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杨嬷嬷把手上抱着的放到南宫煜的手上:

“公子,这是小公子,清秋手里抱的是小小姐。”

没想到南宫煜直接把儿子还给了杨嬷嬷:

“我抱我女儿。”

杨嬷嬷愣一下,哈哈笑起来:

“公子可是抱孙不抱子?”

“不是,女儿更乖巧更可爱,你看,她睡着了都这么可爱。”

呃……

不是一模一样的么?

舒太傅却是上前道:

“来,我抱抱我这重外孙。”

谢太傅也上抢:

“我也要抱抱。我家那几个,那些年都没抱过,只清柔小时候,我还抱过。”

舒太傅此时一下子哽咽了:

“我家孩子我抱得最多的,就是映荷了,可是,可是没想到后来被我搞丢了。”

于是,两个小家伙最后落入了这两位老人家的手里,抱孩子怎么抱还不会,还是杨嬷嬷一个一个的教着才抱好的。

谢太傅突然问道:

“煜儿,给孩子取名了么?”

南宫煜:

“取了,我和曦儿想了好几个名字,以前以为只有一个,现在没想到是两个。”

舒太傅却是直接对着谢太傅说道:

“我俩一人取一个,别争。”

谢太傅手上抱的是男娃,他想了一下道:

“孩子在这里出生的,昆字也不错,我也不费心思,就叫南宫昆吧。”

舒太傅瞪他一眼道:

“照你这么来,这女娃就叫南宫西?”

谢清柔在一边说道:

“咦,这倒是还可以,这两个名字也可以。”

南宫煜都没想到,自己的一双儿女的名字就这么随便的被两个大儒给随便的定下来了。

谢太傅看了一下南宫煜道:

“虽说你们远离了京城,还是应该给你爹送一封信去说一下新添了两个人的事。名字的事也就这到定下来吧。”

南宫煜却是说道:

“曦儿辛苦生下的孩子,我还是得跟她说一下,她说好才行。”

南宫煜转身回到屋子里去,舒映荷刚看了顾若曦的伤口,眼泪还挂着呢,虽说女儿的伤口合上了,但那长长的一道疤却是让她看着都痛。那红红的伤疤贯通了整个小腹部。该有多痛啊!

南宫煜进来就看到岳母在哭:

“娘,怎么啦?”

顾若曦笑一下说道:

“她看到我的伤口了。还没完全长好,待完全长好了就不可怕了。”

南宫煜也上前轻轻拉开看了一下,一样的抿紧了唇:

“曦儿辛苦了。对了,两位外祖给孩子们取了名,就以这昆西为名,男娃叫南宫昆,女娃叫南宫西,你觉得合适不?要是不合适,我们还是用我们以前给孩子取的名儿吧?”

顾若曦之前也是听说过,取名还是长辈的取更合适。现在两位外祖都取好了,而且觉得这两个名字也不错啊,顾若曦道:

“我觉得可以啊,就叫南宫昆和南宫西吧。”

不过转头道:

“那我俩给她们取个小名儿可好?你取儿子的,我取女儿的。”

南宫煜点了点头。

小两口就又商量起给孩子取小名儿的事,最后确定了,儿子就叫虎儿,女儿叫燕儿。

不管是大名还是小名,听得钟煦之都傻傻的,这是大佬们能取出来的名字么?这么随便?

顾若曦现在精神还不错,清玉给端来荷包蛋她也大口的吃了下去。

不过还是因为失血过多,吃了后躺着躺着就睡着了。而两个孩子也吃了奶娘的奶后也睡了。

不过有一点,南宫煜坚持每天把孩子放在顾若曦身边睡。

只有在要奶娘喂奶才抱出去,且,九喜和九欢会盯着这事,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让孩子在别的地方睡觉的。

因为孩子还小,两孩子又会吸收灵气,要是一不小心吸收多了,会在他的上方形成一个雾团,就怕奶娘吓着了出去胡说。

所以,顾若曦和南宫煜都要求,孩子睡觉就只能在他们屋子里睡。

谢清柔似乎是知道点什么,也同意了他们这个做法。

一家人现在的重点,就是那躺着吃了就睡的三人。

而南宫煜也分别给皇上及南宫肃写了信,把顾若曦生产的事讲了一下。

南宫煜其实知道,皇上是有派人在他带来的人中的,所以,顾若曦难产的事,皇帝那边肯定也是知道了的。

南宫肃收到信的时候,孩子都快满月了,主要是信在路上耽误了,因为送信的人青衣到了金凤府后,被宁郡王拉着去办了人差事才把信送达。

连先一步回京的南宫侠都知道了顾若曦生了,南宫肃都不知道。

收到信知道自己有了孙子孙女,南宫肃当时还是很高兴的,不管怎么说,他一向最看好的孩子还是南宫煜,现在知道南宫煜有后了,虽说和自己不亲近,但还是很高兴,大手一挥,直接就装了两马车的东西,让人送到昆西去。

同时向昆西送礼去的,还有三王府。

三王妃知道顾若曦生了双胞胎,也是让人准备了两马车的礼物,让人直接送到昆西去。

而此时,南宫煜也接到了消息,梁轩文的女儿也出生了,居然比南宫昆南宫西还要早两天。

皇帝收到了南宫煜的信后,皇帝也让小林公公送着两马车的礼物到昆西,还有皇后及太后等人赏的东西,一并都送到了昆西来。

在顾若曦出月的时候,昆西县城的所有设施都按他们设计的建好了。

连谢老爷子出来看了后都笑道:

“这应该是我见过的建得最合理的一个城了。”

建这个城用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动用了近六千人,房子是按规划好的一排一排的,全呈井字形的,所以,整个县城内是四通八达,而且以县衙为中心,四方的建筑各有特色,县城内还有一个小广场,一个湖,一个小公园。

最主要的,是整个城没有城墙,不用值守,东城门算是主要进出口,因为这里是连通到金凤的那条官道。

西城门和北城门几乎没有人往来,主要就是用来从林子里进出的。

南城门对应着城外的那条小河,所以,这里还开通了小小的航运,可以坐渡船。

虽说没有城墙,但城门口还是设下了检查来往的路引的人。主要是为了货物的进出做检查,人,没有人能偷偷从城里溜走而城主不知道的。

皇宫

皇帝看着手上的简报,一份是他派出去的暗卫传回来的。是关于金凤府那边的消息,一份是顾景春传回来的。

顾景春现在是皇上的特使,在新兴起来的昆西县去做了副城主。

是的,南宫煜上折子称,昆西县城不以县令论,以城主论。

他暂代城主一位,而副城主,就由皇上派来的顾景春担任着。

所以,皇帝现在手上有三份折子。第三份就是做为城主的南宫煜传回来的。

据南宫煜所说,整个县城经过近七个月的建设,现在已完工了,而且还附了一张关于县城的平面图回来,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整个城的运作。

除了怎么运作来,还讲了建这个城一共用了多少钱,用了多少人,用了多少石料,有了多少木料。

各种数据实实在在的在那里,新建这个城,确实用了不少的钱。

好在,这次抄秦家和拿回原来被秦家站的金银矿后,国库里已是很充足了。

皇帝也就没那么在意南宫煜修城用了多少钱。

但看过上面的介绍和报道后,皇帝心动了,他想去看看那个新建起来的县城。

只是现在南方又遇到了洪灾不说,而且还有南方的南郡国又开始屯兵在边城了,据现在还守在边城的将士报告,他们时不时的来骚扰一下这边的边防。

但据响马回来报,说是人家还在从国内往边城增兵。

原来南郡国被南宫侯爷打败后,签下了十年边境互不打扰。现在过了十二年了,看来,他们休生养性得很好了,所以空出手来了,又得知了南宫家的老侯爷死了,小侯爷又是个没用的。

这么就又来挑衅生事了。

皇帝也只有拿银子出来,赶紧筹备好物资。准备往南方支援。

可是本来南方就在洪灾之下,很多地方的粮食今年减产不只是一点半点的。就算是南宫煜那边给自己运回来了金银,但有钱买不到粮食啊。

所以,皇帝愁死了。

但是,在看到顾景春的折子后,皇帝坐直了腰杆。

“臣奏知于皇上,现昆西共开垦出良田五千余亩,今春都种下了稻谷,且今年风调雨顺,有望丰收。”

这个事皇帝知道,而且暗卫回来报过,很是神奇,据说当时那些土地本来是要用来开荒的,人都准备好了,但没想到,一通祭拜了山神后,第二天晚上,整片土地上的杂草直接被拔了不说,还被分类放好了。

暗卫都觉得很神奇,因为他们也没看到是谁去拔的草,但所有的草都拔了,而且拔出来的能做药材的草还不少,除了留用在县城外,还卖了几百两银子。

而因为南宫煜的管理,是整个县城都是一个整体来管理的。所以,这五千多亩地,除了当初拿来招呼着迁到这里居住的人奖给他们的私有地外,其他的四千多亩全是公家的地。

所以,这次丰收后,整个昆西不只是能自给自足,还能有多余的粮食,并且,还会建两个大的粮仓。

顾景春这么上报,原因很简单,他也是想挣一点名声啊。

从他来了这里后,南宫煜并没有派给他更多的活,就是让他盯着农民种地的这一块。

而且顾守贤也在这里守着,对这个儿子也是盯得紧,突然顾景春就有了一些工作上的压力了。

顾若曦又大着肚子,顾守贤让他不要给妹妹和妹夫惹事,分配给你的任务就老老实实的完成。所以,官面上来讲,这个任务是交给了顾景春了,但南宫煜还另设了一个人,就是钟煦之。

钟煦之是一个奇怪的人,文采是高,但却不想去科举。天天就研究一些自己不懂的事。

之前觉得做生意还是不错的,因为发现做生意的人,个个都是极为聪明,反应灵敏的人。

所以,他就想着去挑战一下。一战成名。

他赚到了钱了,却没有赚更多的欲望,相反,还把本来很赚钱的行当给了他认为值得的人,也就是谢清柔了。

而谢清柔收到这个生意的时候,以为是小师兄长不想管理了,所以交给她帮他管理。

反正自己也和离出来了,也就没其他的事多打理几个店而已,就接下来了。钱给钟煦之单独放了起来,但钟煦之并没有要拿回去的想法。

现在,南宫煜又交给他,让他看着昆西县这才开出来的这几千亩地的耕种的事,他又想着挑战一下,做农业也不是那么难吧。

所以,他这次的工作是管理得很认真的,看了不少的农书,还找了不少的老经验农人来请教。

虽说后来跟着老太爷他们进来的顾景春算是皇上安排进来的官员,又被南宫煜安排来管农业这一块,但钟煦之可不认他的账,所以,他认为该怎么管,就怎么安排着呢。

这些日子,他长期与这些农人一起吃,一起讨论怎么种地这些事,倒是让所有的迁进来的农人都很认同于他,都喜欢他的管理。

好在,顾景春本来就是个软的,所以,钟煦之强硬一些,他就听话,而且还得了顾守贤指点:

“人家钟先生可是谢老太爷的得意弟子,你多跟着学着点儿,他可是个长辈的,不可忤逆。”

向来比较温和的顾景春也就成了一个听话的人。

但现在眼看着丰收在眼前,他每三天一报的折子上,自然就写上了有望丰收的这个字。

皇帝看着就心里高兴了,四千多亩地的收成,就算是县衙的了,那么,自己就可以调动一部分去南方赈灾了。

但是,又据暗卫报告的,这边下种慢,要等成熟,可能还要一个月了。

皇帝又急上了。

皇帝一急,习惯性的写信告诉了南宫煜。

南宫煜收到这封信的,两只小的快二十天了。

顾若曦现在的伤口恢复得很好。失血过多因为有杨老太医在,又是喝药又是食补的情况下,她的身体恢得到了最好的状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