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开篇激战1860 > 第363章 建设世界一流的舰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63章 建设世界一流的舰队

华夏在把飞机应用于直接作战方面,其实是滞后于其他军事强国的,甚至一旁的日本都在这方面先行了半步,暂时抢到了前头。

但是,拥有着日渐厚实的工业基础,华夏发展作战型飞机并无什么困难,从一开始就起点很高,进步迅速,一点也没有落后于人。

海军方面,则在装备作战型飞机之前,便较早的考虑到了如何让飞机伴随舰队活动的问题。

于是挑选购入了两艘6,000吨级快速货轮,并在1913年时完成改造,将其作为水上飞机母舰,用以在海上行动中,为舰队提供侦察和观测等空中支援。

此后,随着N-1916型水上飞机的列装,国防军的水上飞机母舰也就很自然的又具备了攻击敌舰的能力。

欧洲的战事如火如荼,参战各国皆全力以赴,以至于各自的海军建设受到了很大的干扰,造舰活动多被放缓,只有一些相对容易建造的,战场上急需的舰只,才得到优先的考虑。

相比之下,欧洲以外的国家受到的影响就要小很多,这些国家如华夏和美国,还有日本,其海军就拥有了相较欧洲同行们更好的发展良机。

可巧的是,这三个国家之间,还在这一领域中存在着互相角力的关系。

对于华夏共和国的创立者们来说,昔日旧帝国的有海无防,门户洞开,外寇径直而入的景象,依旧历历在目。

往事不堪回首,也绝对不能让黑暗的历史重演,这成为他们心底坚定的信念。

正所谓,怒海浮舟应有竟,艨艟争雄岂无凭,唯有建设并保持一支世界一流的舰队,才能真正的做到保卫万里海疆,扞卫国家的海上利益。

因此华夏的历任领导者和各界人士,皆对海军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国防军海军也始终能沿着正确的道路,有条不紊的不断前行,如今已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海上力量。

综观华夏海军,其拥有着鲜明的特色。

其一,是实力雄厚且装备十分均衡,没有明显的短板,这与国防军海军正确的发展思路是分不开的。

其二,则是舰只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舰队主力始终保持着最新锐的状态,这又是国防军基于华夏自身的实际国情,而做出的选择。

作为一个陆上大国,又没有众多远离本土的海外殖民地,华夏因此没有必要维持一支臃肿的海军,反倒是在不断裁汰掉相对老旧的舰只后,可以节省出许多人力和维护资金,投入到“追新”的活动当中。

故而,华夏海军的总体规模只被控制在世界前五的水平,但实际的战斗力却不容任何排在其前面的国家小觑。

总而言之,国防军海军一直以来所坚持的建军原则,就是维持一支规模适合,又新锐精良,且均衡全面的舰队。

根据这个原则,从1915年10月起,新一批次四艘二等巡洋舰相继开始了建造,并计划在1918年6月全部建成后,替换四艘“杭州”级舰。

这四艘新舰被依次命名为“北京”号、“开封”号、“保定”号和“昆明”号,属于同一级别,依旧被分配给雷州、胶州、钦州和大连海军造船厂各建造一艘。

说来华夏海军巡洋舰的发展轨迹,也是有些与众不同。

依照《大舰队计划》,国防军应保有二十八艘二等巡洋舰,这个数量对于缺少海外殖民地的华夏来说,似乎有些偏多。

盖因华夏的海岸线实在是漫长,跨度又十分巨大,需要巡护的海疆很是辽阔,而小型巡洋舰则是担此任务的最佳选择。

同时,与英、法等国家大量装备的用于巡视殖民地的巡洋舰不同,华夏的小型巡洋舰还要在战时执行高强度的作战,以及保交破交任务,设计的立足点,首先放在与敌方舰只进行海战上。

以“北京”级为例,其虽然出于成本上的考虑,未继续沿用“沈阳”级的强悍火力,而是恢复到沿舰体中线安放五门单装1905年型50倍径152毫米炮的主炮配置。

但“北京”级为了提升战斗性能,在机动性方面进行了很大的改进。

动力系统采用驱动双轴的两套齿轮减速式蒸汽轮机,配以八座最新型专烧重油的水管锅炉,总输出功率65,000马力,设计航速33.1节,以15节航速可续航5,000海里。

“北京”级在外观上采用飞剪型舰艏,高干舷长艏楼船型,拥有前后两座三脚桅,和纵列双烟囱的舱面布局。

舰体全长151.2米,宽13.7米,吃水4.5米,排水量4,470吨,舰上编制为388名官兵。

在防护方面,穹甲式装甲甲板的最大厚度为40毫米,侧舷装甲带的装甲最厚处为85毫米,水线以下部分则最大厚55毫米,横向主舱壁的装甲最大厚度为60毫米。

指挥塔装甲的最厚处为100毫米,主炮塔的装甲最大厚度为85毫米。

舰体水下部分采用了双层底,和优化水密隔舱的设计。

五座主炮塔的摆放方式与“成都”级无异,此外“北京”级另装有两门1914年型50倍径76毫米高射炮。

还装有1909年型50倍径76毫米炮,和1904年型50倍径57毫米炮各四门,两舷分别有一座三联装1911年型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因战争导致全球物价的整体上扬,“北京”级二等巡洋舰的建造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单舰平均造价超过了235.2万华元。

接下来,从1916年3月起,到1918年8月止,华夏海军又建设了六艘潜艇,编号从“S31”号至“S36”号。

这六艇同属“S31”级,由海军的大连和钦州两厂各承建两艘,雷州和胶州两厂各建造了一艘,单艇造价约87.7万华元。

“S31”级潜艇的设计,是在“S19”级的基础上开展的,除了完全符合远洋作战的要求,还为了提高性能,进一步的大型化。

全长为82.3米,宽7.6米,水面状态下吃水4.5米,排水量1,230吨,水下状态时则将近1,600吨,艇上编有官兵57人。

艇上武器包括六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艇艏四具艇艉两具,共备有十二枚鱼雷,以及前甲板上的一门1904年型45倍径100毫米甲板炮。

“S31”级采用双轴推进,水面航行时使用两台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和进行充电,总功率3,200匹马力,设计航速15.7节,以10节航速可最大续航8,500海里。

水下状态的“S31”级,依赖两台电动机推进,总功率1,500马力,最高航速10节,低速最多可连续航行65海里,最大潜深约7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