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我上朝穿龙袍,李二人麻了 > 第177章 父皇,儿臣来接你出宫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7章 父皇,儿臣来接你出宫了!

玉贞闻言,好奇地抬起头,双眸中带着一丝疑惑:“考试?不知是何考试?”

李承乾见她上钩,笑意更浓:“这考试嘛,说难不难,说易也不易。”

“就是要考验你如何取悦于本宫,让本宫心情愉悦。”

玉贞听了这话,脸上立刻飞起一抹红霞,瞪大眼睛看着李承乾,假装生气地低下头去。

李承乾哈哈大笑,走上前去轻轻抬起玉贞的下巴,迫使她与自己对视:“本宫很喜欢你害羞的模样,继续。”

玉贞被他说得脸色羞红,瞪了他一眼,把头转向一边,不再理睬。

心中,却是暗骂自己怎么这么不争气。

堂堂高丽公主,被人家逗得面红耳赤。

李承乾见状,哈哈大笑之余,亦向床榻走去。

她心中一阵慌乱。

在轻纱的掩映下,她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中,一切都变得如此不真实。

然而,当她躺在太子身边时,她才真切地感受到这一切都是真实的。

李承乾轻轻揽住她的肩膀,低声在她耳边说道:“不必害怕,本宫会好好待你的。”

他的声音温柔而坚定,让玉贞心中的恐惧稍微平复了一些。

“还请太子殿下……怜惜。”

……

翌日清晨。

朝霞初绽。

李承乾去上朝了,走之前已下旨。

太监踏碎晨露,匆匆而来,尖声宣旨:“太子殿下有旨,高丽玉贞公主贤淑仁德,温婉可人,特封为美人。”

言毕,满宫皆惊。

玉贞亦感意外之喜,裣衽而谢。

消息如风,迅速传遍宫廷内外。

武曌得知此事,嘴角微扬,泛起一抹深意的笑容。

即命人准备厚礼,欲送往玉贞公主处。

她轻声对侍从道:“将此礼盒送往玉贞妹妹处,言我祝贺她晋封之喜。”

侍从领命,小心翼翼地捧起礼盒,快步前往玉贞公主的居所。

武曌又唤来另一名宫人,细声吩咐:“晚间设宴,邀玉贞妹妹共膳。”

“务必精心准备,不可有失。”

宫人应声而退,武曌则静坐于琴音袅袅的宫室中,心中暗自盘算。

……

与此同时。

朝堂之上,庄严肃穆。

李承乾身着龙袍,端坐于龙椅之上,威仪赫赫。

诸臣工垂手而立,静待太子发话。

长孙无忌越众而出,手持玉笏,躬身启奏:“殿下,科举诸事宜已紧密进行,考院现已建成落地,规模宏伟,设施完备,足可容纳千余学子,各地学子已纷纷入住,秩序井然,学问之风甚浓。”

“考院内设有讲堂、寝室、膳堂等,一应俱全,学子们日常起居、温习功课皆在其中,环境幽静,宜于读书。”

“譬如讲堂,宽敞明亮,桌椅齐全,可供百人同时听讲。”

“寝室则分四人间与六人间,床铺整洁,被褥厚实。”

“膳堂内陶锅碗瓢皆备,提供学子自行做饭,确保学子们有足够精力攻读。”

李承乾点头赞许道:“善,科举乃大唐选拔人才之重要途径,务必确保公平公正,选拔贤能。”

说至这般,李承乾语气微顿,笑颜道:“也是时候安排父皇与学子们同吃同住了!”

此话一出,朝中文武百官无不汗颜。

本以为当初不过是一句玩笑话,却是没想到太子殿下还当真了!

长孙无忌微微颔首附和道:“臣已着人详细规划了行程与居所,确保学子与陛下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数日,深入体验士子之生活。”

李承乾颔首,沉稳问道:“所择之学子,是否皆为我朝杰出之士?”

长孙无忌答:“正是如此,臣已精选品学兼优之士,他们既能代表士子之风貌,又能与陛下进行有意义的学术交流。”

李承乾闻之,面露赞赏之色:“赵国公考虑周全,此举不仅能让父皇更贴近士子,亦能激励学子们勤奋向学。”

长孙无忌继续说道:“关于住宿与膳食,臣已命人准备妥当。”

“陛下所居之处,既不失皇家威严,又兼顾了亲民之需。”

“膳食方面,将依照学宫日常,确保陛下能真实体验学子们的生活。”

然而,朝堂之上,却有一些人,有些不愿。

礼部尚书司徒典闻之,蹙眉而言:“此举虽善,然陛下安危,岂能轻视?”

“万一有不测,何以对天下?”

刑部尚书陈立身亦点头附和:“司徒大人所言极是,陛下乃万金之躯,这万一要是出了什么差错……”

吏部尚书蔡玄感更是急切地补充道:“若是有心人趁机作乱,该如何是好?”

长孙无忌听后,沉吟片刻,缓缓道:“诸公所虑,诚为有理。”

“然陛下此举,意在体察民情,了解士子疾苦,此等亲民之心,岂可因噎废食?”

正当众人议论纷纷之际,李承乾微笑道:“诸卿所忧,本宫岂能不知?”

“只是父皇此举,意在亲政爱民,彰显我皇家与士民同心。”

“本宫已安排锦衣卫暗中保护,确保父皇万无一失。”

司徒典闻言,面色稍霁,却仍忧心道:“太子殿下,此事非同小可,万一……”

“司徒大人,”李承乾打断他,神色坚定,“本宫明白你的担忧,但请放心,锦衣卫乃我朝精锐,个个出身于长林军麾下嫡系,必能确保父皇安全,且此举对于凝聚士心,意义重大。”

长孙无忌听后点头赞许:“殿下所言极是,我等应支持陛下此举,同时严密保护,确保无虞。”

众臣听后,虽仍有顾虑,但见太子与赵国公都如此说,便也不再多言。

此事遂定,朝野上下,皆期待此次陛下与学子们的亲近之举,能开创一代亲民新风。

待此事落下,长孙无忌又奏道:“殿下,东宫太子妃之选,亦是国家大事,关乎皇室血脉与未来。”

“此事亦需早早定下,以安东宫之心,稳朝野之望。”

李承乾闻言,眉头微挑,轻笑道:“赵国公,父皇宫中,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之位尚虚,东宫太子妃一事,何必急于一时?”

长孙无忌听后,面露难色,斟酌词句道:“殿下,太子妃乃未来国母,其选不可轻忽。”

“早日册封,既可安定人心,又有助于东宫之稳固。”

李承乾却是不以为意,摆手道:“本宫知道大人们都是好意,但本宫认为,太子妃之选,需慎之又慎。”

“不可因一时之急,而误了终身大事。”

群臣闻之,皆是面露难色,彼此相视无语。

他们心知太子殿下所言虽有理,但太子妃长期虚位,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长孙无忌见殿下坚持,也不便再劝,只得躬身道:“殿下所言极是,臣等自当遵从。”

“只是,此事还需早作打算,以免日后仓促。”

李承乾点头,微笑道:“赵国公放心,本宫,心中有数。”

“待到时机成熟,自会禀明父皇,择贤淑之女为太子妃。”

群臣见状,虽心中仍有疑虑,却也不敢再多言。

此事便暂且搁置,留待日后慢慢商议。

随后,李承乾目光转向兵部侍郎萧冕,正色询问道:“萧侍郎,关于大都督李积出征倭寇一事,准备得如何了?”

萧冕出列,恭敬回应:“启禀太子殿下,关于出征倭寇之决策,已经彻底定下。”

“万事俱备,只待吉时便可率军出征。”

“此次征战,臣已将战地大小权宜悉数交于大都督李积。”

李承乾颔首,示意萧冕继续。

萧冕接着道:“在军事策略上,臣已与李积大都督深入商讨,制定了详尽的作战计划。”

“大都督将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战术,以应对倭寇之狡诈多变。”

“再者,”萧冕继续举例说明,“在兵力调配方面,臣已按照大都督的要求,精选了精锐之士,组成了强大的征战军团。”

“李积大都督将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配兵力,确保每一场战斗都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李承乾听后,点头赞许:“萧侍郎与李积大都督的配合,本宫甚感欣慰。”

“此次出征,务必全力以赴,争取早日凯旋。”

萧冕躬身道:“殿下放心,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辱使命。”

……

退朝之后。

长孙无忌、房玄龄等重臣跟随李承乾,前往崇文殿探望圣上。

他们穿过重重宫门,来到崇文殿前。

李承乾轻轻推开门扉,一眼便望见父皇正坐在书案前,埋头苦读。

书案上堆满了卷帙浩繁的典籍。

而李世民,正全神贯注地翻阅着一本厚重的史书。

笔尖在纸上飞快地勾画着。

长孙无忌见状,轻声叹息道:“陛下竟如此废寝忘食。”

房玄龄亦点头附和:“是啊,陛下为了考过春闱,实在是辛苦。”

李承乾却是一脸戏谑,他蹑手蹑脚地走到李世民身旁,猛然出声道:“父皇,儿臣来接您出宫了!”

李世民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一跳。

他抬起头,双眸中血丝密布,显然已是疲惫不堪。

然而,他的脸上却露出了一丝勉强的笑容:“高明,辅机,你们来了。”

李承乾看着父皇那憔悴的面容,强忍住笑意,正色道:“父皇,您已经两天两夜没合眼了,身体要紧。”

“儿臣是特地来接您出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