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元十七年。
周帝身亡大半年后,皇帝的人选却还没有选出来。
无数依附着三大势力的人已经进行了不止一轮的的唇枪舌战。
但在没人率先表态的情况下,也只不过是口舌之争。
又是一日,临时召开的小会上,就在大家你一言我一句的时候,谢清却突然砸下来一个晴天霹雳:
他要拥护兰月公主的女儿为帝!
哗啦!
全场喧哗,所有人都用目瞪口呆的表情看着他,满脸不可置信。
“世子慎言!”
“女子怎么可能为帝,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此事从未有过,谢世子莫不是被迷晕了头不成!”
所有人,无论达官贵胄还是寒门士子都表示反对。
只有西南的起义军没有说话,但也满脸震惊。
就在这一群人群起攻之的时候,夏以寒和南宫荣南宫絮两兄弟却一同声援,表达了自己的赞同。
所有人都愣住了。
他们面面相觑,大家眼里都带着迷茫,甚至还有绝望。
因为在场众人都知道,只要这四人下定了决心,哪里还有其他事情!
果然,在三方势力的领头人都达成一致后,新帝的登基仪式很快举行。
这一年,欢颜正式登基,改国号为“齐”,此为兴平元年。
*
女帝继位的第一年,各地都有表示反对的人,尤其以在京城的达官贵胄们最不能接受,他们甚至私底下聚集起来想要逼宫。
但在夏以寒、谢清、南宫絮和南宫荣几人的支持下,这些人都被一网打尽。
世人不管心里服不服气,面上都只能表现出臣服的态度。
但还有不少人在心里咬牙切齿,暂时按耐等待时机!
欢颜没有理会这群人,在她答应接下皇帝的位置时,她就已经想到会有这些情况了。
即便如此,她也不会放弃,只会更加努力。
这让南宫荣几人有些诧异和欣慰。
实际上最开始他们只是不服气其他人罢了,场面僵硬到最后,夏以寒直接脱口而出不如让欢颜来当这个皇帝。
当时四人都沉默了,但随后大家越想越有道理,最后在诸多事情的影响下才成了现在这个局面。
无论最开始几人同意的原因是什么,四人都不是出尔反尔的人,既然答应了当然要做到最好。
夏以寒成为新朝的丞相,准备想出一个新的选举人才的方式,打破以往达官贵胄垄断的权利;
南宫荣和南宫絮则是选择分散兵马,北方受南宫家的影响太深了,在没有其他人才前,他们会替欢颜看好北方,直到有人来接任;
至于谢清,他独自一人回到南方找到宣王,不知道他们沟通了什么,宣王请辞,谢清正式接手南方的势力。
有四人的帮助,欢颜本身又是倔强好学的人,国家越发强盛,其他人对欢颜的抵抗越来越弱。
毕竟对大部分底层的人来说,只要能过上好日子,他们并不在乎谁当皇帝。
至于部分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在新的人才选举出来后,也不得不捏着鼻子加入进来,喊着为女帝陛下效力。
*
兴平六年,又一次朝廷人才选拔结束,数十名人选被安排去到各部门,其中甚至有几名女官。
在场的官员们那是眼皮都没翻一下,要是早几年他们可能还要喷一下,现在已经司空见惯了。
不过是女官罢了,一点都不奇怪!
反倒是前朝的三公主云靖雪进入工部的事情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但在她拿出了许多有利于民生和农业的东西后,没人再表达反对。
只是有人暗地里纳闷:这三公主这么厉害,怎么以前一点都没听说过。
云靖雪才不关心其他人的看法,在大周灭亡后,她心里还很担心以后的去留。
结果后来峰回路转,居然是欢颜登基成了皇帝,这事离奇地简直让她目瞪口呆。
随着女帝的上位,自然会有女官出现,这反倒让云靖雪心里泛起波澜。
如果能成为新朝的官吏,她是不是就不用再担心会随时被清算了。
这么想着,云靖雪绞尽脑汁回想自己以前学的知识,复刻了很多工具。
云靖雪:感谢高考,感谢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
这些工具都很好用,尤其是农具设施的出现,让所有人都对她刮目相看,云靖雪因此进入工部,有了护身符。
从此以后她不再以前朝公主的身份出现,算是恢复了自由身。
至于周帝的后宫嫔妃们,都被放回了家中,只有极个别人留在了宫中。
皇后至今也无法接受世事变化得如此之快,她索性带着四公主回了娘家,此后杳无音信。
*
兴平七年,女帝的能力已经被天下人认可,在她的治理下,新任朝廷生机勃勃。
但随着欢颜的年龄增大,又有人开始拿她的子嗣说事。
不是没人打女帝后宫的主意,但考虑到还有四个人在一旁虎视眈眈,朝堂众人只能打消这个想法。
不少人直接举荐起夏以寒、谢清、南宫荣和南宫絮来。
但每次都被欢颜拒绝。
就在朝堂众人思考该如何劝谏的时候,女帝消失了三个月,直接抱着一个婴孩出现。
下一任太女就这样被定下。
最开始大臣们还以为这是女帝从哪里抱养的孩子,咬牙切齿答应了。
但随着太女越长大和女帝越像,甚至继承了女帝的几分容貌,众人这才回过神来:原来这是陛下亲生的!
而且她的父亲一定在宣王四人中!
不怪大臣们都这么想,只能说夏以寒、谢清等人对太女实在是太好了,太女甚至称呼他们每一个人都叫父亲!
至于太女到底是谁的孩子,大家不想知道,也不敢去问。
云靖雪和欢颜的关系好了以后,她有隐晦打听过这事,但欢颜只是淡笑不语。
后面随着太女长大,也就没人在乎这个事情了。
在众人的努力下,兴平盛世得以实现!
以至于后面众人回想起当初搅动风云的谶语时,莫不感叹一句真准!
只是不是“得云氏贵女者得天下”。
而是“云氏贵女者天下”!
这份谶语反而增添了女帝身上的神性,塑造另一种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