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跟着姓名学国学 > 第501章 新文学革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24

    +
  • 恢复默认

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无论世事如何变易,君子一如既往持守正道。他们带领大家共渡难关,如同阳光驱散乌云,光照大地万物,带来光明的未来。

1916年8月,李大钊呼吁中国的新文艺要像欧洲一样,为自我觉醒之绝叫,以惊破众人之沉梦,成为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的先声。

第二年正月,胡适在《新青年》第二卷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首举文学革命的旗帜。他提出文学历史进化观,认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今日之中国当造今日之文学。他提出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并指出中国新文学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陈词滥调、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陈独秀紧接着发表《文学革命论》。他正式喊出文学革命的口号,提出要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文学革命大旗从此竖起,掀起我国历史上空前伟大而彻底的文学革新运动,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

如果说陈独秀和胡适是文学革命的重要倡导者和推动者,他们的理论和主张为文学革命奠定了基础,那么鲁迅先生就是文学革命的伟大前驱者和实践者。

他通过小说、散文和杂文创作,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他的文学作品如《呐喊》《彷徨》等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极大推动了白话文的普及和应用。

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樟寿,浙江绍兴人。他十二岁时,进入晚清绍兴府内的着名私塾三味书屋,跟随方正而博学的私塾先生寿镜吾求学。第二年,因祖父坐罪入狱,父亲重病,家道中落,举家避难于乡下。周樟寿每天为父亲出入于当铺和药店,尝尽世态炎凉。

1898年4月,周樟寿考入江南水师学堂,改名周树人,四年后以优异成绩赴日本公费留学,同行者有厉绥之和钱均夫同。

厉绥之是鲁迅先生的挚友,他是中国第一代西医,后来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由国人自办的医学专门学校浙江医学专门学校,被誉为中国西医学教育之父。

钱均夫是着名科学家钱学森的父亲。

在日求学期间,因观看日俄战争教育片而深受刺激,周树人决定弃医从文,试图以文学发出呐喊,惊醒铁屋子里的人们。

鲁迅,是他从事文学创作中最常用也最有名的笔名。

鲁迅的小说以启蒙主义的创作为目的,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他用独特的视角,始终关注着病态社会里知识分子和农民的精神病苦,深刻地拷问人性和灵魂。

鲁迅的杂文犀利而直击人心,极富批判性,常在惯有思维之外另辟蹊径,打开全新的思路,达到神圣的戏谑化和高雅的恶俗化。

他的散文中却隐藏着难得的温情和人情,如《朝花夕拾》对于童年、青少年时期的回顾,他对藤野先生、范爱农、寿镜吾先生和长妈妈的描述,充满着令人动容的情感色彩。与《朝花夕拾》相对的,却是《野草》中的朦胧、沉重和诡异,充满着一种奇异的艺术张力。

鲁迅先生是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他一生追求民主,通过文学创作与封建旧思想旧文化作着坚决的斗争。

作为二十世纪的文化巨人,他代表着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他的小说建立了中国小说的新形式,他的散文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他创作的杂文如匕首和投枪,成为批判的武器;作为现代中国的民族魂,鲁迅先生的精神深刻影响着时代,至今仍鼓舞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