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关之外战火再起,寇殄的五万精兵排列整齐,对面的义军也差不多是五万。但是,大天王唯一担心的是火器营到现在还没有赶到,缺少打击敌人的利器,他有些心虚。
寇殄同样也是感到心虚,他的官军人马看着五万多,可是能战的还不到一半,又加上如今朝廷已亡,皇帝都上吊死了,军心不稳是最大的担忧。可是,他的探马报回来的消息又让他迟迟不肯投降,因为义军在京城拷掠大臣,又不给附近的百姓赈济。特别是从南边传来的消息更为可怕,大天王秘密的召集了三个最大的流寇首领,在一个山谷中以万炮齐发的阵势,把这些流寇消灭了。现在的大天王看似已经得了天下,然而其流寇思想根本没有丝毫的改变。寇殄已经是三代为官了,对这些很了解,流寇再怎么一时厉害,也不是入主天下的人。所以,他自己反复与幕僚们商议,要给先帝发丧,然后召集各地勤王之兵,从东关出,夺取天下。到时候他就是国家重臣,他心里更想如前朝的很多重臣一样把持了朝政,或许还能黄袍加身。
但是,大天王对他在京城的府邸严加保护,对他的父母也是丝毫不侵犯。这又使他有了一点幻想,毕竟以他的这一点人马,要想与势力正盛的大天王开战,几乎没有任何胜利的希望和可能。故而,他在东关只是严守关卡,对大天王派人送来的抚慰粮饷收下后也不做过多表示,还在东关等待观望之中。得到大天王带着号称二十余万的人马前来,他也心虚了,虽然幕僚们预计大天王的可战之士不会超过五万,但是他的人马可战之士只有大天王的一半。
此刻,大天王明显是带兵来战的,寇殄不敢马虎,也把自己的的三万多精兵全数排列在东关城外的一片空阔的沙石地上。此时的大天王早就心中怨恨不已,从京城出发后他又派了好几拨人到寇殄这里劝降,但是没有作用。所以,到了东关他毫不客气的摆出了决战的阵型,看到寇殄竟然也带着全部人马迎战,马上向风雪帅说道:“火器营一时半会儿的赶不到,但是我看寇殄的火器也不多,立刻组织对东关军展开有力的攻击!你要一战让他们就胆寒!”
风雪帅马上传令全军准备冲锋。
瞬间,两边的人马开始了毫不留情的冲杀。两军大战了两个多时辰,沙石地上已经是尸横遍野,东关军毕竟人马略少一点,已经有了败退的迹象,只是寇殄派了督军,拼命的抵挡着大天王人马的进攻,也杀了几个后退的人,这才算是稍微稳住了阵脚。但是,看来也维持不了多久。骑在马上的 寇殄焦急的看着西边的那座高山。
就在义军快要胜利时,忽然天空中起了一道莫名其妙的大雾,把两军笼罩其中。忽然,从西边传来了一阵阵隐隐的战鼓声,这一下把大天王等人吓的不知所措,那边是东关与东虏接壤的地方。
猛然,西边尘土飞扬中,冲出了无数精骑,向着义军猛烈冲击。义军本来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只有一点力气可望战胜寇殄的官军,此时冲过来的骑兵战力惊人,对着义军全面进攻。义军瞬间就崩溃了,在东虏骑兵的冲击下迅速败退下去。原来,寇殄早就发现大天王将对他采取断然措施,于是不惜出卖了自己做了汉奸,与东虏秘密联络,但是东虏很狡猾的先让他与义军死磕,到两军都筋疲力尽时才以十万精兵突然冲出来,对义军造成毁灭性打击。
东虏人马快速进击,把义军杀得大败。大天王迅速传令后撤,这一撤就再也无法止的住了,一天之内连退五十多里地,直到通州才摆脱了东虏和寇殄的追击。进了通州,大天王刚喘了一口气,就得到探报,敌军也趁夜继续对义军进行追击,前队先锋距离通州只有三十多里。大天王在通州本来只有一千多人,现在溃退下来的人马也只有两万多,面对精锐的十几万东虏兵,和寇殄的几万人,根本无法抗衡,于是带着所有人连夜向连州退却。到了连州,总算得到探报,追兵拿下了通州已经人困马乏,于是在通州休息,只派出少数人马对连州方向警戒。
大天王马上派人把战败的消息传回了京城,同时向蓟州和洛州调兵,准备在连州附近挡住追击。薛雨相立刻对大天王进言道:“如今我军大败,如果再调人马来,军心也是极为不稳定的,看来只有继续后退,避过敌人的锋芒,找机会再与他们展开决战。据风雪帅送来的报告,这一战我们损失了三万多人,目前只有不到两万能战的人马,面对十几万的敌军,士气低落,先回京城再图良策吧。”
大天王沉默半晌说道:“只好这样了,你带着我的旨意先回京,风雪帅带着尚能一战的人马殿后,五更时全军继续后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