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数日后,曹操率主力军队返回许昌。

他留下于禁,率领几万人驻守南阳郡东北地区,并开始迁移百姓,收拢逃避躲藏起来的流民。

当然,最简单的办法,还是把这一块的地盘交给了颍川世族,尤其是那些被魏延欺压过的世家,把这边的田地分给他们,以作安抚。

那些贪婪的世家,自然会带着农户过来开垦。

至于是否安全,一来有着家族中在曹操手下任职的人的保障,二来他们自己又不来南阳郡。

第三嘛,富贵险中求的道理,他们也是懂的。

士颂这边,等到曹操退军,自己也返回了襄阳。

一面清点这次的损失,让各支主力部队从地方郡兵,新兵营中,选取优秀者,补充进入部队。

另外,还有血战一夜,存活下来的“敢死营”的百姓,也都士颂整编进入了各支部队。

对于这三个多月以来,自己征关中钟繇,抵御曹操南征的拉锯战中,牺牲的各支部队的将士,郡兵,民团百姓,再加上被曹操屠杀的百姓,清点下来,少说有十万多人。

给各家的抚恤金,失去土地的百姓的重新安置,这些工作,即便是有刘巴牵头,带领各级文官们,处理安抚和迁移规划。

士颂的心中,也对那些百姓有些牵挂,他不止一次,隐藏身份,跑去到流民营中帮忙。

毕竟,在士颂心中,这些人信任自己,希望自己能给他们公道,但自己却无能为力。

为了自己事业的发展,甚至已经和曹操和谈,他们的仇,短时间内,是报不了了。

每次想到这里,士颂就感觉自己对不起这些百姓,自己辜负了他们。

士颂的心思,在他的举动中表现的一览无余。

于是杨梦茹和诸葛诗语一商议,便给武陵书院的那些大儒们写了信,让他们在武陵传语上发表一些文章,分析一下为何士颂要同意和曹操议和,为何不血战复仇。

现在负责武陵传语的人叫作梁鹄,这人便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书法家梁孟皇,以八分书法闻名天下。

历史上的他投奔刘表,后来曹操占据荆州后,他就投入了曹操帐下。

现在的他,早早就进入了武陵书院,因为他的一手好字,也被用到了士颂“发明”的活字印刷上,更是让他参与到了《武陵传语》这份报纸的编撰之中。

最早《武陵传语》是由蔡峰主管,毕竟是士颂自己的喉舌,后来蔡峰主要管理暗组去了,这种宣传事宜,士颂就交给了伊籍,再后来伊籍也上了暗组这船,《武陵传语》的主管事宜就交给了梁鹄这位书法家。

但没有想到的是,这位书法家主管《武陵传语》后,由于并没有太刻意的宣扬士颂的好,反而以较为中立的态度发布各类文章,让《武陵传语》越发的被天下读书人所接受。

当时,人们还都赞扬士颂大气,只有士颂自己心里后悔。只是木已成舟,他也不便再过多干预。

现在,梁鹄收到了士颂两位“夫人”的来信,毕竟头上顶着车骑将军府掾史的头衔,平时没怎么帮士颂说话也就算了,现在命令来了,帮帮忙当然是没有问题的。

他梁鹄也不是不知变通的人,立刻就组织人手,完成了分析,发表了文章。

分析士颂和曹操之争,士颂为何接受曹操的“议和”的原因,说来说去,最大的原因不是士颂要保留实力,不是士颂不自信,而是因为士颂怜惜百姓。

因为士颂知道再打下去,荆州的百姓会继续遭罪,会死更多的人,为了百姓,他让出了南阳郡东北地区,他明明打赢了,但还是接受了曹操的议和提议。

不管百姓心中是怎么想的,但《武陵传语》这么说了,聪明一点的地方官员也明白了上面的用意,在大家的推波助澜下,百姓也接受了这个现实。

士颂是为了百姓才同意罢兵,毕竟对付曹操,继续打下去,会损失更多的人,流更多的血。

当士颂发现了这个口风的转变后,心里更加的悲哀了。

自己变成了愚弄百姓,引导社会舆论导向的人,变成了自己最看不起的人。

但他心里也有庆幸,庆幸自己有这个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而不是被掌握在敌人手上,可以让自己可以少付出一些代价。

自己北上入关,征伐司隶的行为,到底是对是错?

士颂也和刘巴,贾诩,庞统,石韬以及刚刚从荆南赶到襄阳的徐庶等人商议过。

自己若是不去惹曹操,曹操顺利的解决了司隶境内的大小诸侯后,钟繇军团发展壮大,再配合曹操自己在兖州和豫州的主力军团,曹操还会让自己在鲁阳驻军,威胁颍川吗?

所有人都认为,即便是自己不去打关中,曹操一样会打过来。

就如同历史上的这一年,曹操第三次征张绣,把张绣继续向南赶,只能依附于刘表。

这是曹操要确保许昌安全,必然会进行的一次小规模战争。

自己主动出击,结果玩砸了,损兵折将,丢失地盘,当和历史上的张绣刘表比起来,自己把防线维持在了宛城和博望城一线,也算是一种隐性的胜利吧。

何况,自己虽然损失不小,曹操一样也损失不小。

钟繇兵团的主力没了,司隶成了空架子,曹操的精锐主力,一场血战之后,也打没了不少,对曹操后续的发展,只怕影响不小。

何况自己虽然让出了南阳郡的东北,但自己找曹操要了回扣,汝南郡的南部,自己是不会客气的。

现在的汝南郡,情况很是复杂。

汝南郡最早在袁术的统治下,但现在袁术被曹操赶走了,跑去了寿春。

汝南郡名义上归曹操所有,但是汝南的世家们似乎并没有接受曹操的统治,更像是名义上尊奉朝廷,实际上在进行自治的地区。

而且正是因为汝南郡的这种特殊情况,黄巾军余党,以及里面的一些盗匪流寇,也都聚集于汝南郡,占据城池。

《三国演义》里面,刘备在丢了徐州之后,就是在汝南聚集人马再次起事的。

只是这次,士颂要提前去占据这块特别的地盘了。

而被士颂看中的地盘,正好便是黄巾贼余党们的势力范围。

领头的两人,正是历史上响应刘备的号召,在官渡之战时,袭击曹操后方的刘辟和龚都。

而关于他们的历史记录也有些矛盾,让这一块的地区的局面,显得越发的混乱。

《三国志》里面关于汝南黄巾贼的记录,有两段。

第一段是,建安元年的时候:汝南、颍川黄巾贼何仪、刘辟、龚都、黄邵、何曼等,众各数万,初应袁术,又附孙坚。二月,太祖进军讨破之,斩辟、邵等,仪及其众皆降。

说是这些人投靠袁术孙坚,占据地方,被曹操击败,刘辟黄邵等人都被杀了。

但是同样是《三国志》,建安五年八月,刘辟又出现了。

“汝南降贼刘辟等叛应绍,略许下。绍使刘备助辟,公使曹仁击破之。”

说是在建安五年,官渡大战的时候,刘辟这些人在刘备的蛊惑下偷袭曹操,被曹仁击败,而刘备也就是借着这一场汝南大败,进入了荆州投靠刘表,占据新野,三顾茅庐求卧龙,转变了自己的人生命运。

在士颂所在的这个时空,曹操在建安元年的时候,也南征过一次,打击过这些黄巾军。

只是那一次,黄巾军的损失没有如历史上那么大,毕竟现在,士颂的势力不小,他们跑到汝南郡和荆州交界处,曹操派出扫荡他们的曹洪,并没有把他们逼得太急。

只要他们承认曹操的中央朝廷权威,表示愿意听命朝廷中央,便没有再和他们计较太多。

至于如何对付这些黄巾军余党,士颂想来想去,还是准备先去和他们“洽谈”看看。

若是能直接招安,那是最好,可以免动刀兵。

若是刘辟龚都等人不同意,自己也不介意拿着黄巾贼的人头,去朝廷邀功。

这次对抗曹操,在荆北的各支部队都有折损,现在不方便继续调这些部队去威慑黄巾贼。

所以,士颂从武陵调来了一支特殊的部队,那就是五溪蛮营,沙摩柯所部的五千人。

由他们担任护卫,保护自己的使者顾徽,前去汝南,面见刘辟。

其实士颂心中还有一丝犹豫的,在上次关中派卫闻和西凉军谈判,结果直接被西凉军给斩了,作为最早跟着自己起兵的谋士,士颂不想让顾徽身陷险地。

但现在蒋干在益州和庞羲周旋,根本回不来,自己手下中能言善辩的人,就数顾徽了。

历史上的刘辟和龚都,因为把汝南献给了刘备,成功洗白自己的身份,让他们的历史评价还不错。

但是士颂都在这个时代生活了这么多年了,历史上的评价,和现实真人有出入这种基本概念,还是有的。

黄巾军出身的人里面,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士颂没有见过刘辟和龚都,探子收集的情报也不完善,所以士颂再三吩咐沙摩柯,一定要保护好顾徽的安全。

而沙摩柯也拍着胸脯保证,一定不会让顾徽少一根毛,士颂这才让他们前往汝南。

就在顾徽和沙摩柯离开襄阳的同时,朝廷的使者,或者说曹操的使者,来了。

来的勉强还算是士颂的老熟人——董昭。

士颂对这个人的印象十分不好,不论是历史上,还是自己这个时空中,他董昭都是一心一意帮助曹操控制中央朝廷。

历史上的他,更是帮助曹操进封魏王,在曹丕继位后,更是上蹿下跳,积极帮助曹丕篡汉的先锋。

所以在曹丕篡汉后,他一直都是曹魏朝廷的重臣。

就是这样一个人,当年自己起兵勤王时,却大言不惭地给汉献帝说我士颂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

说我士颂是第二个董卓,坚决反对士颂入关。

结果他自己,却暗中帮曹操打通关系,策划带着皇帝迁都。

每当士颂想起这些,自己都觉得讽刺。这世界,不论是在什么年代,都有这种小人,明明自己在做见不得人的坏事,却非要贼喊捉贼,污蔑他人以让自己获利。

也不知道是谁给他的勇气,居然敢来荆州。

士颂有意给这人难堪,直接让廖立带着马良,潘濬两个年轻谋士去迎接他。

这三人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这三人,都是经历过关中惨败的三人,当年惨败而归后,士颂有总结过原因,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曹操在朝廷中央的内应,阻碍了荆州军入关的时机。

若是士颂可以在起兵勤王的第一时间入关,后面曹操根本就没有抢夺献帝的机会,更别说会让荆州军元气大伤了。

而曹操在朝廷最大的内应,就是这个董昭。

这次董昭顶着朝廷使者的身份来荆州,其实更是想要表达,他来荆州宣读的圣旨,其实是曹操的意思。

“且看他曹操,葫芦里面卖的是什么药了。”

士颂的眼皮不停地跳动,预感到这个董昭,只怕又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