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迎上师大人归来!”
我刚到石柱山顶,就听高草丛中窜出五族少主的声音。
我看着拔草而出的五人,不论实力高低,皆有所提升,开口笑道:“好,十年间你们也没闲着!”
“上师大人请!”
朱无算在五人中实力并不是最高的,但这种场面活显然他最合适。
我看着朱无算店小二似的笑脸,倍感亲切,还未寒暄两句,却见曹无伤已经打开了芥子洞的空间法阵,我不再停留,大步跃了进去。
石柱山内,十年间几乎没什么变化,但与周围的景物不同的是,这里的妖修明显比我之前来的时候,额,精神多了……
但凡生灵,只有有了希望,才能长久持续的修炼下去,不论人族妖族。
五族少主径直领我到芥子洞,芥子洞前,五族族长除了未归的曹云野都到了,他们和老山羊已等候多时,我也不说话,只示意秦长老等人进入洞府。
五族少主已被打发走,芥子洞还不是他们能够随意出入的地方。
我简单听取了秦长老对石柱山中这十年来情况的介绍,一切按部就班,有条不紊,族中又新添了六名完全化形的结丹期妖修,其中就有辛娇,简直不可思议,这其中当然主要是郑燎这些年炼丹的成果,但辛娇的实力跨越之大,惊呆了所有人,我本想叫她来见见,奈何她已经闭关两年了,原来她实力增长过快,境界不稳,险些走火入魔,这才不得已放下修行,闭关只为稳固境界。
石柱山中另一位闭关未出的妖修正是千手,自我那日走后他便开始闭关,十年仍未出关,我有预感,千手出关之时,恐怕就该进入元婴期了!
没什么可说的,这些年石柱山最大的动作反而是建立了那三条常驻的传送法阵,这些曹云野在鬼藤谷时已经给我介绍过。
秦明等人也向我询问了一下妖盟的情况,说来惭愧,我对妖盟事务从没上心,只好将自己的少量见闻和宋嫚姝、郑燎给我介绍过的内容拿出来应对一番,谁知秦明等人竟听的津津有味……
也是,这支妖族是当年上师前辈在短期内“揠苗助长”起来的,他们实力虽不弱,但一直消息闭塞,见识有限,形势所迫之下,不是龟缩在青蒙山,就是现在还藏匿在这石柱山内。
只说一点,郑燎这位曾经的一代丹王,他们听过恶来和胡搏的汇报后,上上下下竟没有一丝反应,要不是我明白告诉他们这件事不要再扩大传播,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这其中的干系,以至于他们知道的也不算晚,可丝毫没有传开,还局限在除了胡搏、恶来之外的五族族长以及千手、老山羊,这些当初听过的妖修耳中。
从这点来看,至少从对修仙界的阅历上,秦明等人比宋嫚姝差得远,有点过于闭塞了,或许这也是他们当初能被我和郑燎轻易说服的原因之一吧!
交代完本就不多的事,我当夜便决定入主九气灵宫中的“元阳殿”闭关,九座殿宇内供修炼的密室都差不多,之所以选择这座,是因为元阳殿距离铸器殿最近,我若有所感悟,便可以最快赶往那里,几座顶级器炉在那,必可祝我事半功倍,我心中隐隐有种感觉,这次的收获,必然与炼器一道有关……
元阳殿内空无一人,这里已被列入禁区,在我出关之前,只有五族族长会每日来此巡视。我径直走入一道木门之后的密室,开始了我的闭关修行。
我做事习惯先易后难,这便先从老鬼给我的五行搬运术开始,这部讲究借用天地间五行灵力的法术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十分容易上手。
一般以“五行”二字命名的法术都是一套,一般修士最多修习其中与自身匹配的三种属性的法术。
五行搬运术主要分为九层三个阶段,我越看越觉得这部五花八门的法术定是某位散修前辈的杰作。
前三层可使施法者将自身属性无限转换为当前所在环境中最多的五行属性,比如在山林之中一般是木属性最为充裕,江河湖海自然为水属性最多,荒漠光山自然是土属性……当施法者修炼完五行搬运术的前三层,便可将自身灵力属性最大限度的与环境属性相统一,之后这部功法便有一套高明的五行遁术可供使用,不管是金木水火土,运转起来便可在相应的环境中如鱼得水、身法速度极快,这可比我之前练的那个逐风神行术快多了!
五行遁术不但能提高身法速度,而且相对与其他增加身法速度的法术更加隐蔽,几乎与环境融为一体,灵力波动极小,但五行遁术也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越是初期,遁术的启动速度越是缓慢,最主要原因,便是他要转化自身的灵力属性,就算练通九层,也需要数息时间才能办到;第二个是周遭环境千变万化,有时一瞬间的迟滞便是云泥之别的结果……
但五行搬运术遁法的这两条缺点对我而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部功法本是为单一属性的修士所准备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提高身法,五行遁术只是附庸,这个稍后再说……我五灵同修,又身负五行轮转大法,五行转换对我而言简直如臂使指,特别是这种转换不为伤敌,仅是为了改变自身灵力属性,我敢说这天下间除了五行宗弟子,没有什么人能比我更快的转换五行属性了!而就是五行宗弟子中,也不是人人身具五种属性灵气。
当这部五行搬运术修完第六层,便具备了一项新的能力——五行探查,这是一种远程大范围的探查能力,这个不同于炼魂术的元神感知探查,五行探查可以让施法者在不动用炼魂术的情况下,将自身最大限度的融入周遭环境,大范围远程感知灵力波动的异常,以达到勘察灵脉、寻宝、追踪、暗哨等目的,可以说除了施法繁琐、实用性上局限一些,跟元神探查相比,效果十分接近,而且消耗更小。
当然,五行探查永远不能像元神探查那样,根据元神强弱范围无边无际,修为高深时,可做到可视化,但对于低阶修士来说,五行探查还是十分值得修习的一项法术,特别是我这种五行属性齐全的。
我跟着老鬼知道了太多炼魂术的禁忌,尤其面对未知的对手,如果实力悬殊还大意施展炼魂术,一旦被对手伤了神识,那便再难翻身了,这一点上,五行法术就没那么多禁忌了,就算你破了我的法术,一般也伤不到我的人。
当我将五行搬运术修完第九层的时候,终于掌握了这部功法的终极目的——召唤五行傀儡。
傀儡可以根据施法者的心意,完成一些简单的攻击防御行为,当然根据这部法术名称的字面意思,五行傀儡多半主要是用来做一些承重搬运的力气活,这还真让我,明明理所当然,可还是始料未及……
可能我在妖族中待的时间长了,忘记了原来人族修士原本体力有限,当今天下天下气修、剑修是主流,人族体修并不比炼器、炼丹的多多少……这部五行搬运术,对于散修来说,至少在元婴期以前,还是十分实用的法术。
我原本五行齐全,五灵同修多年,再加上五行轮转大法的加持,这部五行搬运术我只用了不到五年时间便修炼完了九层,不但如此,我还结合五行轮转大法改进了其中的不少关窍,使其更加匹配我的情况:
在五行转换的速度上,我现在已经能将五行属性的转换速度缩短到一息之内,这个时间还会随着我修为的提高而大幅缩短;
在五行感知术上由于我五行齐全,因此不受环境变化所局限,在特殊情况下,这套探查法术比我的炼魂术更加适用;
反而是五行傀儡术对于现在的我用处不大,五行傀儡移动速度尚可,但其他动作并不灵活,一些精细的动作更是难以做到,再加上它的躯体并不比筑基修士强多少,注定临敌时它的用处不大……
这部傀儡术在我手中还是加强了不少,比如我可以一次召唤出多具傀儡,还可以同时驱使金木水火土五种属性的傀儡,而且随着我自身实力的提升,五行傀儡也会变得越来越凝练坚固,今后或许也能够做一些精细的动作,我今后若是能将五行轮转之力嫁接到五行傀儡身上,对敌之时或有奇效。
另外,这项五行傀儡术也让从来没有接触过御灵法术的我,窥见了一些御灵术的基础。
我终于放下了五行搬运术的修炼,目前我已经从中得到了五行遁术和五行探查两项能力,还获得了不少在五行轮转上面的感悟,接下来的日子,我便开始从品丹法会上郭擎铁为我解释的五行之力——“生帮克泄耗”中,对照《七脉玄图》,从新推敲五行轮转大法,待我参透了这一点,或许就能迎来进阶的契机。
我最初从《七脉玄图》中领悟的五行轮转大法,看到了五行属性的灵气之间,相生相克的法理,我的五行轮转大法便是对于“相生”、“相克”两种力量的运用,再加上郭擎铁的指点做补充,有了这个基础,天下任何五行相关的法术我便能一眼便知道个大概。
比如五行搬运术,便是五行“生、帮、克、泄、耗”之中同属性相“帮”之力的运用;而最早影响我对五行之力认识的功法“五行屏障术”则是对五行相“克”之力的运用,我便是由此改变了“金钟罩衣诀”,包括领悟五行轮转之法,并创出“五行法罩”……
但按五行宗郭擎铁的说法,五行相生和相克只是五行中五种力量中最极端的两种,另有五行相帮、相泄、相耗之力存在。
五行同属性之间存在相帮之力很好理解,即使我没有融会贯通刚学的这部五行搬运术,我对于五行同属性之间的相帮之力也早有体会,天下功法,修士之所以选择和自身灵根属性相匹配的,便是同属性“相帮”之理。
但我对于五行之间“相泄”和“相耗”之力实在难以通透,十年间时而感觉懂了,时而又疑惑,更别提运用到功法中去了。
我实未想到,本以为自己凭借在品丹法会上的那点领,可以让自己在这次闭关中有所突破,可惜知易行难,练会五行搬运术之后,我在五行轮转大法上毫无寸进,十年之久……
难道是那十年的炼器太过仓促,以至于我错过了精进五行轮转之法的最好时机?
嗨!即使是这样,我也不后悔,让我一直带着歉疚和遗憾修行,那也不是件好事,
现在虽然我还是对宋月庭、宋明园的死心有不甘,但好在已经帮助宋嫚姝治好了伤势,心中总算少了一些牵挂,以后的事,今后碰上息背居再讨回来便是。
我在五行轮转大法上已经突破无望,反而杂念渐生,连回来之前郑燎甩给我的《日月人和心经》都翻了两遍……
修行绝不能钻牛角尖,十年时间既然毫无头绪,那便先放下,否则恐有走火入魔的风险,距离和五行宗的约定还有五年时间,我或许还能从炼器的角度在他们的道场上讲点什么。
我对于五行宗的邀请其实十分看中,天下间能对我五灵同修的功法给出答案的怕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让我讲道一事纯属扯淡,我能讲个什么东西?我之所以厚颜接下郭擎铁的五色碗盏,纯粹是想抓住接近五行宗的机会,窥探五行轮转之法的奥秘,至于虚名,我岂会在乎?
只求真让我登台讲道那天有点话说就行了……
一个深夜,我悄然出关来到“铸器殿”,这里本就偏僻,自从千手闭关之后一直无人出入,闭关之前我也交代秦长老,这里也是我可能来的地方,因此“铸器殿”和“元阳殿”都是暂时禁止族人接近的,秦长老等人发现我出关却未找他们,就知道我在这里了。
既已出关,我一时兴起,想起了五行感知术,便闭上双目,将自身灵力属性转换为周围最浓郁的金属性……很快我就发现,这铸器殿内除了各种灵力大小不一定炼器材料之外,最为突出的便是这几座器炉了,虽然我现在离得很近,但我相信,即使我身在百里之外,只要我的灵力足够,也与我现在感知到的一般无二。
忽然,一座五行齐全的器炉引起了我的注意,正是我一次次跟千手来时见到的那座,唯一由上师前辈存留在这里的器炉,奇怪的是,这座器炉虽然五行齐全,可灵力强度上远没有其他几座器炉的灵力波动大,当年上师前辈将其放在这里却没有带去青蒙山,难道是因为它“太弱”么?
不对,天下五行齐全的器物没有一样是平凡的,多是人有意为之。我收起法术,缓步走向这座器炉,仔细摸索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