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巅峰武圣 > 第252章 清云峰拜师大聚会 误识人南华闯大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52章 清云峰拜师大聚会 误识人南华闯大祸

师叔的突然到访,让兄弟三人觉得很惊讶,在师傅要和师叔私聊,遣散众人后,兄弟三人便开始向其他师兄弟打听起原因来。

原来,玉虚观每五年就会举行一次拜师大典,这五年中,所有拜在玉虚观门下的弟子都只是挂名弟子,通过同门对这些弟子长时间的考查,只有被认可的人才能在这次大典中来清云峰正式拜师,成为玉虚观正式弟子。而今年的拜师大典就在五日后九月一日举行。

“怪不得那时候师傅没有让我们拜师呢。”知道原因的芦峥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说道。

“那会不会师傅觉得我们不合格不要我们啊?”芦嵘紧张的问道。

“哈哈,不会的。”玉虚观的一名弟子说道:“看的出来师傅很喜欢你们。”

“就是,就是。”另一名弟子说道:“师傅都开始教你们武艺了,哪可能再不要你们啊。”

“那今年拜师的人多吗?”萧瑶也开口问道。

“嗯,我算算。”一名年纪较大的弟子搭话,在想了一会后,摇摇头说道:“不多吧,好像这次就你们三个。”

“哦。”萧瑶点点头,又问道:“那师伯、师叔每次大典都会回来了?”

“这个不一定。”年纪较大的弟子想了一会说道:“如果师伯和师叔也有弟子要入门就会回来。上一次大典的时候师叔回来了,不过是一个人,好像要等什么人来拜师,结果没来。至于两位师伯,我拜师到现在就没有见过他们两位老人家。”

“那和师叔一起来的八个人一定是师叔这五年收的弟子,这次来拜师了?”芦峥问道。

“一定是的。”一个弟子说道:“没想到师叔平时不收徒弟,一收就是八个。”

“哈哈哈。”众弟子一阵大笑。

这两天的玉虚观可是相当繁忙,所有弟子都在为今年的拜师大典准备着,光是为玉虚观的一殿、一宫、一轩进行大扫除就将众弟子累的够呛,每个弟子也都在期待这一次的同门聚会。

五日后,玉虚观的拜师大典如期开始了。

玉虚观的中央广场虽然坐满了人,但是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在安静等待。

不一会,玄辰便站了起来。刚刚沐浴更衣,穿着一身白道袍的玄辰看起来真有点仙风道骨的感觉。玄辰起身后,对着身旁的青袍老道说道:“时辰快到了,看来今年两位师兄也不来了,我们开始吧。”

“三师兄,能在等等吗?”坐在旁边的青袍老道说道,一边说一边望向山门,眼中充满了期待。

“师弟,你还在等他吗?”玄辰微微一皱眉问道。不等青袍老道答话,又说道:“吉时已到,再不祭天就要错过时辰了。”

“唉,好吧。”青袍老道叹了口气,无奈的说道。

祭天、祭祖、拜师……大典的步骤一步步下来终于结束了。今年拜师的人不多,除萧瑶兄弟三人外,就是萧瑶的师叔——青袍老道带来的八个弟子了。

萧瑶兄弟三人与一起拜师的八个师弟在大典结束后跟随玄辰、青袍老道以及其他众弟子一起来到清虚殿。

喝了萧瑶端过的“拜师茶”,玄辰满意的点点头后,望向坐在一旁的青袍老道,开口说道:“师弟,往年你从没有收过徒弟,怎么今年一下收了八个?”

青袍老道放下手中端着的茶碗,说道:“三师兄,因为这八个孩子都是可怜人啊。”

“哦?”玄辰听后也放下手中的茶碗,问道:“这是为何?”

青袍老道叹了口气,伤感的说道:“唉,只怪当今天子昏庸无道,宠幸宦官。近年来,买官卖官现象猖獗,不少地方官增加赋税、大肆敛财,弄的民不聊生。由于克扣军饷,一些当兵的为了生存也像强盗一样去抢掠,弄得许多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啊。”

青袍老道说到这,摇摇头,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我在外传道,见了很多无家可归的人,便出手相助,这几年之中,也救了不少人。可是这八个孩子……”青袍老道说到此处,看了看这八个弟子,只见他八人眼圈泛红,眼中似有泪花。青袍老道不忍,把头扭转一边,继续说道:“他八人俱是父母双亡,无人照顾,我见他八人可怜,便带在身边,已有三四年。正好今年赶上拜师大典,便带他八人前来,让他们拜在我门下,唉。”说完,青袍老道又重重叹了口气。

“哦,原来如此。”玄辰听完,恍然大悟的点点头。也看了看身边这八个弟子,只见他们当中,已有人流出泪来,急忙转移话题的问道:“他八人可有姓名?”

青袍老道点点头,说道:“我收留他们之时,他八人只有乳名,我已给他们起了名字,八人分别叫做:公孙毅、慕容尔、欧阳山、南宫思、司徒武、宇文柳、上官奇、西门霸(其实就是八个复姓加八个数字)。”

“哦。”玄辰再次点点头,突然想到什么,又急忙问道:“那你这两次大典一直等的人是谁?”

青袍老道听了玄辰的问话,又叹了口气说道:“他也是一个可怜人,八年前我遇到他,他偷了别人家的一只鸡被人抓住毒打,我便救了他。后来才知道他也是父母双亡,为了家里两个年幼的弟弟才去偷东西的。我见他可怜,心地又善良,便收他为徒,还将我下山时携带的本门一本书送给他,让他学习,叮嘱他上次大典一定要来拜师,顺便把书带回,没想到他没来。我下山又专门去找到他,问他为何没来,原来那一年疫病流行,他用书中所学以符水治病,还宣传道义,我很欣慰,让他这次大典一定前来,没想到……”青袍老道说完,摇头不止。

玄辰听完,点点头说道:“听你所说,他也是一个向道之人,而且心存善念,想来是被什么事耽搁了,无妨,等你这次下山,再去寻他,让他前来,拜入你门下。”说完,又好奇的问道:“不知他叫什么?”

“哦,他叫张角。”青袍老道急忙答道。

旁边站立的萧瑶,听到青袍老道说出“张角”二字大为惊讶,心想:张角?大贤良师?这不是三国时期黄巾起义的领导人吗?不会是同名吧?难道现在就是汉末,马上要进入三国时代了?那送张角书的人,那不会是……想到此处,看了一眼旁边的两个弟弟,见他二人也用询问的眼光看向自己,就明白他二人和自己心中所想一样,于是点点头示意,又皱了皱眉,表明自己心中也有疑问。于是,萧瑶、芦峥两人又一起望向芦嵘,而心急的芦嵘果然没有辜负两个哥哥的期望,开口问道:“不知师叔法号如何称呼?”

青袍老道愣了一下,没想到师兄的弟子这个时候突然问了这么一句,下意识的说道:“哦,贫道法号南华。”

“轰”青袍老道的话让萧瑶兄弟三人脑中一震。南华、张角这两个名字兄弟三人可是太熟悉了,因为最近几年,“三国”一直是个很火的话题,关于三国的电影、电视剧、戏曲、书籍……真是太多了,而各种三国题材的游戏正是喜欢游戏的兄弟三人的最爱,所以虽然萧瑶、芦嵘两人的历史都一般,还是比较了解三国历史的,而芦峥因为喜欢文科,更是专门研究了很长时间的《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可以说是真正的“熟读三国”。只不过三人一直了解的三国历史是从黄巾之乱开始的,所以穿越到这里一年半了,三人今天才将现在的汉朝和三国联系起来。

想明白的三人都很兴奋,没想到历史上有名的张角居然是自己的同门,而张角的师傅,神仙级人物的南华居然是自己的师叔,想来自己的师傅、师伯也一定也是了不起的人物,但是很奇怪为什么没有听过“玄辰”这个名字。只是现在三人都没办法当着师叔和其他师兄弟的面去问,憋了半天,芦峥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开口问道:“那……那我两位师伯的法号是什么?”

听到芦峥开口询问,玄辰微微一皱眉,心想:这三个徒弟今天怎么如此失礼?先是芦嵘在自己和师弟谈话时插言问话,然后三人就有点走神。现在三人都有点莫名的兴奋,而一向比较稳重的芦峥居然也开口问话,还是问的自己两位师兄的法号,真是奇怪。

正当玄辰心感奇怪,还没有说话的时候,只听大殿门口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你二师伯法号于吉,贫道左慈。”

听到声音的玄辰、南华两人急忙起身,上前几步,对来人施礼说道:“拜见大师兄。”

刚刚反应过来的众弟子,听到自己的师傅称呼来人“大师兄”,也急忙上前行跪礼道:“弟子拜见大师伯。”而跪在众弟子中的萧瑶兄弟三人,知道来人就是神仙左慈后,更是激动不已。同时偷偷打量来人,只见来人身穿黄道袍,脚蹬木屐,雪白的头发在头上盘了一个发髻,插着一个玉簪子,雪白的长须飘至胸前,眼中闪出一种悲天悯人的眼光,一看就知道道法高深。同时三人也心想:二师伯是于吉,这可又是一个神仙级的人物,一直治病救人,被人称作“活神仙”,可惜被孙策杀了,将来要是有机会,一定救他性命。

“都起来吧。”左慈低低的说。

“谢大师伯,”众弟子答道,起身后自然的分立两侧,给三个老道让出路来,待三人坐定,众弟子才在旁边依次站好。

“大师兄,你今天怎么有空回来了?”玄辰问道。

“哼。”左慈狠狠的哼了一声,看向身边坐的南华,说道:“还不是因为他。”

玄辰看了一眼南华,只见他面露迷茫,想来也不知道原由,便开口继续问道:“哦?师弟怎么了?”

“这个家伙可是给咱们惹出大麻烦了。”左慈口气不善的说道。

南华不明所以,于是也开口问道:“大师兄,怎么了?我难道做错什么了?”

左慈瞪了一眼南华,开口说道:“我且问你,你可知张角此人?”

“啊?”南华更是糊涂了,怎么还有张角的事?于是又道:“不知大师兄如何得知张角之名?”

左慈见南华着急,心中也有些不忍,于是缓缓说道:“我徒葛玄前月来见我,说见一人唤做张角,广施道法,用符水救人,所用之法,正是出于我玉虚门下,他是你徒弟吗?”

“不错,张角正是我弟子。”南华听左慈说张角治病救人,不觉有些欣慰,高兴的说道。

“你收的好徒弟。”左慈见南华面露喜色,不满的说道。

“大师兄,张角治病救人,本是好事,南华又犯何错?”玄辰看大师兄本已缓和的脸色又不高兴了,急忙开口问道。

“唉,三师弟,你不知道啊。”左慈对自己三师弟还是比较客气,慢慢道出原由。

原来,在左慈的徒弟葛玄告诉他有玉虚门人施法救人后,左慈心中高兴,便去寻找此人,想看看这个玉虚门人究竟是谁。但左慈一路行来,发现张角不但给人治病、传道,还在大量招收学生、培养弟子、吸收徒众,并创立了“黄天泰平”(又称“太平道”),这几年间已有信徒几十万人,遍及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大州。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并把教众所在的势力范围分三十六区,称为“方”,大方一万多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推一个领袖,称为“渠帅”,全由张角控制。

“哦。”听明白的玄辰点点头,然后问道:“大师兄是否怪那张角另立门派,没有归我玉虚门下?”

左慈听了摇摇头道:“我并不是那么小气之人,学我玉虚观道法治病救人,我很高兴,但你等可知他太平道的口号是什么?”见众人摇头,左慈慢慢的说道:“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啊?”听到这里,玄辰、南华两人急忙起身,不可思议的同时问道:“难道张角要反?”

左慈点点头,肯定的说道:“不错。张角已积极谋划造反,而太平道众教徒皆为无法生存的百姓,一旦张角宣布造反,便会四方响动,到时天下即将大乱啊。”

“那朝廷怎么没有理会啊?”南华还是觉得无法相信,开口问道。

“唉。”左慈叹口气,说道:“目前众教徒中有许多豪强、官员、宦官等,所以朝廷也并未多加理会,一旦太平道宣布造反,朝廷定会派兵镇压,到时又会血流成河啊。”说完,摇头不止。

听到左慈说张角,萧瑶兄弟三人心中就大为佩服:自己三人当然知道张角会反,而左慈能从收集的一些资料中就看出张角要反,真是厉害。而玄辰和南华两人在听了太平道的口号后也能猜出张角要反,也让兄弟三人觉得了不起,比起后知后觉的汉朝廷,强太多了。

看到他们师兄弟三人都摇头不做声,萧瑶上前一步,行礼后问道:“请问大师伯,甲子年是哪一年?”

左慈听到萧瑶问话,抬头打量了他一眼,心感诧异:两个师弟能从太平道的口号听出张角要反,在自己意料之中,没想到眼前这个年轻弟子,居然也能听出些端倪,很不简单。想到此处,不禁点点头道:“正是明年。”

“哦。”萧瑶点点头后退下,心中暗想:甲子年不是公元184年,中平元年吗?明年不是光和7年吗?这哪里弄错了?

萧瑶退下后,玄辰也开口问道:“明年张角就要造反,我们该如何阻止这天下大乱,解救万民于水火?”

左慈听了玄辰的问话,看向南华,生气的说道:“我今天就是来问问南华,他要如何解决他徒弟闯的这个弥天大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