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跟着姓名学国学 > 第412章 汪直领西厂,开武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12章 汪直领西厂,开武举

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鸿雁离开陆地,落在树上。它如果找到一根平整的树枝用来筑巢安身,有了栖身之所,不会有大的灾祸。

这是一种高明的处世之道:居高位而自安,不骄不躁,行事平稳,则能很快找正自己的位置,无咎。

西厂的首任统领是汪直。他也是大藤峡叛乱中的瑶民后代,被俘虏后净身成为太监,因为聪明伶俐而渐得宠信,成为万贵妃的近侍。

他与王振、刘瑾、魏忠贤并称为明朝四大宦官,但他的为害远远不及其他三人,而且工作作风也大为不同。他极为敬重那些耿介忠直之人。

云南巡抚杨继宗进京觐见时,没有去拜见汪直。后来明宪宗问汪直:“来朝觐见的官员中谁最廉洁?”汪直说唯杨继宗一人而已。

又有一次,汪直出巡宣府,一众官员卑躬屈膝迎接。只有巡抚宣府都御史秦纮不卑不亢,还上奏弹劾汪直作威作福,骚扰百姓。汪直回京之后,向明宪宗连连称赞秦纮廉洁,且有才干。明宪宗把秦纮写的奏章拿给他看,汪直跪拜在地,承认自己确有罪过,且依然称赞秦纮贤能。

顺天巡抚汪霖严格按章办事,有关汪直的事情也从不特事特办。汪直最开始非常不高兴,但见汪霖始终如一,反而对他刮目相看。

他不仅看重忠直官员,而且奉旨巡边数年,表现出不错的军事才能,对稳定边地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

公元1478年,汪直奏请武举也要开科,一如文举采取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科考的办法。

中国古代的武举考试始于武周时期。

公元702年,武则天下诏开设武举。第一次武举考试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等科目。考试合格者授予武职。

此后每年与明经进士一同考试,成为常科。大名鼎鼎的中兴名将郭子仪即是武举出身。

宋代将武举纳入科举体系,并且完善了武举制度。规定了三组考试的程序,和外场考武艺、内场考策论兵书的考试办法。这意味着宋代的武举考试不能只考武力,还要考问兵法。武举历史上首位武状元产生于宋神宗时期,名叫薛奕,后在与西夏的战争中战死。

武举的兴盛是或与汪直有关。

明朝武举始于朱元璋洪武年间,考察准则与宋朝略有不同,“先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武举人如果在笔试对策中不及格,就没资格参加武试。

然而明初的军职多为世袭和军功提拔而得,武举选将只是一个补充,所以武举考试制度迟迟没有定下来,直到汪直提出建议。这种考试制度从此代代相承,直至明朝灭亡。

万历年间,武举考试曾有过一次可能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改革论争。当时,有朝臣提出设立“将材武科”,除考试马步武艺以外,还设营阵、地雷、火药、战车等考项和天文、地理等考项。

这个提议若被朝廷采纳,中国的火器发展以及天文地理学说或将出现爆炸式增长,几百年后面对西方列强时将是另外一番模样。

崇祯年间,崇祯帝因为怀疑有人作弊,在武举复试后亲自调阅前三十名试卷,钦定能挥舞百斤大刀的王来聘为武状元,授副总兵之职。王来聘成为殿试获得武状元的第一人。

明末大臣熊廷弼,曾获湖广武举乡试第一名,后弃武就文,又高中湖广乡试第一名,次年登进士。被誉为:三元天下有,两解世间无。古往今来独一份。

清朝将武举考试改称武科。清末随着西方的坚船利炮入侵,一味考察武勇的武科日益不合时宜,后被废除。

西厂的成立属于偶然事件。公元1476年,京城出现妖狐夜出的灵异案件,接着妖道李子龙用巫术蛊惑宫中太监,私下进入皇宫大内游玩,事发后被诛杀。

为防止类似的事情再发生,明宪宗从锦衣卫选出善于刺探情报的一百多人,在灵济宫外另设厂司,号西厂,以汪直为提督。

短短几个月内,西厂的权力便超过了锦衣卫和东厂,成为汪直打击政敌、排除异己的工具。

三大厂卫之中,它是权力最大的那个,也是最短命的那个。

西厂刚刚成立就连兴大狱,皇权特许,先斩后奏,不经皇帝批准接连逮捕多名朝廷大臣。内阁大学士商辂、兵部尚书项忠忍无可忍,上书奏请撤销西厂。但仅仅不到一个月,西厂重开,汪直复出。他率领西厂办下无数大案,先后将商辂、项忠等人罢职。

随着个人权势达到巅峰,汪直的欲望开始膨胀,先后得罪了自称万贵妃侄子的内阁辅臣万安、东厂提督尚铭等实权派。在他们的联手攻讦下,汪直渐渐失宠而被罢黜。

不可一世的西厂,只存在五年多即被撤销。后来的明武宗一度重建西厂,但也不过只是昙花一现。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孝宗朱佑樘的嫡长子。

朱佑樘幼年饱经磨难,在群狼环伺的后宫中如履薄冰,好容易才长大成人,十八岁时才迎娶张氏为太子妃。同年他登基为明孝宗,立张氏为皇后。朱佑樘比他父亲更加专情,他每天只和张皇后同起同居,不纳宫女,也不封贵妃美人。

皇帝一生只娶皇后一人,这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就连以爱妻惧内着称的隋文帝也做不到。

明孝宗登基不久,即下旨淘汰传奉官,由此罢黜冗官二千余人,又罢遣前朝禅师、真人及西番法王、国师等一千余人,有效节省了行政开支,提高了办事效率。

同一年,明孝宗起用以刚直敢谏着称的王恕为吏部尚书,调整朝廷用人政策,又罢斥声名狼藉的大学士万安,从此渐渐构建远小人、近君子的用人局面,从而形成令后世称道的“弘治君臣”。

明孝宗为政力求节俭而体恤民生,多次下诏减免赋税,救济灾民。明孝宗还禁止宗室、勋戚等权贵世家与民争利,有效缓和了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和日趋严重的社会危机。

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或能证明明孝宗弘治年间朝政清明而局势稳定。

之前明宪宗成化年间,以及之后明武宗正德年间,农民起义频发,而处于两者之年的明孝宗弘治年间,从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这当然不是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