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跟着姓名学国学 > 第498章 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98章 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九二:曳其轮,贞吉。

用力拽住车轮,是为了保持合适的速度和正确的方向,坚持不快不慢,不偏不倚,坚持持中守正,吉利。

戊戌变法失败的另一个原因,是错信了袁世凯。

袁世凯(1859年—1916年)出身于河南项城的一个望族。他两度参加乡试失败后,投笔从戎,成为一个大头兵。

朝鲜发生壬午军乱后,袁世凯随军平乱,表现出色,得以留在朝鲜帮助朝鲜人训练新军。后又在甲申政变中指挥清军击退日军,保住了清政府在朝鲜的宗主国权力,因此受到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器重,委任他负责管理朝鲜政务,遏制日本和沙俄对朝鲜的渗透。

甲午战争结束后,清朝掀起维新变法、救亡图存的风潮,袁世凯作为变法派受到光绪帝召见,提出十二条西法练兵的主张得到光绪帝的支持。

1895年12月8日,袁世凯正式入主天津小站,以五千名北洋军为基础,又招募二千余名步兵和三百多名骑兵,开始编练中国首支新式陆军。期间加入了康有为、梁启超发起的强学会,从此被维新派视为同志。

袁世凯制订了一整套近代陆军的招募、组编、训练、教育和将官任用培养制度,强调练兵的科学性、严格性和合理性。他既不急于求成,也不过于按部就班,而是在招募兵源方面张弛有度,在训练新兵方面缓急得宜,逐渐将这支部队发展成为清末陆军主力。

他从天津武备学堂中挑选学生担任各级军官,从中发现和培植了一批亲信将领,其中比较着名的有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曹锟、张勋等人。这五个人几乎都是民国时期着名的军阀,先后出了三个中华民国总统,一个国务总理。

在袁世凯步步为营地谋划下,北洋新军逐渐成为他个人的政治资本。

戊戌变法期间,以光绪帝为首的维新派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矛盾日益尖锐。面对保守派的强大压力,维新派将成功的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

继愚蠢的推荐重用伊藤博文之后,康有为做出了另一个令他后悔终生的判断。

他轻率地判断袁世凯已被打动,于是胆大包天地委托谭嗣同密访袁世凯,请他动员新建陆军包围颐和园,控制慈禧太后并杀死直隶总督荣禄。

没有一兵一卒,便竟然妄言兵变,这简直是胆大包天。

且不说慈禧太后身边守卫重重,无法突破,瓜尔佳·荣禄也绝非初具规模的北洋军所能撼动。他的女儿瓜尔佳·幼兰是慈禧太后的养女,也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生母。他自己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位高权重,关键他还兼容兵部尚书、卫戍部队步军统领,都城的军权就掌握在他手里。

但袁世凯居然面不改色,满口答应了谭嗣同的要求。然后他稳坐天津小站,按兵不动,隔岸观火观察风向。

果然,维新派还没来得及开展军事行动,或者说只要袁世凯不动手他们就不可能发动兵变,慈禧太后已抢先入宫临朝训政,罢黜了维新派。

变法本就这么宣告结束,慈禧太后并无意进一步惩罚维新派。但是,被康有为寄予厚望的袁世凯见维新派失势,迅速倒戈,向荣禄告发维新派密谋发动兵变。他的背刺直接导致光绪帝被软禁于瀛台,康梁二人出海逃亡,而戊戌六君子被当街诛杀。

袁世凯城府深沉,深谋远虑,稳稳地掌握着自己的命运小车轮,趁机踩着维新派的尸骨实现了人生大超越。他很快由小小的工部侍郎升任山东巡抚,成为一方封疆大吏,这一年他四十岁。

此时,曾国藩、左宗棠已经故去,李鸿章被逐出总署,赋闲在家,在声势上能够和他抗衡的汉人大臣,只剩下张之洞(1837年-1909年)。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中,张之洞的科考成绩是最好的。他十四岁中举人,二十八岁高中探花,他的仕途走得比袁世凯更加扎实沉稳。

1889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期间多次代理两江总督。他十分重视湖北、江苏的教育,在任期主持修建了由北京芦沟桥至汉口的京汉铁路,先后组建了武汉大学的前身自强学堂、华中农业大学的前身农务学堂、武汉科技大学的前身湖北工艺学堂以及南京大学的前身三江师范学堂等等,推动了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同时他主持筹建了钢铁联合企业汉阳铁厂、湖北兵工厂和湖北织布局。

建成后的汉阳铁厂包括炼钢厂、炼铁厂、铸铁厂大小工厂十个、炼铁炉两座,招聘了三千多名炼钢工人和一千多名采煤工人,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

张之洞在鄂十七年,力主开新学、兴实业,使湖北成为晚清洋务新政的核心地区。

作为晚清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张之洞是维新派的支持者。

据说张之洞担任湖广总督时,梁启超曾到江夏拜访他。张之洞出了一副上联: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这个上联暗藏玄机。江、河、淮、济四水以长江排在首位,春夏秋冬四季以夏季排在第二,江夏合称,谁是第一、谁是第二,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梁启超却巧妙对出了下联:三教儒在先,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先,何敢在后!

儒佛道三教中以儒为首,天地人三才以人居末位,梁启超以儒人自居,客气地说自己何敢在先,何敢在后!

这个传说故事中的对联很工整,听起来很提气,但听听就好,因为真假难辨。

张之洞真真切切地支持过维新运动,但是非常注意分寸尺度。

当年康有为组织强学会,张之洞个人捐银五千两充作会费,并欣然出任上海强学会会长。他与光绪帝的老师翁同龢成为强学会的两大强力支柱。但是,当慈禧太后勒令光绪帝关闭北京强学会,他果断刹车停止对强学会的捐款。这一点,他比袁世凯光明磊落许多。

湖南巡抚陈宝箴在湖南掀起维新运动,大力办厂、改革教育,并先后创办《湘学报》《湘报》,张之洞对此大为支持。但是当《湘学报》刊载关于孔子改制和鼓吹民权思想的文章后,张之洞再次刹车,他致电陈宝箴说《湘学报》议论悖谬,应当停止发行。

在戊戌变法运动中,张之洞也算比较活跃的人物。杨锐和刘光第在他的举荐下得以任军机章京参与要政,他自己一度奉调进京赞助新政,后因湖北沙市发生焚烧洋房事件而未能成行。

戊戌变法失败后,张之洞试图挽救他的得意门生杨锐而未果。

袁世凯和张之洞对待维新派的态度迥然不同,但当北方掀起义和团反帝运动时,两人态度出奇的一致,主张坚决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