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使者一路快马加鞭经大周转向陈国的时候,燕国攻楚之事,天下皆知。
且说宋国,永王回国以后,因为在楚国都城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举动,回来后被郑王他们以这个理由攻击,意图将永王带兵出征的功劳抹去。
永王焦头烂额之时,赵丹突然攻楚了。
消息传来,永王大喜,此为破局之关键也!
他与幕僚臣子商议一番后,决意上书陛下,准备出兵攻楚,以解他在楚国狼狈而归的晦气。
宋国朝堂变得更加汹涌了,不得不说,永王提出的建议是可行的。
借口是现成的,他永王在楚国都城发生的事就是最好的借口。
从局势上分析,自然也是最好的时候。
燕国攻楚,不就证明牵制他们的凉国与他们达成了协议。
如此,与楚国交好的大周,就会被凉国,金国牵制。
仔细一看,这时候简直就是攻楚的好机会。
楚国一场大乱,元气大伤,若是燕,宋两国合力攻楚,岂不是可以南北两线作战,可以彼此牵制楚国的力量。
对于两国,都是有机会,有好处的。
宋国唯一需要摆平的就是右侧的陈国,让他们不动或者合谋都可以。
朝臣动心,宋皇当然也动心,他年岁不小了,谁知道以后有没有机会赚上这功勋。
作为皇帝,他也想青史留名的。
若是乘机大败楚国,夺取大片国土,他这个皇帝,岂不是可以作为宋国明君典范。
还有,国土扩大,国力增加,以后争霸岂不是更加从容。
想想都让他很激动,没用永王多加述说,他就同意了。
同样,作为永王对手的郑王他们,他同意攻楚。
虽然彼此之间对立,可站在宋国一边,考虑的问题不一样。
所谓的众志成城就是这样,永王请求再次领兵出征,郑王对于这个问题却不能再丢给永王了。
两人之争,宋皇一挥手,让两人各自领兵出征,从两个方向攻打。
他也想从这个时机上看一看,两个人的能力。
宋国决意攻城,自然要联络燕国,摆平陈国。
大周他们可以不在乎,毕竟很快就会有他们头疼的时候。
宋国去燕国的使者打着调和的口号,一路大摇大摆路过楚国,去往燕国。
而去陈国的使者,距离则进了很多。
当燕国大军与楚国大军互有胜负,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楚国使者与宋国使者几乎同一个时间段到达陈国都城。
两国使者到来,陈国皇帝与朝臣都笑呵呵的,如今这样的局势,不得不说是陈国最好的机会。
正式见了面,楚国使者就迫不及待要求结盟,条件就一个,若是宋国攻楚,楚国会分兵牵制宋国,而陈国就可以出兵攻击宋国。
陈国皇帝没有出声答应,他又见了宋国使者。
宋国使者同样也要求结盟,两国出兵,合力攻楚,陈国在楚国打下多少地盘,宋国都可以在相邻的地盘化归陈国作为交换。
将两国使者安排在国宾馆,陈国皇帝召集重臣,商议该怎么办。
“陛下,以我之见,当与宋国共同伐楚,楚国如今元气大伤,三国合力攻楚,自然可以得到最好的结果。”
一老臣出声,有人微微点头,他们也同意联盟宋国。
既然宋国同意在楚国打到多少地盘,宋国就可以以相邻国土交换,他们当然会柿子挑软的捏。
“臣同意盟宋!”
“臣也同意盟宋!”
“……”
多数人赞同盟宋,合力攻楚,陈国皇帝却没有点头,反而将目光放在左相身上。
“相国,你的意思呢?”
左相抬头,看着他们,却微微摇头道:“陛下,臣以为联盟楚国方为恰当!”
“哦?”
皇帝目露疑惑,他内心其实已经偏向联盟宋国。
左相目露精光,神色肃穆,解释道:“陛下,臣之所以建议联盟楚国,原因有三。”
“愿闻其详!”
皇帝正坐,众人侧耳倾听,只见左相竖起一手指头,言道:“其一陈宋相邻,宋国变得强横,以后我陈国只会面露更多的危机。”
“所以,我们必须立足于削弱宋国,此为长远大计。”
皇帝以及其他人纷纷点头,有些脸红,他们刚刚被利益蒙蔽了眼睛,没有看到这点。
左相竖起两根手指,接着道:“其二,我们要随时注意大周,别忘了他们与楚国的盟好已经尘埃落定!”
“虽然大周会面临凉国,金国威胁,可谋国者当完全,我们一定要防备着大周突然攻陈的这个事情。”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就算合力攻楚,最后宋国的国土如何划分给我们。”
“诸位,宋国与我陈国矛盾不断,若事成以后,他们随便找一个借口拖着,那我们如何应对!”
接连三点分析,在坐的都冷静下来了。
皇帝为松了一口气,如此分析以后,好坏都清晰了。
“相国,若是依你之见,盟约楚国,若是楚国在燕宋两国攻击下大败,宋国岂不是掉头就会攻打我陈国。”
一人出声,左相笑了笑,摇头道:“你错了,楚国不会赢,可也不会败得太过离谱。”
“诸位,楚国是伤了元气,可燕国也不敢投入太多的力量攻楚。”
“呵呵,燕国与凉国虽然有些协议,可若是被凉国看到机会,盟约什么的,都是假的,别忘了凉国一直的目标都是打进中原。”
“至于宋国,有我们陈国在右侧威胁,他们就是想攻楚,也得两线作战。”
话音落下,这人被说服了,左相却起身,对着皇帝躬身一拜,言道:“陛下,我们与楚国盟好,就一个条件必须执行。”
“若宋国攻楚,我陈国定然出兵攻宋,然若是宋国攻陈,楚国必须出兵攻宋。”
说着,左相目露寒光,冷冷一笑道:“如此一来,宋国若想战,就必须两线作战,若不战,则我陈楚盟约,又可将宋国死死压制。”
闻言,皇帝一笑,言道:“相国谋国之言,朕明白了。”
商议好后,皇帝直接拒绝了宋国使者,很快与楚国使者签订盟约。
宋国使者离开了,他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将这消息告诉皇帝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