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是时!

大唐!

朝堂之上。

气氛庄重而肃穆。

李承乾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如炬,审视着殿下群臣。

临近科举考试的前一天。

诸事需定。

他深吸一口气,沉声开口。

“明日便是科举之期,考试事宜,今日务必一一落实。”

李承乾缓缓说道,声音在朝堂内回荡。

群臣齐声应诺。

李承乾继续说道:“考试之时,本宫欲采用‘糊名法’,遮住考生名字,以防舞弊之风。”

“此举意在确保公平,让每一位考生都能凭真才实学脱颖而出。”

此言一出,群臣中响起一片诧异之声。

此法新颖,前所未闻,令人惊奇。

这种“糊名法”,能确保阅卷之公平性,使考官仅凭答卷之优劣,而非考生的身份背景,来判定成绩。

此法的实施,无疑有利于客观评卷,公正选拔人才。

而且这糊名法,还能避免考官因人情、偏见等因素影响评分。

让每一位考生都凭真才实学竞争。

确保公平是最重要的。

朝班中。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作为本次科考的主、副考官,更是一脸惊叹。

此策竟能巧妙解决科举中长久以来的难题!

如今,天下学子云集长安,各展才华。

然其中,不乏家境殷实、名望显赫之辈!

他们声势浩大,支持者众。

近日来,春闱尚未启幕,然已有络绎不绝之人,百计千方,欲通过各方门路,以求在科考中得利。

江南士林之中,更有德高望重的长者,不辞辛劳,亲笔书信,远道而来。

直送至他们的府邸。

信中所言,大抵皆是自夸其家门子侄才华出众,如何才华横溢,如何学富五车。

而后,便是恳请他们在科考之时,能对其子侄高抬贵手,尽量给予好评,或是放宽评判之尺度。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三人,对此均感头疼不已。

为此事,他们已多次上书太子殿下,表达困扰与无奈。

本以为,时间紧迫,明日就是春闱,只能顺其自然,照旧开考。

却不料,殿下在关键时刻,竟能灵机一动,想出如此高明的策略!

听闻此计,三人皆为之振奋。

这糊名之法,真乃神来之笔,妙极!!

如此一来,那些企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谋求好处之人,必将无处下手。

科举考试的公平性,也将得到极大提升。

寒门士子亦能凭真才实学脱颖而出!

真是大快人心啊!

此时此刻,三人不由得对李承乾的英明,佩服得五体投地。

太子殿下竟能洞察至此等细微之处,足见其用心良苦,真正为天下学子着想。

他们对殿下的细腻心思与远见卓识感到由衷的敬佩。

同时,也对即将到来的科举考试充满了期待。

李承乾微微一笑,继续说道:“考试过后,本宫欲亲自策问面试合格之考生,以此增加考试的严格性,亦让考生感受到光荣与尊重。”

此言一出,朝堂上响起一片赞同之声。

闻听太子殿下所提之科举新法,许多臣子面露惊愕,心中波澜起伏。

遮名科考。

此等举措已然新奇!

然上殿面试,更是前所未有!

想象一下,那些经过层层选拔的学子,有机会直面太子殿下,接受垂询,此等荣耀,非比寻常。

群臣们心中明了。

这不仅仅是一场考试,更是一次对学子们才学、风范、气质与性格的全面考量!

朝中诸公,哪个不是阅人无数?

他们深知,能在文武百官、三公九卿面前,依然保持气定神闲,对答如流的学子,必定是真正的才学之士,而绝非那些沽名钓誉之辈。

再者说,由太子殿下与群臣共同面审。

这无疑是对学子们最大的肯定与鼓励。

此举不仅能让科考的含金量大大提升,更能激发学子们的斗志与热情!!

包括几位国公在内,群臣们对李承乾的提议感到震惊。

他们望着太子殿下,眼中充满了敬意与期待。

纷纷开口拜道:“殿下英明,此举定能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

夜色已深。

考院之内。

李世民躺在榻上,心潮难平,辗转反侧。

竟是夜不能寐!

近日来,他埋头苦读,孜孜不倦。

只为明日之春闱科考。

然学问如山,浩渺无垠。

纵使他贵为天子,亦感力不从心,白发渐生。

焦虑之情,溢于言表!

每晚,更是辗转难眠,身心皆受巨大压力之折磨,形容日渐憔悴。

而且,明日便是科考之日。

然李世民心中却无半点底气!

春闱所涉之功课,他自觉已领悟六七分,然剩余三四分却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令他心生无奈。

他叹息不已,想当年自己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何曾想过,今日竟会为区区科考而苦恼至此?!

长夜漫漫,李世民心中的焦虑如潮水般汹涌澎湃。

他终于明白,天下学子所竞争之位置,乃是从万人丛中脱颖而出、从四书五经中提炼真理之有才之士方能胜任。

这些人皆为大唐文人士林中的佼佼者。

而自己这个皇帝,在学问一途上却远远不及。

想到此处,李世民不禁黯然神伤。

他曾自诩文治武功、千古一帝,然今夜方知自己差得远矣。

他心中的无奈与挫败感交织在一起,化作一声声长吁短叹,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

所谓皇帝,他现在算是苦楚难言。

自己每日重压如山,却仍需在学子面前装出镇定之态。

甚至,还需时常鼓舞勉励众学子。

尽管他们在他面前恭敬有加、谦逊知礼。

然而,李世民内心却是慌乱无措。

几乎是每时每刻,都在倒数着时间,焦虑不已,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此刻,他反而头脑一片空白,抬首望月,眼神空洞无光。

犹如死刑犯面临处斩前的惶恐与无助,那种饱受折磨的心情,实难用言语形容!

他长叹一声,心中默念:“明日春闱,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啊!”

焦虑之情,溢于言表!!

内心深处,是无法掩饰的慌张与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