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或许是这件事情,在现在看来有些麻烦,也有些得不偿失。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在数十年上百年之后,这些土地将会成为大夏牢不可分的一部分,这才是他的真正目标。

如果这些土地,在大夏强盛之时选择沉浮,在大夏衰落之后又脱离出去,那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对于如今的樊虎来说,开疆扩土反而只是次要的。

他最主要的任务,是让大夏变得更加强盛,让大夏百姓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这个基础上,大夏继续向外扩张,才是正确的道路。

如果肆无忌惮的对外征战,显然是不符合大夏的利益,这根本没有任何好处。

就算如今大夏国力昌盛,无惧任何挑战,也没有任何敌人能够挡住大夏精锐的攻势,却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毕竟打下这么多地方,却无法形成有效控制,反而会让大夏束手束脚。

与其面临如此困境,倒不如先缓一缓,等大夏稳定发展,再做这件事也不迟。

反正只要大夏的国力足够强大,那他们就始终掌握主动权,不管面对任何敌人,也无所畏惧。

在和房玄龄商议之后,樊虎再度下令,将杜如晦等人召集来此,毕竟科举在即,他也该好好准备一下,该出什么题目了。

很快,负责科举事宜的群臣,来到了大殿之中,他们看着樊虎,显得异常恭敬,不敢有半分懈怠。

毕竟以如今樊虎的威望,他做的任何事情都手到擒来,不会有任何阻碍,也没有任何人敢与樊虎作对。

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或许樊虎的有些作为,在其他人眼中看来并不正确,但是最终的结果,却让天下人明白,樊虎这样做并没有错。

所以,当樊虎交给手下人完成的任务,他们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樊虎一起商量,这个时候樊虎也不会表现的太过强势。

毕竟樊虎也有自知之明,他的优势是来自未来的见闻,但很多事情,他未必就比当世之人办的更好。

因为任何事情,想要实施下去,都要因地制宜,不可能他随随便便一句话,就把问题全都解决了。

这时候,朝中大臣他们的作用,自然不能忽视。一个政策能不能合理有效的推行下去,就要看这些臣子,能不能做好自己分内之事。

如果樊虎无比坚决,他决心已定,那他们也不必阻拦,只要全力将之做好即可。

樊虎的目光在前方扫过,他看着在场群臣,缓缓说道:

“诸位爱卿,再过几天,就到我大夏第二次科举了,此次科举,对于我大夏来说,也是一件盛事。

毕竟先前第一场科举,虽然影响非凡,人才众多,到那时候天下尚未一统,江南学子无法赶来赴考。

这一次,才是我大夏一统之后,举行的完整科举,相信此次科举会无比热闹,也会有众多人才涌现。

所以此事绝对不能懈怠,朕找你们过来,便是为了出题之事。相信诸位心中已有计较,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

朕也就不废话了,这场考试朕不希望有太多鱼目混珠之辈,既然是科举,自然是为国选才,唯有才学出众者才能脱颖而出。

同时,诸位应当也知道,朕推行科举,考教的不只是四书五经,更是数理知识。

这些考题的难度,比起往日必须要有一定的提升,毕竟当初科举,很多事情没有进入正轨,所以朕也没有难为这些考生。

但现在,大夏立国数年,科举也来到了第二届,总不能像先前那么简单。

朕相信,虽然考题难度上升,但是以我大夏人才济济,一样会有很多人脱颖而出,为我大夏的发展添砖加瓦。”

樊虎说到这里,众人自然明白他想要做什么。他们没有任何异议,反正樊虎交代了,他们只要认真执行即可。

樊虎让他们负责出题之事,无疑是表示对他们的重视,他们自然不能辜负对樊虎的信任。

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若是这件事情办的好,说不定还能获得樊虎进一步的提拔。

——

可以说,如今重视科举的,不只是樊虎一人,如今长安城内的这些书生,他们都无比的迫切。

他们希望能够在这次科举脱颖而出,能够金榜题名。

不过,具体结果如何,还是要看他们考出来的成绩如何。

有樊虎在此,自然没有他们浑水摸鱼的机会,如果有人敢挑战他的底线,那就休怪他不留情面。

短短几天,时间飞快过去,一切都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那些书生期待着科举的到来,但朝廷一方,同样不能掉以轻心。

因为如今的科举,经过这几年时间的完善,已经不像第一次那样草率了,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

这场考试实在太过重要,关系到无数人的命运,此刻赶来长安城参加科举的这些读书人,也很明白这个道理。

没有谁敢心生懈怠,除非说,他们并不打算入仕为官。每个人的选择各不相同,这倒也无法强求。

可以说,最近这几天长安城内的这些读书人,倒是格外努力。

不管他们在其他地方是否懈怠,此刻他们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了,正所谓临阵磨枪,不光也亮,总得做点什么。

或许他们此刻的努力,就能为他们带来一线机会,这也是尚未可知之事。

转眼间,便是来到了科举前一天的晚上。在各家客栈之中,都已经住满了人,毫无疑问这其中的客人,绝大多数都是前来参加科举的考生。

有人群聚集,他们面露振奋之色,显得有些激动,虽然说科举尚未开始,但是他们的内心,却难免有些惶恐。

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正因为他们知道科举的重要性,才会如此认真,才会如此紧张。

如果他们当真熟视无睹,不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那就不会这么紧张了。

有人激动的说道:

“诸位,明日就是正式科举了。如今长安城内,聚集考生众多,也不知有多少人能够金榜题名,我等又是否能够在那榜单之上,真是令人蠢蠢欲动啊。”

旁人听得此言,不由得哑然失笑,接着说道:

“兄台所言极是,这场科举比起第一届科举,只会更加激烈,我等想要金榜题名,那就必须全力以赴。

我们为了这次科举,准备了两年时间,这次机会自然不能错过。谁强谁弱,就在考场上见真章吧。”

众人皆是斗志满满,没有人甘心就此失落,在最终结果出来之前,他们唯有全力以赴,以此证明自己的能力不弱于人。

而在众人中,有着一道身影,他正是先前在一处读书会中的马兄。

至于他的全名,则是马周。

此刻马周面露唏嘘之色,他回想自己这一路上过来的经历。

他的起点比一般人都更低,因为在场读书人,绝大多数都是寒门出身,可是马周所在的家庭,连寒门都算不上。

只能说是贫苦的农民。

但是正是在这起点之上,马周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学习提升,他的才华已经胜过很多人。

可就算如此,他想要获得成功,想要更进一步,依旧是痴心妄想。

因为他的起点太低了,他只是农家子弟,根本无法和世家相提并论。

那时候朝堂基本上都在世家掌控之中,马周对此无可奈何,他只能接受这样的命运,对此他多少有些绝望。

不管他才学再怎么出众,他的门第不够,就无法获得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只能成为别人的门客。

这样的生活实在是令人绝望。

然而,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天下大乱,大夏崛起,天下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变化之中,让马周看到了希望,让他拥有了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

其实在此之前,马周也完全没有料到,樊虎登基之后,竟然会厉行改革,让这天下变得截然不同。

曾经不可一世的世家大族,已经被打落凡尘,他们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张狂。

在这种情况下,寒门书生崛起,甚至于寻常百姓,一样能够通过科举入仕为官,每个人都有了不同的选择。

只要他们能够把握住机会,能够在考试中脱颖而出。

他们的人生将会截然不同。

不过,想要通过科举金榜题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前来参加科举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可以说是,天下各地的才子,纷纷聚集于此,他们皆非等闲之辈,谁也没有绝对的把握能够成功。

其实马周的想法也差不多。

最开始,他学习的自然是四书五经,但是在科举出现之后,他便是全力以赴的学习理科。

虽然他出身低微,但是他不愿让自己的未来 在他人掌控之中,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科举就是一个很好的渠道,就算这条路无比艰难,竞争也是无比激烈,但是每到最后一刻,谁又知道结果呢?

他现在能做的,就是全力以赴,他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这些天来,他没有半分懈怠。

他相信自己,已经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那接下来,便是科举考试了,或许会有许多人才,在此脱颖而出,但是谁又能确定,他不是其中一人呢?

别看马周是农民出身,但他心有鸿鹄之志,他的学识极为广博,才华极为出众。

如果不是因为他的身份,恐怕他早就出人头地了。

当然了,就算现在能够走出这一步,也不算太晚。

如今大夏蒸蒸日上,蓬勃发展,他能够成为大夏的一员,能够在其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那他也得偿所愿了。

作为大夏的一员,天下人都能够感受到,这几年时间大夏发生的变化。

恐怕谁都没有想到,在大夏一统天下之后,才几年时间,天下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百姓过上了更好的生活,天下的读书人也有了上升的渠道,包括那些工匠,也有了用武之地。

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本领,为大夏发明创造出更多的器械以及用具。

只要他们所发明创造之物,对大夏有利,能够推动大夏的发展,就能获得朝廷的赏赐,甚至于比科举更加直接。

当然了,并不能因为这赏赐极高,就觉得这件事情很简单。

任何一条路想要登峰造极,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是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重视工匠。

但是樊虎却别具一格,他清楚的意识到这些工匠的重要性,或者说这些工匠掌握的技能,对大夏还是很有利的。

他要的,不是那些墨守成规的匠人,而是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开创,来发明,来推动大夏的技术发展。

如今没有人知道,这条路的终点是什么,但是樊虎却无比确信,大夏将会因此变得更加繁荣强盛。

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止大夏的崛起。

听着众人的议论,马周并未参与其中。

因为现在科举尚未开始,再怎么振振有词,也无济于事,等到考试开始之后,才是他表现之时。

他抬头看向窗外的天空,眼中满是期待,他好不容易才来到这里,机会已经摆在他面前了,能不能抓住,能不能成功,就要看他自己了。

他的家人,都在期待他能带回一个完美的结局,他自己也不想辜负自己这些年的努力。

以马周的出身,他想要取得成功,付出的东西比其他人多得多。

包括那些寒门读书人,他们被称为寒门。只是因为他们的家族曾经兴盛,如今没落了,可是他们底蕴仍在。

所以他们培养一个读书人的成本,远比农家简单的多。

而马周能够在这个起点不断向前,甚至比绝大多数人都出色,已经很不简单了。

事实上,自从马周来到长安城的这段时间,他的名声已经相当响亮。

因为他的才华极为出众,同时也擅长指点他人,很多人都曾向他请教,他也没有敝帚自珍,而是十分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