,坐在了椅子上,干脆装疯卖傻。
“父皇,你在开什么玩笑啊,我身上也没有钱啊,要是实在不行的话,儿子替你去募捐,大不了,我豁出去这一张老脸。”
父子俩人属于高手过招,谁也不肯让谁。
秦始皇实在无奈,只好走到了儿子边上。
“你就当把那些钱给父皇先应应急,等到应急完了以后,我肯定会还给你。”
落到父皇的口袋里面,怎么可能还回来?
墨渊才不愿意相信,更何况父皇这里肯定还有国库的。
只是没有那么多了,父皇不想把国库里面的东西拿出来。
“父皇,你就不要打我的主意了好不好?我真的没有钱,要不然我真的跟你哭穷了。”
秦始皇也不命令,干脆坐在了那里耍无赖。
“反正这些东西都已经造好了,马上就要打仗了,我就看你的表现了,你把钱先借给我,等到之后我会还给你的。”
“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要是以前的话,墨渊肯定会相信的,但是现在,他绝对不会相信父皇所说的话。
“父皇,既然你都说了会还给我的,要不然,我们两个人来立一个字据吧,有了字据以后,大家都可以放心。”
墨渊此话一出,秦始皇被气得够呛。
瞪大了眼睛盯着墨渊,“墨渊,你什么意思?我是你爹,你这么防着我,还要立什么字据,这可不是父子之间的相处方式,我劝你把刚才的话收回去。”
墨渊却没有任何的松动,仍旧特别的坚持。
“父子之间还要明算账呢,何况父皇是一个很有心机的男人,我要是不防着一点,就算被父皇卖了的话,我都不知道。”
秦始皇轻轻咳嗽了一声,一时之间,特别的纳闷,他都不知道儿子到底是夸奖还是贬低了。
但是终归从儿子这里敲到了竹杠,有了钱就算有了字据,难道他还能拿着字据,跑去各国之间,宣扬自己欠了他的钱吗?
心中有了主意之后,秦始皇打算赖掉这笔账。
其实墨渊心里清楚,这笔账出去了以后,大概有去无回,只是他从来都没有计较过。
毕竟收服北方可是一个大行动,父皇那边国库应该是不够用的。
他出一点力,没有什么。
作为儿子,他的确应该帮助老父亲,除此之外,之后父皇一定会用别的形式,给他还回来的。
刚才墨渊,只是纯属为了逗他开心。
“行了,那我现在就让人写一个字据,真是服了你了。”
“不行。”
听到墨渊拒绝的时候,秦始皇的眼神亮晶晶的。
就说他的儿子,肯定没有那么冷漠,一定把老父亲放在了心上,绝对不可能做出无逆父亲的事情来。
“我就知道,你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一定支持我的任何行动,果然咱们父子齐心,就没有拿不下来的小国家。”
看到父皇特别的沾沾自喜,墨渊冷笑了一声。
“我是说让你用圣旨把这个写下来,而且还要加印。”
听到墨渊的话,秦始皇顿时愣住了,如果变成圣旨的话,那就不一样了。
到时候如果他不履行,肯定这个小子到处宣扬,对他的名声大大不利啊。
关键他这一次借的钱,还真的不少,有一天,他居然被儿子给踩到地上摩擦。
“咱们不能这么无情,我是你父皇,我还能够骗你吗?圣旨这样的形式就不必了,要是让别人知道,肯定会笑话咱们父子不和的。”
听到秦始皇信誓旦旦的说,墨渊没有搭理他,而是把圣旨直接递到了他的手里。
片刻之后,秦始皇收起了自己的印章。
脸上带着幽怨的表情,“你个小兔崽子,还真的是太欺负你爹了,不过现在我都已经写下了字据,等到之后,你必须把那部分款项拨过来,国库还等着用呢。”
他一个皇帝,当的也太憋屈了,还不如儿子舒服呢。
要是他能够有墨渊这种生活就好了,忽然觉得当皇帝,好像还不如当一个王爷来的轻松。
墨渊点了点头,这一次,特别的乖顺。
“放心吧,既然我已经答应了你,会把款项拨过来的,我就一定不会食言,父皇,你大手一挥的样子太好了。”
不但答应了要还款,而且还答应了要给他利息呢。
秦始皇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站了起来,他要是再呆下去,都快被气死了。
“已经被你敲下来了一笔,剩下的事情,朕就不跟你谈了。”
“你小子,以后稍微收敛着一点,幸好有我在前面给你挡着呢,你这脾气到了外面,也是容易得罪人的。”
有哪个人,可以接受得了儿子这么敲诈啊?
他说出去,有谁能够相信啊?
次日,一大早,很多人都在家里坐等着,看看今天的今日视频对比。
此时朝堂之上,很多朝臣站在下面,他们心中还在思索着,为什么皇帝还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