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开篇激战1860 > 第254章 英王登基观舰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经过多年来以沙俄为假想敌,全力进行的有针对性建设,到了1901年至1902年的时候,华夏至少在军力上已经处在了略为占优的位置。

但是这种优势若想一直保持下去,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预计从1903年起,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各主要路段将陆续修通。

到了那时,沙俄在向东方的兵力运转和后勤保障上,将逐渐突破一个又一个瓶颈,变得越来越便捷且经济。

届时,其在东方的经营,以及基地与防御设施的建设,也将步入快车道,完整度和规模都将加速提升,愈发有利于展开防御。

在此情况下,随着北疆各地悬外的时日越久,收复的难度就会越大。

至于沙俄船台上那些正在建造的新战舰,华夏倒也可以用新的造舰计划予以赶超,只不过由此引发更为长期化的军备竞赛,也将遗祸无穷。

上述这些,让陈济怀领导下的华夏政府,在内心中充满了焦虑。

尽管新建立起来的共和国,十分需要稳定和过渡的时间,但是经过深入的综合考虑之后,陈济怀等人最终还是选择了更为激进的决策。

就这样,在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安定国内,又抓紧处理了内政外交上的要务之后,华夏国防军终于又开始了北进的行动。

在这个过程中,国防军虽然并未与沙俄军队发生直接的接触和摩擦,但依然令沙俄在所觊觎的地盘不断缩水的情形下,感到坐立难安,终于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

其实在此时以及之前的沙俄,在东方还是多少有些外强中干的,其所拥有的实力同胃口和表现比起来,并不相称。

因此,沙俄也希望能将可能发生的冲突,拖延到对自己更有利的时期,所以一度对华夏采取了略为温和的态度,甚至在最初时忍受了国防军的北进。

但沙俄君臣的心里终究是明白的,以妥协的姿态并不能换来他们想要的东西,华夏也不会傻到给他们留下更多的时间。

再加之国内沙文主义情绪的助推,以及对东方人的蔑视导致的自大心理,沙俄终于下定决心要以强硬来扞卫自己在东方的利益。

如此一来,在世人眼中,华俄之间发生一场大战,似乎已经不可避免。

而且双方接下来的行动,也都是在朝着这个方向推进的,剩下的就仅是冲突会在何时开始的问题了。

就在东方的局势,一天比一天危急的这段日子里,列国之间关于这场日益临近的战争而展开的外交活动,也在频繁上演着。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依然是英国。

1902年5月底,那场撼动大英帝国根基,成为其日不落霸权转折点的第二次布尔战争,终于结束了。

英国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高昂的代价,造成了高额的战争开支和重大伤亡。还因其在战争中的暴行,在欧美遭到千夫所指,陷入了外交的孤立。

在由战争引发的困境之中,本就年迈,又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忧心忡忡的维多利亚女王,于1901年初病逝了。

女王的死,同这场战争一起,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战争虽然已经结束,但被严重削弱的英国却不得不痛定思痛,重新审视自己,审视整个世界。

权衡利弊之后,英国从此被迫放弃了“光荣孤立”的政策,开始了全球范围内的战略收缩。

他们将部分海外势力范围,转托给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白人自治领,而将本身的战略重心转回了欧洲,集中到了英国的主要对手身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战争中,有一些年轻人活跃在其中,在南非的历练将帮助他们,在未来成长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

其中包括,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即后来被印度人尊崇的“圣雄甘地”。

还有就是,未来成为英国海军大臣和首相的,在此战中曾经被布尔人俘虏的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虽被削弱,但其核心利益是不会轻易放弃的,也仍然是这个世界上最具实力的国家之一。

因此,同这个盟友协调好立场,对于即将投入到一场影响国运的大战之中的华夏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1902年8月,为了庆祝维多利亚女王的继任者,新英王爱德华七世登基,一场盛大的观舰式在斯皮特黑德海域举行。

这场海上盛典,以英国最新锐的“堡垒”级战列舰首舰“伦敦”号为总旗舰,皇家海军和前来观礼的各国军舰铺满了整个海域。

在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华夏战舰的身影,国防军海军为了此次阅舰,派来了“安徽”号和“江西”号两艘国造万吨级一等巡洋舰。

华夏在此战争临近之时,派战舰远赴欧洲,除了彰显与英国间的友好,展示自身实力和风采之外,更是在进行一场战前最重要的外交活动。

而最后得到的成果是,现在的英国虽然不愿也无力直接投入到战场中去,但作为华夏的盟友,英国仍将以其巨大的影响力和底蕴,遏制沙俄的盟国加入战团。

并且在承诺会全力给予华夏各种支持的同时,英国还将想办法,尽量降低沙俄从海外得到援助。

能够得到英国这样的态度,华夏已经很是知足了。

毕竟英国人说得很对,华俄双方皆有盟国和盟约的约束,若出现多国同时参战,就会出现连锁效应,可能导致一场全世界范围的大混战。这种局面太过危险且难以掌控,确实应该尽力避免。

与英国态度十分相似的,是华夏的另一个盟友美国。而且四年前曾得到两江帮助的美国人,支持的态度更为坚决。

主要盟友都已表态,让陈济怀等人心中稍安。

到了这时,既然道理都想通了,该做的内外准备也都差不多了,那就不必再有什么犹豫,毅然决然的向前进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