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的子夜,月光被天狗啃噬得只剩一圈血边。
苏阑音握紧小满的手站在傅公馆地窖中央,面前那架施坦威钢琴的七个琴键正泛着幽蓝荧光。
“妈咪,我害怕。“小满锁骨下的蝴蝶胎记与琴键共鸣般闪烁,“那个爷爷说...要我的血才能开门。“
苏阑音将女儿护在身后,看向被铁链锁住的傅父。
老人浑浊的眼球突然转动,机械地重复着:“钟摆归位...血钥启封...“
地窖门被轰然撞开,傅溟川持枪冲入,身后跟着浑身是血的顾淮安。
“整个公馆被包围了。“顾淮安吐出口中血沫,“是日本陆军特别行动队,带队的是——“
“小林原二。“傅溟川冷声补充,目光落在父亲身上,“您当年在南京做的事,该清算了。“
傅父突然剧烈挣扎,铁链哗啦作响。
墙上的老式收音机自动开启,传来沙哑的日语广播:“...帝国陆军将于今夜零点实施'樱花绽放'计划...“
顾淮安脸色骤变:“是毒气攻击!他们要用小满的胎记频率做引爆信号!“
钢琴在这时自动演奏起来,《月光》第三变奏以诡异的节奏响彻地窖。
小满突然挣脱苏阑音的手,梦游般走向钢琴,胎记的光束与琴键射出的七道激光相连,在墙上投影出一幅上海地图——
七个红点正在外滩、十六铺码头等重要位置闪烁。
“来不及了。“傅溟川扯开衬衫,露出心口处的陈旧疤痕——那形状赫然是半只蝴蝶,“阑音,记得白薇说的吗?胎记要成对才能激活。“
苏阑音猛地想起白薇临终时的话:“傅母当年为保护我们母女...“她颤抖着触碰傅溟川胸前的疤痕,当两人的皮肤相贴时,疤痕竟与小满的胎记同时大亮。
地下室深处传来齿轮转动的巨响,一道暗门缓缓开启。
腐臭的空气涌出,里面整齐摆放着七具孩童骸骨,每具骸骨的锁骨位置都嵌着银制蝴蝶标本。
“这是...“苏阑音胃部痉挛。
“前六个密钥载体。“傅溟川声音沙哑,“我母亲发现的秘密,所以她必须死。“
教堂钟声敲响十一下时,他们冲进了圣依纳爵教堂地下室。
彩窗折射的血月光下,苏婉莹正将针管刺入傅父的脖颈。
“住手!“苏阑音举枪射击,子弹却被突然出现的沈清歌用折扇挡下。
“惊喜吗?“沈清歌撕开人皮面具,露出的竟是白薇歌厅里那个女招待的脸,“夜莺从来不是一个人。“
傅父在药剂作用下剧烈抽搐,突然用日语嘶吼:“钟摆系统启动!“教堂地面应声裂开,升起一座精密的陨石装置,核心位置正是与小满胎记完全吻合的凹槽。
“终于等到这一刻。“小林原二从阴影中走出,军刀指向小满,“帝国二十年心血,就为培育能操控陨石辐射的生物密钥。“
傅溟川突然笑了:“你确定掌控得了钟摆?“他打了个响指,傅父的瞳孔骤然收缩,机械地按下腕表按钮。陨石装置突然反转,七个红点全部指向日本领事馆。
“不可能!“小林原二怒吼,“1937年南京那晚,明明已经...“
“明明已经用药物控制了我父亲?“傅溟川拉开傅父的衣领,露出后颈的微型注射器痕迹,“军统最新研发的逆转药剂,效果不错吧?“
混战在瞬间爆发。
苏阑音护着小满躲到忏悔室后,却见苏婉莹举刀扑来。
千钧一发之际,本该昏迷的顾淮安从梁上跃下,匕首精准刺入苏婉莹咽喉。
“抱歉...“顾淮安咳着血微笑,“我才是真正的'夜莺'。“
教堂穹顶突然被探照灯照亮,十几架军用直升机盘旋而至。小林原二狂笑着按下手中的起爆器:“那就同归于尽!“
没有预期的爆炸,只有陨石装置发出刺耳的蜂鸣。小满的胎记突然脱离皮肤悬浮空中,化作无数光点涌入装置。
所有彩窗同时爆裂,在月光下形成一幅巨大的上海地图——七个红点正被逐个熄灭。
“辐射频率...被改写了?“小林原二踉跄后退。
傅溟川扣动扳机:“是母爱。“
子弹穿透小林原二眉心时,苏阑音看见白薇的虚影浮现在陨石上方,温柔地抱住了光点组成的小满。
晨光穿透硝烟时,苏阑音在教堂废墟里找到了傅溟川。
他正跪在傅父面前,老人胸口插着军刀,手里却紧握着一张老照片。
“母亲...一直知道...“傅父咳出血沫,将照片递给傅溟川,“她自愿喝下那杯毒酒...就为保全这个...“
照片上是年轻的傅母抱着婴儿时期的傅溟川,身后站着白薇。
翻过来,一行娟秀的字迹:「吾儿溟川与音儿,当如明月相照」。
“原来如此...“苏阑音轻触照片上白薇的泪痣,“所以傅母才坚持要我们订婚。“
傅父的手突然抓住傅溟川:“名单...在钟摆里...“最终的目光却落在小满身上,“这孩子...能听见亡魂之声...“
葬礼在七天后举行。
当傅父的棺木入土时,小满突然说:“爷爷说,地窖钢琴下面还有东西。“
他们在钢琴暗格里发现了一本日记,记载着1937年南京沦陷前夜,傅父如何冒死救出七个被当作实验体的孩子。
最后一页写着:「吾妻白薇,若你见到音儿,告诉她父亲从未屈服」。
“所以胎记是...“苏阑音恍然大悟。
“辐射标记。“顾淮安拄着拐杖走来,“日本人的'樱花烙'实验,想制造能接收陨石信号的活体天线。白薇女士逆转了技术,把胎记改成了屏蔽器。“
傅溟川默默将日记焚化在父母墓前。
火光中,小满突然指着天空:“奶奶和外婆说,她们终于可以安心走了。“
苏阑音抬眼望去,只见两片云朵如展翅的蝴蝶,在朝阳中渐渐消散。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夕。
傅公馆花园里,十岁的小满正在弹奏自己创作的《黎明》。
苏阑音靠在傅溟川肩头,手中报纸标题醒目:《爱国商人傅溟川向新中国捐赠全部军工设备》。
“后悔吗?“她轻声问,“放弃上海的一切。“
傅溟川把玩着那枚已经停摆的鎏金怀表:“父亲用一生守护的秘密,总算有了归宿。“突然将表链绕在苏阑音手腕上,“不过还差最后一步。“
小满的琴声戛然而止。
她转头看向父母,胎记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金辉:“爸爸说要带我们去香港?“
“只是暂住。“傅溟川抱起女儿,“等新中国的科学家完全破解陨石辐射,我们就回来。“他望向北方,“毕竟...“
“毕竟根在这里。“苏阑音接话,指尖拂过胸前的珍珠耳坠。
微风吹过,耳坠轻轻晃动,仿佛白薇在轻声应和。
钢琴声再次响起,这次是欢快的进行曲。傅溟川突然拉着苏阑音跳起华尔兹,小满笑着用脚打拍子。
阳光穿透梧桐树叶,在他们身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像极了当年百乐门舞台上,白薇最后那支独舞时的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