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北上,回归京师,四百里地,走了三天。
折合每天一百三十多里,马车这个速度算是算是很快的。
其实杨一笑并不喜欢乘车,男人基本上都喜欢风驰电掣的感觉,古代骑马,后世开车,做男人嘛,一定要快。
但是没办法,他现在的身份有制约,帝王有很多难以自主的事情,许多时候并不能由着自己性子办。
就比如骑马这件事,历史上有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李世民,登基之前乃是天策上将军,不但喜欢骑马,而且还领兵作战。
单以骑术精良而论,李世民未必弱于那些武将,甚至可能更强,因为李世民曾经亲率铁骑冲阵。
可惜不管再好的骑术,也不管体魄何等强健,一旦登基称帝之后,就要守帝王的规矩。
帝王出巡,必须乘车。
所谓天子驾六,乃是古之威仪。
如果某段道路不适合,那么就要换用舟船等交通工具,总之皇帝无论如何是不能骑马的,因为臣子们宁死也不答应帝王涉嫌。
骑马在外,就是目标,道路两旁随时可能射出来冷箭,刺杀成功有时候只需要一支冷箭。
而如果乘车,多了一层防护,那么刺客如果想要刺杀帝王,就得选择更加强力的手段才行。比如提前设下埋伏,用滚木雷石,又比如动用大力士,在山崖上投砸巨物。
秦始皇当年出行,就是被人这么刺杀的,只不过,误中副车。
误中副车,这恰恰说明了帝王乘车的安全性高于骑马。
首先是能够防止冷箭,其次是随行有多辆车驾,有的是真,有的是假,真真假假之间,每天都会更换乘坐,所以除了最核心的人员,没人能在大军护送之下确定哪个是天子车辇。
而如果刺客能同时猛攻所有车辇的话,那不叫刺杀,那叫做大军进攻。
所以只要不是动用大军,那么安全性就有极大保障,如果刺客提前在前方设下埋伏,很容易就会被开路的大军发现。
由此可见,古人的逻辑很缜密……
帝王出行,必须乘车。
刺客如果想要刺杀,用冷箭起不到效果,而如果提前设下埋伏,则会被开路大军清障,再如果调动大军直接猛攻,兵马的调动又难以瞒住人。
逻辑真的很缜密,绝对是吃亏总结出来的经验。
看似一个简单乘车,蕴含着很深的哲理,帝王乘车出行,安危能保障九成九,如果贪图快意而骑马,一支冷箭可能就换掉帝王的命。
……
因此无论杨一笑如何不喜欢乘车,但是随行之人绝不顺着他的性子办。
海州是大唐最南边的州,燕京是大唐最北边的州,四百里路,走了三天,归来之后,恰是清晨,虽然已经过了早朝的时间,但是杨一笑仍旧召开了早朝。
他满面风尘仆仆之色,龙袍也来不及换一身,在接受百官行礼之后,当即发出了七八道口谕。
口谕,又称口旨。
不是和臣子们商讨的语气,而是直接下达某种任务。
“兵部尚书顾老大,朕命你即刻调动精锐兵马,陷阵营,先登营,虎豹军,神武火器营,乃至红衣大炮营,凡我大唐精锐兵马,此次尽皆给朕动起来……”
“休沐在家的,召回!”
“日常外出操练的,召回!”
“朕这次要动用举国兵马,全都进入一级战争状态。”
第一份口谕,下达给顾老大。
随即杨一笑毫无停顿,紧接着说出第二份口谕:
“户部尚书李颖达,青州知州李茂兴,朕命你二人加急调拨粮草,同时传令各地户司随时待命,一旦朕决议开启战争,大军开拔之前先要征召辅兵……”
“因我大唐不设徭役,征发民夫必须给钱,故而此事需要提前筹备,让各地户司做好开支预算,配合当地衙门,随时征召民夫。”
“花多少钱,朕不过,动用多少粮草,朕也不管,朕把这个任务交你你们户部,能不能完成是你们的事情。”
“如果能完成,事后论功行赏。”
“如果完不成,户部就不再属于你们李氏的利益掌控了。”
“朕提前说明白,免得造成亲戚隔阂,同时也是让你们明白,朕对待国朝大事不兼顾亲情。”
“能不能办到?”
这份口谕的最后,杨一笑故意问了一句,顿时户部尚书面色肃然,青州知州也神情凝重,同时抱拳行礼,大声做出表态:“臣请陛下放心,李氏豁出去了,不管陛下要打谁,也不管准备打几年,只要我李氏不曾把全家最后一个铜板花光之前,我族必然保证兵马粮草和民夫的开支。一文一钱,也不克扣。”
杨一笑点点头,语气温和欣慰:“此次乃是国朝大事,不需要你们李氏出钱,所有资金从国库调用,如果国库不够就从内府出。”
“朕需要你们做的并不是掏钱,而是动用你们超级门阀的人脉。毕竟我大唐基业草创,全国百姓免税一年,因此国库没有粮草储备,只能向各方势力去购买。”
“你们李氏作为累世门阀,有着极其深厚的人脉关系,朕要你们做的正是动用这份关系,甚至必要时候不惜多付出一些利益。比如让你们的姻亲门阀大赚便宜,进而源源不断的为我大唐输送粮草。”
杨一笑说到这里,微微打趣了一句,语带调侃道:“这件事,不难吧?朕知道你们李氏有很多姻亲,每一个姻亲都是门阀级别的势力,所以从某种角度而言,那些人也是朕的亲戚。既然是亲戚,帮帮忙肯定不算犯难的事,况且,朕给钱让他们赚,而且让他们大赚特赚,对不对?”
户部尚书在此拱手,笑呵呵的也说了句玩笑话:“能和陛下做亲戚,那些门阀必然甚是惊喜,老臣再请陛下放心,粮草辎重毫无问题。只要这天底下还有一粒粮食,我李氏就能想办法把粮食买过来。”
“好!”
杨一笑重重一拍龙椅,顺势又放出了另一份甜头:“既然户部尚书如此自信,朕这边岂能不予以一些扶持?总不能让你们李氏一直付出,朕一点好处都不舍得给吧?”
他说着一停,紧跟着继续:“此前,朝堂上曾经讨论数次,满朝文武争执不下,针对印发宝钞的事情争吵不休。就连朕,几次三番也难以决断。”
“但是最近几天,朕终于定下了决心。”
“宝钞,暂时不印……”
“但是,发行国债……”
“朕把它称之为,大唐第一次国战借债。”
……
【今天第一更送上,后面紧跟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