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价不到170美刀的腾飞主机,通过这个渠道之后,摇身一变,身价直接翻了N倍!
据说最高能够卖到500美刀!
天知道这东西是怎么这么贵的。
就连方默在得知之后,都感觉不可思议。
可这东西就是这么昂贵。
后来鹰酱没办法。
为了避免走私,就只能硬着头皮放开腾飞主机的销售。
这也是为什么现如今的腾飞主机的销量越来越多的原因。
主要是这个年代的Vcd、dVd仍旧十分昂贵。
pS2当年能够卖出1.5亿台,也是因为可以替代Vcd、dVd的功能。
如今腾飞也加入之后,并没有和pS2平分市场,而是直接领先一步,成为最大的赢家。
为什么这么说?
就在腾飞嘉年华的开幕式之后,腾飞主机的销量已经突破1800万!
直接超过了pS2!
成为本世代目前销量最高的游戏主机!
让索大法一阵气结。
但又能怎么样呢?
这一次就算是想要去阴腾飞,也因为腾飞低廉的售价而被无视。
废话。
就算是有关税,腾飞主机的价格也要比其他主机便宜。
所以哪怕再黑,也根本黑不动。
关键是,腾飞主机的性能是绝对够用的。
而且不论是软硬件,腾飞主机都不逊色于,甚至远远超过本时代的其他主机。
这自然也就越发让人无法割舍。
而且关键是服务态度。
随着腾飞的入局,服务态度也就成了腾飞主机一直被津津乐道的点。
毕竟腾飞在硬件、软件上虽然不逊色于其他主机,但受限于成本的缘故,到底还是显得有些简陋的。
既然商品简陋,那就服务来凑。
腾飞的售后服务是几家里最全面的。
同时也是反应最快的。
费用什么的也很公道。
所以哪怕这1800万销量里出现了一些产品质量问题。
但也会很快处理完成。
属实是体验感拉满了。
也因此,腾飞主机在便宜+售后服务态度等因素的加持下,能有1800万的销量就真的很可以理解了。
禁不了,又扛不住。
自然有人联合在一起,妄图给方默一记狠得。
但可惜,腾飞目前的主要业务都在九州。
而想要在九州范围内去动方默……
除非方默现在弄出了什么罪大恶极的案件。
否则想都别想。
要不是方默早早自污,恐怕早就引得别人接手腾飞了。
没办法,有些事情不上秤只有四两重,上了秤千斤重。
要不是因为赵瑞龙和项家帮忙,方默早就被人吃干抹净了。
就算是如此。
赵瑞龙也一直摇摆不定。
毕竟方默太有钱了。
谁看了不想咬一口?
但方默通过各种方式,间接给了国家近500亿美刀的外汇。
而此时此刻,国内的外汇储备,一共也才1600亿。
换句话说,方默自己就援助了官府近三分之一的外汇储备!
这也就是千禧年。
这要是放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时候,那个时候是国家哪怕亏钱都要外汇!
甚至为了外汇宁愿亏一些!
现如今虽然没有那么紧迫了。
但是额外的外汇越多,对于国家越有好处。
所以方默在上面,是挂了名的。
只要他自己不作死,就没人能动他。
赵瑞龙自然也不行。
不过这一次方默动的蛋糕太大了。
以至于就连首长也忍不住向方默打电话询问起了细节。
好在方默早就有所准备。
而且也好在方默并不是要吃独食。
其实早在之前的几部武侠剧的改编版本时,夏默除去关注剧本之外,也只是投资了一部分。
并没有过多干涉其他事情。
夏默天使投资人的称呼,也随之出现。
有许多项目,受限于资金无法进行拍摄。
就比如之前的《方谬神探》。
这部戏其实其他各方面都不错。
就是有些时候,有的台词感觉就跟舞台剧一样。
弄得观感十分别扭。
经过夏默给出的建议,剧本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
修改之后,原本的意思没变。
但是戏剧冲突更强,而且舞台剧的那种抢词式对白也改变了一些。
至于其他的什么腾飞游戏、腾飞玩具的,首长并没有说。
显而易见的。
现如今国内唯一能够和腾飞掰掰手腕的,也就只有个别几家。
而这几家,也大多有作品登陆了腾飞主机。
就算是没有登陆腾飞主机的,也必然登陆了Stm。
没办法,现如今的Stm,绝对可以说的是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不错的影响力。
其实主要是这东西是免费使用的。
而且会员系统,又让每个人的库是独一无二的。
如果只是如此,那也没什么。
但是如果加上“家庭”模组呢?
方默的“家庭”,选用的是旧版本的家庭模式。
然而就算是如此,对于现如今的玩家来说,Stm平台也是极其重要的社交软件。
只要找几个单独类型的“家庭成员”,那么所有人都可以玩到所有游戏。
如此一来,腾飞主机的爆发式增长的用户秘密也就彻底暴露无遗。
然而虽然如此,却没有人能多说一句废话。
为什么?
方默为了弄腾飞主机,前后砸了将近600亿美刀。
只是四家芯片厂+主机厂,就不止500亿了。
更何况是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
普通公司,别说600亿美刀了,就算是600万红钞都舍不得拿出来。
导致这个时代的国内游戏往往发展起来十分困难。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成本、预算问题。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导致国内游戏界发展不起来。
而任何事情,都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游戏业这个巨大的风口市场。
单纯依靠其他行业的自救,显然是活不长的。
想要赚到钱,就需要打通上下游。
大到具体的机器,小到一颗螺丝钉。
这些都需要有着专人负责。
也就是俗称的行业生态。
游戏、动漫、漫画、电影、有声书……
这些东西可以完美形成自循环。
前世动画电影再次翻红之后,业内却进入了一个十分让人感到无语的场景。
几乎所有的动画电影特效师,都被游戏行业挖走了!
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行业相关。
这些行业本来就没太大的技术壁垒。
跨行也是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