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六年初,因为陕西三边总督:杨鹤因剿匪政策是招抚为主,追缴为辅,由于叛匪数量甚众,朝廷划拨的款项、两米杯水车薪,造成匪患降明后又复叛,给朝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朝廷的追缴主战势力趁机抬头,杨鹤被锦衣卫带回昭狱,陕西三边总督职位由:洪承畴接任。
洪承畴本是杨鹤手下一员战将,他本是杨鹤一手提拔,本应该以主官的意志为转移,结果他确是主张追缴的,甚至因为杨鹤的招抚,一度屠杀降兵。他上任以后,大力迎合朝廷内部官员的追缴战略国策,与总兵官:曹文诏、贺虎臣二人,一起围剿农民军,合力清剿了陕西的叛军。
杨鹤被捕入狱,其子杨嗣昌,官拜巡抚都御史,上书皇帝,请求代罪替死,并附上讨贼奏疏,其情、其理感动崇祯,准许其顶替张凤翼,入职兵部尚书,杨鹤免去死刑,回家归田。
彼时卢象晟拥有数万天雄军,奉兵部调令,领军进剿陕西叛军,因剿匪有功,升至按察使,依旧治军。
此时刑部尚书:严锦华来信说户部侍郎有空缺,可以联名推举一名有资历的官员前往。杨齐立刻署理奏疏,举荐张文国,不说其归属,单说其功绩,又有刑部尚书推荐,内阁首辅周延儒已被下狱,温体仁主动向严锦华示好,批准了张文国的升迁,紧跟着司礼监也跟着批了红,这件事就算定下来了,年后张文国走马上任。
杨齐的老丈人:黄启宇有了刑部侍郎的工作经验,外加上众多朋友的帮扶,包括另外一个老丈人:周奎也在积极的帮助,毕竟他在杨齐那里是有一定股份的,财迷的他跟杨齐一拍即合,京城的勋贵阶层很快就接纳了黄启宇,他也就顺理成章的被安排到了吏部左侍郎这个位置,距离吏部尚书只有一步之遥。
一年前杨齐在京城的学院,在年中也开始授课,有崇祯皇帝陛下的支持,又有司礼监曹化淳的鼎力帮忙,这个“北直学府”,请到了好几个大儒,学校的校训写着:知行统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等字样。
如今一年的时间已经过去,这里身负功名的书生们,有了很大的改观,说起话来再也不是寻常人晦涩难懂的知乎者也,人人都很谦卑,说的全是接地气的百姓话,谈论的也不再是国家大道,而是国家的一粒米、一两银、一个兵、一块砖,只有低层建筑牢固了,国家才稳定。
很快这批毕业生就要奔赴基层岗位,说实话这届毕业生的人数很少,只有几百人,这些人都撒不出北直隶,但这却是一个很好的开头,崇祯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学子加入进来,同样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来“北直学府”编写教材。
而在田州静养的袁崇焕,是最清楚田州的变化的,一开始的抵触情绪渐渐被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所感染,看着眼前的变化,心中热情澎湃,自己也要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于是他就来到“上海军事学院”做起了《武经》教授,杨齐则担任上海军事学院校长,这里的生源不同于北直隶,杨齐振臂一呼,生源那是源源不断,初始生源当兵不满两年者,功名不是秀才者,一律不收,普通军户若想进修,必须要有从业经验,也就是当兵入伍,这也进一步抬高了杨齐麾下军事组织的社会地位,变相的说在我这里当两年兵,你的起点就跟秀才一样!
而秀才也不是谁都能来,首先就要过体能关,这里面就是各种考核,只比征兵入伍降低了一个级别,比如征兵要求要全副武装在半个时辰之内,跑完十里地,而秀才则不要求全副武装,但必须要在规定时间内跑完全程。好在有这些条条框框层层筛选,不然上海军事学院的大门都要被踩破。
现在大明国土内已经开始两极分化,最明显的就是田州、上海两地,这两个地方不论是生活、科技、产业等方方面面,均已经与这个时代拉开差距,尤其是上海,简直就是日新月异,北直隶杨齐介入的晚,但现在也已经开始改变许多人的观念,比如最明显的就是百姓、军队恐金心理,一提金军来了,许多部队不攻自破,如今再提金军来了,许多部队也都有了一战之心;再比如北直隶虽然经过两次大战,一次大疫人口凋零,生产破坏,但在杨齐商业的发展模式下,快速恢复生机,虽然粮食还无法实现自给自足,但北直隶的粮价可一点不高,甚至一度比中原地区的河南地区还要便宜,这都是大明远洋贸易公司的海运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杨齐给他们下发的不成文的规定,所有返航船只,必须一半以上载运粮食回国,不然就要发动制裁措施,制裁也很简单,就是不在提供军方的护航申请,使商队完全暴露在“海盗”的视线下,这样的结果不言而喻,所以商队可能会阳奉阴违朝廷、市泊司的命令,但绝对不敢违抗杨齐的指令,毕竟谁说了算,他们还是清楚的,再有一点就是上海造船厂研发的商船、战船,那都是高出别人一个时代的,比如现在宝船级别的商用货船,也开始对外销售了,但唯一的要求就是,不允许私自改装武器装备,凡是购买了宝船级货船的,杨齐旗下的水军都是提供护航的,这里还要再次重申一下宝船的体积,二战时期第一艘航空母舰,跟宝船一样身材体量,而这样的船只结构,我国早在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数量多达六十八艘之多!整个下西洋的船队,拥有船只两百余艘,五个卫所的兵力提供保护,也就是说光是战斗人员就有两万五千人之众!明朝,真的是我华夏文明的又一个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