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他事情上,老大做了,老二可以跟在后面,让老大帮着挡风遮雨。
然当敌人强大到一定程度后,老大安然度过难关,对跟上来的老二就不是好事了。
楚国现在就成了现在困难模式的老二,他文子清不但要面对楚国内部的世家,还要防备他国的世家捣乱。
“爱卿啊!这次你是给朕一个惊喜了!”
文子清叹息一声,随即笑了起来,沈清说得对,强硬的碰撞,最后只能让变法推行困难。
与其这样,还不如在自己有绝对控制权的区域,推行变法,等到结果出现,自然会让楚国百姓心动。
到了那个时候,百姓们就不会被世家之人蛊惑,而他文子清那个时候,就可摧枯拉朽,一举击破世家搞事的根源。
就凭借这个理由,文子清都倾向于点头了。
想了一会儿,文子清让人去叫变法派的官员来皇宫。
人到齐后,众人借着沈清的建议,商议好后,便各自散去。
次日,楚皇文子清一边与世家之人做出对抗之举,一副永不低头的模样。
暗地里,他却进行着调整,调动官员,派出钦差。
世家之人以为这是文子清要硬抗,冷笑等着。
事情到了这一步,他们已经无路可退,不将文子清的想法扼制下去,最后倒霉的都是世家。
随后每天,世家官员,都上奏,弹劾变法派官员,说他们行恶法,以至于楚国百姓,纷纷逃离。
还言这样的恶法,是断楚国根基,并大势鼓噪那些流民很快就要揭竿而起。
狂暴的攻势下,变法派的官员们每天都被对手吐沫横飞喷着。
这天,世家之人得到消息,边境开启了。
知道这个消息后,他们乐不可支,弹冠相庆。
皇帝文子清妥协,那么这事就是他们手中最锋利的武器,只要他再敢推动变法,就用这事攻击他,必能让变法派官员哑口无言。
他们庆贺自己握住了变法派自己文子清命门的时候,另外一边,大周也高兴,边境开启,云洲之地的官员们忙碌起来。
文子清居然妥协了!知道这事的人,都有些目瞪口呆。
燕国,赵丹他们知道消息后,多出几分笑容。
若只有燕国被大周坑,那大家都会笑话燕国,如今再增加一个楚国,那就更好了。
赵丹开心,而在宋国,宋皇自己元怀玉等人则是压力更大。
楚皇文子清开启了边境,妥协了不要紧,可他也是个狠人,让人宣扬这是为了消耗大周国策的计划。
尼玛的,你们楚国什么鸟样,你楚皇文子清什么处境,真当大家不知道吗?
这种转移话题的办法,对宋国来说,太恶心了。
楚国那边这样宣扬,大周那是巴不得,立即暗中推波助澜,鼓噪起来。
一时之间,宋国各地不少人,都对燕国与楚国这种举动,竖起大拇指。
看看人家,这才是“好计划”嘛!
这些人一被忽悠,立即就在宋国内部鼓噪起来,纷纷让宋国效仿。
看看现在各地困苦之民,与其留着他们拖累宋国,还不如送去大周,给大周增添麻烦的好。
理由那叫一个光鲜,很多人都被说服了。
这下子,苦的就是朝堂上的宋皇以及眼光看得远的朝臣们。
这些糊涂蛋,自以为自己很聪明,其实都是蠢货。
是,大周迁移百姓肯定会消耗不少,可你们也不看看人家现在打下来多少地盘。
有粮有地盘,人家根本留不怂!
“陛下,此事背后,定有大周推波助澜!”
元怀玉说得咬牙切齿,他好不容易压下宋国内部的矛盾,现在又搞出这么多风风雨雨,一旦他们不点头,到时候出了一些问题,他们这些人,必被攻讦。
宋皇此时也揉了揉额头,他虽关注自家的水军,可也知道水军是用来对付谁的。
就宋国直到的情报,现在大周那边,除了丰州,又多出了顺州。
多出几州都无所谓,毕竟大周现在占据这么大的地盘,稍微划分一下,就会多出几个州。
可关键是这个顺州不一样,它是与丰州同等的产粮之地。
就凭这个,宋皇就知道大周皇帝燕信风选择这个时候迁移百姓,并不是荒唐之举,而是有把握的。
天下各国,若在其他时候,肯定不会让他燕信风如愿以偿。
可惜,燕国被燕皇挖了一个大坑,赵丹不得不妥协。
而楚国呢,因变法之事,楚皇文子清,又被内部世家推着局势,往不利方向发展。
现在呢,又轮到他的宋国了,大周现在就像只吃不拉的貔貅,狠得让人咬牙切齿。
如今宋国气氛如此,可不就是大周要借此推一推,看看能不能让宋国妥协吗!
明知是大周在搞事,可大家就没有一个好办法,毕竟现在宋国内部的问题,是存在的。
唯一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停下水军的建造,然后与民休息。
然这点宋皇是不会妥协的,尤其是知道了大周那边的更多情报后,他心里更加恐惧。
以前的大周后方还有敌人拖累,将来呢?他们在将来,将毫无顾忌,征伐中原各国。
以后的大周只会更恐怖,所以宋皇不会停下脚步。
如此一来,宋国现在就陷入进退艰难,要继续追上去,就得压榨本国百姓。
可一压榨百姓,又会引出更多问题。
变法,宋皇没有想过,就算有些心思,现在也被楚皇文子清的处境被吓得一点心思也没有了。
他不觉得自己有文子清的运气,人家文子清几次翻盘,那是置之死地后生。
所以,宋国现在就陷入一个恶劣的循环中,需要一个宣泄口,将矛盾丛生的问题,消化一下。
就在宋皇他们沉默着的时候,宋国各地,所谓的“疲敌之计”的鼓噪声,越来越大。
有些官员,甚至明里暗里鼓噪治下百姓去往宋国与大周的边境。
他们是真心里恐惧了,压榨到现在,很多问题已经快要压制不住。
与其等着一把火烧来,然后引火烧身,还不如趁着现在,将问题丢出去。
有人开始,便有人效仿,看得大周的探子们目瞪口呆,还有这种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