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今天朱闵的说这些可以说是一套全新的理论了。
凭那孔希学的水平,你要是让他去论证一些古籍之类的他还行,但要是让他去评鉴朱闵的理论,那就多少有些为难他了。
他那水平是真的不咋地。
而此时,朱元璋也有些无奈的说道:“叔父啊,您还这么年轻,天天怎么就想着要去睡觉呢?咱刚刚可看到了,您根本就没有怎么亲自动手好不好,根本就没累着你。”
现在可是自己好不容易帮他创造出来的机会啊,就是让他来露面的。
他倒好,形势明明已经是一片大好了,他居然说要去睡觉?
然后把这些文武大臣们都晾在这里,这算个什么事儿啊?
“得得得,我不去不就行了.........”
朱闵闻言也是颇有些无奈,随即便又朝着孔希学看了过去:“那你还有什么要问的吗?赶紧说,我还有事儿要忙呢。”
“我........没了。”
孔希学张了一下嘴,最后还是叹了口气承认了。
他不能再说下去了,他已经清楚自己跟朱闵的差距了,要是真的再说下去,那他们孔家的面子可能就真的全部丢在这里了。
不过他本来也没什么面子,毕竟他已经在朱闵这里输的是一败涂地了。
而此时,朱元璋见状便看向了身旁的大臣们说道:“既然老孔没有了,那你们呢?有没有什么想要请教的?”
朱闵听到心中便不由得纳闷了起来。
搞什么啊?
自己大侄子手底下的人水平真的就那么高吗?
居然都对儒学有些研究?
要知道,能够在这个时代生存下去就不错了,但凡你不是一个文盲,你就可以说是一个人才了。
这些人居然都对儒学有一定的了解?
好在,这时大臣们面面相觑,对视了一下后,没有一个人开口的。
废话,现在还有什么要问的啊。
虽然说孔希学他水平不咋地,他们也多少有些看不起,但是从朱闵给出的答案来看就知道朱闵的造诣已经高到了一种离谱的境界。
他们现在要是再上去跟朱闵探讨什么,那不是纯纯的自找没趣吗?
这种事儿啊,还是让孔希学这种不要脸的人去干就行了,他们多少还是要点脸面的。
随后朱元璋便满意的点了点头,笑着对黄观说道:“既然如此,那咱让你给咱叔父写个大婚颂之类的,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黄观闻言点了点头,他这会儿已经是心服口服了:“能为少爷作颂,小人荣幸之至。”
他对于朱闵的才学已经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了。
“嗯?作颂?不是,我不就成个亲吗?用得着这样?”
朱闵听后,嘴角不由得抽搐了一下。
这什么啊。
自己不就是成个亲吗,还非要请人过来写一个什么大婚颂,多少是有点离谱了。
自己家又不是什么达官显贵的,现在做.....是不是有点太早了?
而朱元璋却毫不在乎的挥了挥手:“怎么能不用呢?您放心好了,婚事方面的事情咱都已经帮您安排好了,您到时候按流程走就行了。”
“额......行吧。”
朱闵最终还是无奈的摇了摇头。
自己这个大侄子啊,别的可能不行,但是要面子这方面,肯定是拿捏的死死的。
他想要排场,那就要被。
只是朱闵多少怀疑自己大侄子手底下的这群人水平有限啊,还做大婚颂呢,别到时候来句长生不死,用的长生之类的就尴尬了。
哪怕是来到了古代,朱闵也不想来个当场社死。
于是便问道:“这位兄台,不知道往日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大作,能让我欣赏一下吧?”
“往日大作?”
听到这话,黄观微微的愣了一下,随即他便明白了朱闵什么意思。
这是在怀疑自己的才学的把?
明白过来后的他也有些哭笑不得啊,真的是两级反转了。
来之前自己还颇为看不起人家呢,觉得不过是一个哗众取宠的小丑罢了,现在转过来反倒是人家开始怀疑自己的才学了。
自己可是古今以来的第一个六首状元啊,根本就没有人会怀疑他的才学,哪怕是他自己也是极其自信的。
随即黄观想了一下后便说道:“往日小人确实是做过一首五言律诗曾限于皇上,既然少爷要求了,那小人就献丑了,如果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请少爷斧正。”
作品嘛....他有的是。
文人都喜欢吟诗作对之类的,他自然也喜欢。
“哦?既然如此,请把。”
朱闵笑着说道。
黄观沉吟了一下后说道。
日暮碧云净,余霞天际红。
村烟远近里,山色有无中。
古树斜阳暗,孤峰淡月蒙。
门开一涧曲,星影落桥东。
“不知少爷觉得如何?”
“嗯,确实不错,没想到居然有如此大才。”
朱闵听了之后也是有点惊讶。
这是他真的没想到的,虽然说朱闵不会作诗,但是怎么说也是从现代过来的,古诗词鉴赏他还是能够做到的。
面前的这个年轻人确实是挺有水平的,至少不跟那叫老孔的水货一样。
“呵呵,少爷过奖了。”
黄观拱了拱手笑着说道。
自己当初的这首诗可是让宋濂也赞不绝口啊,要是能差了都怪了。
只不过他心中也多少生出来了一丝比较之意:“不知少爷可否有什么大作让小人开开眼的?”
“大作啊......我没有。”
朱闵很是诚实的摇了摇头。
自己好歹也是现代人好不好,爱好肯定就是贪财好色加躺平了,哪有那种闲情逸致去没事儿吹牛逼啊。
结果朱元璋听了之后倒是不乐意了:“叔父,照您的才学怎么能没有一个像样的着作呢,刚好这小子也心有不服,您干脆直接现场就做一首诗吧。”
群臣们看到朱元璋这要求,脸色也变得古怪了起来。
这确实是挺罕见的事情,要知道,朱元璋是泥腿子出身的,因此他对于文人的那种吟诗作对确实是不太感冒。
他不像别的皇帝,哪怕是不懂也要附庸风雅,朱元璋就是那种实实在在的人。
记得之前他唯一愿意收朝臣们这些作品的时候,还是他大寿的时候,只不过也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联罢了。
这还是朱元璋做出了妥协之后的情况。
毕竟这就是朱元璋啊。
从小就出身于贫农世家,年仅几岁就遭遇到了父母双亡的情况,甚至于那时候他连买个棺材板的钱都没有。
要不是有亲戚的帮忙,他甚至无法让父母下葬。
所以当朱元璋真正的主宰了天下之后,每次在过生日的时候根本就不愿意去接受天下的朝贺。
甚至在洪武五年之后,每次朱元璋过寿的时候都是静居终日,一个人都不见。
只不过那些大臣们还是不依不饶的,依旧不断的上表,最终朱元璋才松口了让他们写点儿祝贺的对联就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