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凉风四起,初夏的风,似乎还没有吹至北方苦寒之地。此刻的雪国王宫,冷得出奇,空气中还充斥着一股凝重的气息。
在魏国二皇子和公主离开南国的这一日,魏国三皇子钟商璟也恰好离开雪国。他并没有因为钟商渔的刻意拖延,而比钟商远早回去几日。
因为在寒冷天气中行走,于一个常年生活在四季分明之地的皇子而言,实在是过于艰辛。
钟商璟跋山涉水来到雪国之后,成功和雪国大王阿朵达建立盟约,彼此约定:大庸的土地,谁的骑兵先踏入,便是谁的。
在完成任务后,正准备辞行的三皇子,成功病倒了,一病不起,足足拖了好几日才渐渐好转。
稍有好转,他便迫不及待要回到魏国。
一行人行走在呼啸的北风之中,时不时传来一阵咳嗽声,近侍闻言,格外担心三皇子的身体,“三殿下,您真的不再休息休息吗?”
“本殿,咳咳,出来的时日已经够长了,咳咳咳,若再不回去,恐怕雪国大王都要出征了。咳咳咳”
“可您的身体,若是陛下知晓,定会担忧的。”
“无妨,咳咳,回去便好了。”
近侍自知劝不动三皇子,只能将马车捂严实些,避免冷风灌进去,加重他的病情。
雪国大王阿朵达在送走魏国三皇子之后,集齐雪国大臣,正在帐内商议着攻打大庸之事。
可图鲁看着正在冥思的大王以及帐内满心期待的将士,“大王,我们真的要攻打大庸吗?”
他的犹豫不决,并没有影响到他人的激情。
他们的大王阿朵达心中早有决断,看着帐内的众人,声势铿锵道:“打,为何不打?”阿朵达气势十足,炯炯有神的双眼内满是对中原土地的渴望。
他们被大庸称为蛮夷,多年来被大庸的将军打得节节败退,最后只能蜗居在北边的弹丸之国。
北方常年冰雪,十分寒凉贫瘠,远远比不上中原土地富饶。能住在中原,是他们一生的追求。
“可图鲁,莫要贪生怕死,我族的江山,不都是马背上打下来的吗?大庸气数将尽,自然该由我族取而代之。”
更何况,大庸的将军,已经被大庸皇帝流放,现在被迫举兵造反,大庸内乱不停,他们更应该趁此机会分一杯羹。
雪国大将军宝那松十分同意首领的话,整个人神采飞扬,举杯敬向大王,高声道:“大王所言甚是!虎啸营的儿郎,随时听候大王差遣。”
阿朵达闻言仰天大笑,对大将军甚是满意,扬声吩咐道:“宝那松将军,孤命你今日便派出虎啸营军中精锐,攻入大庸北境,三日内攻入城池,为我万千儿郎开路,抢在魏国和南国军队之前,一举攻破大庸。”
宝那松得意一笑,洪声道:“宝那松领命,定破了那中原人口中所说的坚不可摧的城墙。取边关大臣的首级献给大王。”
阿朵达快意一笑,“哈哈哈哈哈,来人,上酒,为宝那松将军饯行,祝我雪国将军早日凯旋。”
帐内,雪国大臣们举杯共饮,十分期待他们即将入住中原。
当日傍晚,号角吹响,声音随风刺破寂静,宝那松带着三万精锐化整为零出发,准备夜袭大庸北境,将大庸攻打个措手不及。
亥时,夜深人静。
刚刚打了个盹儿的大庸守军眯着眼睛瞥了一眼弯弯的明月,打了个哈欠准备靠着了望台的凭栏继续睡觉。
就在这一瞬间,他借着月光发现前方突然涌入密密麻麻的一团,隔得甚远,如同蚂蚁搬家一般,正朝着城门口而来。
如此规模,只有可能是敌方军队,他立刻高呼:“敌袭,敌袭,敌袭!”
深夜一声惊呼,惊醒了众人,城门各处火光齐齐点亮,城内灯火通明,城墙上顷刻间多出了许多守军。
北境城的高墙上,守军们严阵以待。
知县大人在府中踱步,心中的恐惧久久不能散去。他近日收到京中密信,雪国骑兵有可能会突袭边境,没想到今日真的来了。
可前日皇上刚调走一万兵马前去支援,如今的北境城内,只有几千守卫,哪里是雪国骑兵的对手?
他连忙让守城将士率领守军御敌,自己悄悄带着家眷潜逃。
北境城内的动静不小,成功震惊了正在进军的雪国部队,他们没想到会被人发现。
“将军,大庸守军发现我们了。”一人担忧道。
宝那松看向城门上站着的寥寥数人,而自己身后黑漆漆的一片,全是雪国的精锐,这些都是他的依仗,“怕他作甚,我们有三万精锐,攻下北境城全然不在话下,继续前进。”
“全军听令,继续前进,投石车、床弩准备。”
随着两方距离越来越近,战争一触即发,双方打得不可开交。
投石车的威力不容小觑,更何况这是经过宝那松改良后的投石车。投石车配合着床弩,杀伤力可是大大加强。
而大庸只有弓弩,由几张弓一起拉一支箭,要十几个人才能拉开,攻击速度明显比雪国慢上许多。
“轰”,一颗巨石砸在弩车上,波及到弩车周围的守军,十余人全部被砸倒,瞬间了无生息。
投石车和床弩远程攻击打得城墙上的守军无法抬头。
其他守军见状,冒着会被石头砸倒的风险,立刻将弓弩对准城下的投石车,双方你来我往,都想率先将对方的装备打掉。
殊不知,这只是宝那松的声东击西。
早有雪国骑兵在城下撞击城门,同时还有几十人借着夜色的掩护,一步一步借用手中的弯钩爬上城墙。
投石车和床弩一步步加大火力,让城墙上的守军防不胜防,全神贯注只顾着反击,根本无暇顾及其他。
雪国士兵众多,装备更强,大庸守军被雪国的愈来愈烈进攻所威慑,反击速度不禁慢了起来。
突然,一名守军察觉城墙处有人影晃动,尖叫一声,“将军,城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