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帝一个月来吃不下睡不好,白发也冒出来许多,文妃站在龙榻前,看着眼前年仅五十却像个干瘪老头一般的男人。
殿内燃着近百支烛火,晃得文妃皱了皱眉头,这屋里空气浑浊不堪,她着宫人把窗子都打了开,夜风吹散了殿中蜡烛燃烧的干燥灼热。
越帝许是感觉到了凉意,梦中又抽搐哆嗦起来,片刻后文妃闻见了一股尿骚味,掀开被子一瞧,越帝竟在梦中失了禁。
文妃问向陆德有:“看来陛下这病症是越来越严重了。”
陆德有揖道:“要不娘娘先回避下,奴才先着人帮陛下拾掇拾掇,莫污了娘娘的眼。”
文妃目光阴沉地看向越帝,口中喃喃道:“不必多此一举了。”
这时有宫婢端来了碗汤药,半蹲见礼道:“启禀娘娘,陛下该服药了。”
陆德有刚要接过来,文妃说道:“递给本宫吧,本宫来伺候陛下用药。”
文妃也不介意此刻越帝身下的脏污,一撩衣袍坐在了榻边,轻轻摇醒了榻上的人。
越帝缓缓睁开迷茫无神的眼,连日来他被恐症折磨得已双颊凹陷,分不大清楚梦境与现实,盯着文妃看了好一会才认出来。
“爱妃……你来看孤了。”他的声音嘶哑无力,喉间犹如有个风箱在拉动一般。
文妃眉目间难得露出了一丝柔和,浅笑道:“是啊,陛下莫怪臣妾,最近宫里大事小情太多,臣妾也是抽不开身日日来探望陛下。”
“不怪……孤还未登基时你便嫁进了潜邸,如今一晃已有几十年了?孤老了,爱妃却还一如当年模样,孤永远记得初见你时,你在桃树下对孤浅笑的样子……”
越帝眼里涌动起一丝光亮,文妃亦垂眸笑了笑,“陛下,不说这些了,让臣妾伺候你用药吧。”
文妃扶越帝坐起了身,一勺勺把那暗红的汤药送进了越帝口中,越帝喝着喝着,也感觉到了下身的湿臭,推了推药碗说道。
“孤喝不下了……爱妃,难为你不嫌弃孤这副样子,还愿意来侍疾。”
越帝抓起文妃的手,文妃也没抗拒,回握了下越帝冰凉的掌心,心中也有些凄楚。
却听越帝又说道:“爱妃,孤这样下去,怕是没多少时日了,皇储之位关乎我越国日后大势,孤虽不是个好皇帝,可却还能分辨得出众皇子中谁才能担起重复我大越往日雄风的重担。”
“我们的景礼,他……耽于美色,心智不端,难堪大任,孤知晓你一直为景礼筹谋斡旋,可孤希望你能以越国大局为重。”
“若无明君治国,几十载内我国势必要被梁国所吞并啊……”
越帝越说,神智越是清明,他知晓文妃权势难撼,想借着多年夫妻情谊说服她放弃扶持景礼,可哪个母亲会不为自个儿的孩儿打算?
文妃听了,把手从越帝手中抽离,伸手抚了抚鬓边,眼中寒意渐起。
“所以陛下还是属意六皇子那稚童?宁可寄望于一个生死不明的小儿,也不肯传位于我们的礼儿?”
越帝眼中泪光闪动:“爱妃……”
文妃站起身,拂了拂适才坐在榻上的裙摆,又半俯下上身,双目对上越帝那双凸出的眼。
“陛下,臣妾当真怀念您还没纳瑜妃入宫的时候,您那时多疼爱我们的礼儿啊,可自从刘梓芊那贱人进了宫生了六皇子以后,本属于臣妾和礼儿的宠爱,您却尽数都给了他们母子。”
“你我之间本不至于闹到今日这个地步的,不过夫妻一场,你虽负我,我却还是念着旧情的。”
“是以臣妾特寻了这牵机毒,来送您上路。”
越帝闻言瞪大了眼,目光中尽是不可置信的惊异。
“陛下您患的是恐症,恰巧此毒服下后便会颈项僵硬,瞳孔放大,呼吸困难,全身抽搐,臣妾加了剂量,片刻后就解脱了。死状就如同被吓死一样,断不会引人起疑的。”
“毕竟陛下您被那梁国三皇子吓破了胆的事,现已在京城传开了。”
文妃话音刚落,越帝的呼吸便开始急促起来,他手脚又开始不停抽搐,大张着嘴,眼神却始终锁在文妃那张一如初见时,噙着浅笑的脸上。
文妃与陆德有就这样看着越帝咽了气,双目圆睁浑身僵硬的死在了龙榻上。
陆德有把事先准备好的遗诏呈了上来,躬身说道:“老奴讨个巧,先行恭贺娘娘与五殿下了。”
文妃目光灼灼仍看着床上的越帝,冷声说道:“掌嘴。”
陆德有微怔,随即一连抽了自己几个嘴巴。
文妃又道:“陛下驾崩,本宫心中哀痛至极,先为陛下准备后事吧。你在那遗诏上再加一条,陛下不舍瑜妃娘娘,着瑜妃同入皇陵殉葬。”
宫里连夜发了丧,朝臣妃嫔们各自齐聚一堂,痛哭声此起彼伏,瑜妃也在妃嫔之列,然她此时已是面如死灰,越帝一死,她的晟儿怎么办?
陆德有宣读了越帝的“遗诏”,众人也心照不宣,这只不过是个让五皇子名正言顺继位的过场。
直到读到让瑜妃陪葬时,瑜妃和宰辅刘沐才歇斯底里地哭闹起来,刘沐为了回护女儿大喊着质疑遗诏真假,被文妃以大不敬之罪抓了起来。
瑜妃泪流满脸,被拖下去时眼中却仍充满着怨恨死死盯着文妃,两个女人多年的争斗终于以瑜妃惨败而告终了。
文妃选了一种最为残忍的殉葬方式,她说陛下生前最是爱重瑜妃美貌,定要让瑜妃青春永驻地伴在越帝身侧。
她命人把瑜妃仔细打扮了一番死死绑在木架上,在瑜妃头顶生生开出一个洞,再以勺子一下下灌入水银,最终用针线缝口。
那一日瑜妃凄厉的喊叫久久萦绕在越皇宫上空,陪着文妃观礼的宫人都一连做了几日的噩梦。
五皇子顺利登了基,按理叶桓应当还朝觐见,但五皇子却以不得在梁越交战之际扰乱军心为由,压了下来,也不许各州府把此事传于边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