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开篇激战1860 > 第73章 兵发台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对于陈济怀的说辞,琉球王尚泰与其臣属们,自是无有不从。

如今除了仰仗陈济怀之外,面对着国家一系列的问题,他们也找不出旁的方法来解决。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日里,琉球王便在陈济怀的指导下,对琉球国的内政外交开始了整顿。

在内政上,裁汰替换掉亲日派官僚后,琉球国原本被日本人或亲日派把持的各项政务,终于重归自主。

但如今琉球国已与列国缔约通商,也由此产生了许多,如海关事务等,新的政务。对于这些,琉球人并无经验,只能由陈济怀派人协助开展。

在防务上,琉球国原本的军队,兵力不足,装备落后,战力孱弱。

在日本人长期的限制下,更是除了执行典仪、护卫、巡捕之类的任务外,几乎无实战能力,形同虚设。

因此,尽管首里城和那霸的日军已被陆续剿灭干净,但清理琉球其他地方,收复被占的奄美诸岛,以及今后琉球的防务,就只得依靠商团的力量。

在外交方面,琉球国完全没有开展近代外交事务的经验,所以由陈济怀帮助其建立机构,逐步学习办理,也成为琉球唯一的选择。

至于陈济怀所说的三件要务,自然也需由其指导完成。

其中,发给列国的照会,和代行征伐的授权,相对好办一些。无非是明确主旨和行文模式后,由琉球的文臣自行撰写,审验合格也便成了。

最重要的《琉球驻防协定》,则基本上出自陈济怀之手了。

在最后定稿签订后,这个协定瞧上去,却更像是一份琉球国的单方声明。因为签署的双方,一方为琉球国,另一方却只有陈济怀的画押。

直到后来,在陈济方加盖了两江总督关防后,才算是让这份协定看起来更像那么回事儿些。

不过这些并不影响协定的效力,因为在其文中有述,此协定内容在签署后,即行生效,无问署者为何。

这也开创了,陈家兄弟在无大清朝廷的授权下,私自缔约的先例。

《琉球驻防协定》的要旨有五项。

其一,明确了琉球国永为中原天朝的属臣,并接受中原为其提供的庇护,其内外一切政务也要接受中原的指导。

其二,为保卫国土臣民,琉球国诚请护商民团来国驻防,并授予其,代为征伐的权限。

其三,商团来琉球驻防,所需兵额多少,是否增减,何时增减,皆自行决断,并由琉球国提物资供给养和兵饷。

其四,商团来琉球驻防,所需占用土地和设施,在知会当地官府后,由当地妥为安排。驻防地域内一切事务,由驻防商团自行管理。

其五,商团帮助琉球国编练新军。

再过了几日后,陈济怀统领的远征舰队,已经彻底控制了琉球本岛。

他一面帮着琉球君臣稳定局面。一面又四处派出军力,收控周边的其他岛屿。

同时他还派遣了“九华山”号巡航舰返回上海,向国内传递琉球这边的消息。

并且要求后方,向琉球加派人员和物资,协助琉球开展建设,也准备下一步进军奄美。

陈济方得知远征琉球大获成功,十分高兴。对于四弟的要求,他也是全力支持。

其实,在他这边,也正在筹备着一场军事行动。他要派军出征台湾。

台湾的局势,已大为好转,本无需商团再出军增援。

在陆上方面,日军侵入台湾的兵力,不过三千六百多人。

起初,日军讨伐生番的过程比较顺利,也没有付出多大的人员伤亡。

但在随后企图长期占领时,日本人难耐台湾的瘴气,出现了十分严重的非战斗减员。

因此,在到达台湾近两个月后,日军在台兵员已降至不足三千。

这还要算上,那些已经病倒,待死不活的人头。所以实际能够参加战斗的日军人数,比这个数字还要低很多。

反观大清这边,李鸿章派来增援的淮军精锐,已经入台,共计十三个营六千五百人。福建方面组织起来的战力,也达二万五千余人。

陆上的兵力对比,大清这边已占据了绝对优势。海上亦是如此。

前面已经说过,日本在台湾就那么几艘破船。船政水师这边,则有十余艘新舰,完全可以对其碾压。

而且,此时日本人还并不知道,陈济怀已然掌控了琉球。

这意味着,台湾的日军与日本本土的联系已经被切断,增援和补给都不会再有了。

即使日本也可以选择绕开琉球,但等他们得知了琉球那里发生的事情后,估计更多的该是想着如何集中力量守护自家沿海了。

海陆皆有如此巨大的优势,清军收拾起在台的日军,当会比陈济怀在琉球的行动更加容易。

然而……清军的各位高级将领们,想的却不是一鼓作气,消灭侵略者。

沈葆桢虽然答应过陈济方,不再主动与日本人交涉,但他在心中仍然寄希望于日军能够自行退走。

他毕竟是位文臣,主动决战的勇气不足。这也是千百年来,中原王朝文臣领兵的弊病。

沈葆桢也确有为难之处。李鸿章派来淮军,说得豪气十足,但在话里只提“协防台湾”。

淮军将领,为了保存实力,也不愿真就上阵拼杀。

至于福建之兵,虽然人数众多,但却是临时拼凑起来的。能有多大战力,沈钦差心中没底。

在海上,沈大人虽是大清海防的积极倡导者,但并不是海军专家。

他不懂得应该如何发扬舰队的作用,只把监视、转运,当成其主要任务。

因此当刘步蟾、林泰曾、邓世昌等年轻水师将领,屡次请求主动出战时,皆被上司驳回。徒令这群船政学堂毕业的青年才俊们,顿足叹息。

就这样,在各方面的实力都明显胜出的情况下,清军却自己放弃了主动。只是在外围,远远的监视、防范着日军。

这种毫无血性的做法,可是气坏了陈济方。

所以他要整顿商团兵马,赴台湾上阵杀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