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 第39章 我儿是最优秀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杨轩一直帮朱佑樘调养了三个月的身体,虽说看起来已经恢复了健康,但这样只是表面。

他的身体恢复不到和正常人一样,内里还是虚。

这和他先天不足有关。

加上三十余年来,饮食不健康,继位之后作息也不健康,伴随着高强度的工作,同时还需要耗费心神,早已将他的身体给掏空的差不多了。

杨轩要是不帮忙调养的话,以朱佑樘的身体状况,是坚持不了几年时间的。

当然,这三个月的调养,也只是帮朱佑樘多续命一段时间。

往后的日子里,他不能太累,也不能耗费太多心神,不然,杨轩所做的一切努力,怕是要被白费许多。

可作为一名负责任的皇帝,杨轩的这些叮嘱,朱佑樘显然不可能全部做到。

朱厚照还小,没有独立处理政务的能力,很多事情还需要朱佑樘亲自处理。

在这三个月里,监国的重任全都落在了朱厚照的身上。

当然,正如上面所说的那样,朱厚照现在还没有独立处理政务的能力,他起的还是一个监督的作用,真正重要的国家大事还是朱佑樘亲自处理的。

不过,朱厚照的监督也不是没有作用,起码朝廷各个部门的效率提高了不少。

间接减轻了朱佑樘的压力。

或许是朱佑樘这次的大病,让朱厚照成熟了许多,哪怕再不耐烦,他也会坚守在岗位,将自己该忙完的事情忙完。

朱佑樘看在眼里,欣慰在心里。

御书房中,朱厚照陪在自己父皇身边,开口问道:“父皇,现在您的病好了,儿臣是不是不用再监国了?”

三个月的时间,天知道他憋得有多么难受。

都没有什么时间出宫去。

要知道,他上午还需要跟杨廷和学习,下午才履行监国之职。

一天下来,时间已经不早了。

三个月的时间,他去杨轩那里的次数寥寥可数。

看着儿子那一副憋坏了的样子,朱佑樘呵呵笑道:“照儿,这三个月,你做的不错,父皇都看在眼里。”

“虽然还不能独立处理政务,但对朝政的了解增加了许多,相信再要不了多少时间,就可以独立处理政务了。”

朱佑樘对于儿子这段时间的表现给予了正向肯定。

后者听到自己父皇这话,也是露出了笑容。

谁不喜欢被夸呢?

又有哪个儿子不想被自己的父亲肯定呢?

朱厚照也不例外。

“父皇,儿臣还小,还得学习!”朱厚照谦虚了一下,当然,表情可没有一点谦虚。

不过朱佑樘依然是慈祥和蔼的笑容,自己的儿子是什么样的,他最清楚了。

“不过啊,照儿。”朱佑樘话语一转,看着儿子。

“父皇,怎么了?”朱厚照歪头看着自己父皇,问道。

“父皇的病还没有彻底好,这监国的担子你还得继续担着。”这话说完,朱佑樘没有给儿子继续说话的机会,就听他接着说:“当然,监国归监国,你也不会像之前那样忙碌了,只需要隔几天时间去看看。”

“父皇也知道,你这段日子憋坏了,接下来几天,你就好好休息一下。”

“不过休息好了,你还得给父皇帮忙。”

“父皇现在已经离不开照儿你了。”

朱佑樘知道,对于儿子,还得哄着来,不能强硬。

闻言,朱厚照有一种被需要的感觉,而这种感觉让他心中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他当即拍着胸脯说道:“父皇就请放心吧,儿臣就是您的左膀右臂!”

“没错,我儿是最优秀的。”朱佑樘也是笑着说道。

“那,父皇,儿臣现在可以出宫了吗?”朱厚照原形毕露。

不过朱佑樘并没有生气,反而笑着点了点头。

“去吧,去吧!”

“记得早点回来啊!”

“嗯,知道了,父皇!”

朱厚照笑着答应,转身一蹦一跳的离开。

回到东宫,换上衣服,迫不及待便出了宫。

穿过大街,朱厚照带着张永来到了杨轩的医馆。

今天杨轩的医馆病人并不多,朱厚照到来的时候已经没有几个人了。

而且柱子也不在。

朱厚照随便找了把椅子坐下,等待杨轩忙完。

“柱子呢,怎么不见柱子?”看到杨轩起身抓药,朱厚照问道。

“在家农忙呢,最近我就没让他来!”杨轩随口回答。

朱厚照闻言点点头。

最近半个月来,他确实看到过不少关于农忙的奏疏。

等待最后一个病人离开,朱厚照看着杨轩,道:“今儿时间还早,你打算做什么?”

“带你出去逛逛!”杨轩笑了笑,回答道。

听到这话的朱厚照也是兴奋了起来。

杨轩这里,里里外外他都已经看遍了。

怎奈何杨轩又不怎么出门。

“这个好,这个好。”朱厚照开心笑道。

“等我换一下衣裳。”

“那你快点儿!”

“急什么!”

很快,杨轩换好衣裳,关上了医馆,带着朱厚照朝着外城走去。

“有一段时间没有出来,这街上的人怎么都变少了?”朱厚照看着街面,问道。

“农忙时节,大家都在忙着夏收呢!”杨轩淡淡回复。

华北平原冬小麦的收割时间通常是在农历四月中旬到五月下旬。

现在已经是农历五月了。

“怪不得呢!”朱厚照点点头,表示了解了。

冬小麦收割完,就到春小麦了。

春小麦的收割时间通常在农历五月下旬到六月初。

只不过春小麦在华北平原种植较少。

去年冬天下了雪,开春后也下了几场雨,水分较为充足,再加上春耕祭祀前后,各地官府便组织人手疏浚沟渠,为春耕做准备。

就算有地方半个月一个月不下雨,引水灌溉也能度过。

粮食产量影响不大。

今年的天确实好,粮食丰收。

各地粮商也纷纷行动了起来,收粮。

现在光靠倒卖粮食,其实已经赚不了多少钱了。

朝廷有大量的储备粮食,民间粮食产量提升,加上当年的成化新政,百姓的生活好了不少,许多家庭家有余粮,抗风险能力提高,粮商想要凭借天灾发财已经没有那么容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