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这里高楼汽车,你给我说是大唐? > 第222章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2章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平壤城,一座雄伟的宫殿内。

群臣叽叽喳喳的讨论着,如同菜市场一般。

荣留王也并未像往常一样,端坐在王位上,而是来回踱步。

焦急之色爬满他整个脸庞。

“王上,是战是和,您拿个主意吧。”

下方有人躬身问道。

“战,拿什么战?”

荣留王仿佛找到宣泄口一般,大声呵斥道:“到现在,都不知道建安城情况怎么样,你给本王说,怎么战?”

下方本还在争论不休的群臣立马哑声,纷纷低眉垂首。

“谁能告诉本王,这支大唐军队怎么出现在高句丽的?”

见下方朝臣没有一个说话,荣留王点名道:“渊太祚。”

“臣在!”

站在最前面的老者往前一步。

“你给本王说说,渊盖苏文在建安城到底在干什么?为什么大唐人都快打到王城了,他连一个消息都没传回来?”

“臣不知!”

渊太祚老老实实的回了一句。

“你不知?你居然说不知?”

荣留王,暴跳如雷的骂道:“当初是谁极力劝说本王,让渊盖苏文带队去劫掠大唐人的?现在对方马上打到门了,你给本王说不知?”

“本王还留着你有何用?”

面对荣留王劈头盖脸的呵斥,渊太祚也一阵无奈。

这大唐人都跑到高句丽腹地了,苏文都没有发现?

他才不相信有几万大军的建安城,抵挡不了大唐军队的攻击。

唯一的解释是,这支大唐军队绕过了建安城,翻山越岭从荒无人烟的密林中穿越过来的。

只是,苏文居然没有派斥候盯着大唐人的动向。

“王上,现在讨论这些已经没有意义了,据派出去的斥候传回来的消息,明日大唐人就抵达平壤城。”

“王上还是尽快拿个主意吧。”

一侧的老者,出声劝诫道。

“想来是三月前,咱们骚扰了大唐边关城镇,那大唐皇帝,估计咽不下这口气,这才派兵过来的。”

“王上,不如咱们写个请罪表,然后赔偿大唐一些钱财,想来对方不会为难咱们。”

另一个文臣打扮的中年男人,建议道。

其余之人听到中年男人的分析,不由得点了点头。

武德七年,大唐皇帝派刑部尚书沈叔安来高句丽,册封王上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王。

还派道士带天尊像以及道法过来,给朝臣讲道家经典《老子》。

当初,王上海非常高兴,带领国民一起听讲,每日都有几千人。

现在大唐虽然换了皇帝,但这份情缘应该还在,想来不会为难高句丽。

无非就是敲打一番而已。

荣留王心里却隐隐有些不安,觉得这次大唐不会像那大隋那般,三次打过来,三次无功而返。

不过,现在没有其他的办法。

只好一边让渊太祚安排城防,一边写了一道请罪表。

最后,安排使者,去接触接那一支大唐军队。

……

“将军,前方有高句丽的人过来,说是使臣。”

李靖跟秦琼相视一眼,眉头皱了起来。

不知道,荣留王现在派人来是为了什么。

程咬金则是笑了一声,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我听说,年前劫掠大唐百姓的时候,高句丽可是烧杀抢掠,无恶不做。”

不过作为大军统帅,李靖对着来报之人说道:“让他过来。”

不到片刻,那斥候领着一个高句丽的官员走了过来。

人还未到,那人便跪了下去,用着不太流利的大唐话说道:“下臣见过几位天朝上将军!”

李靖只是点了点头,但未叫他起身,只是问道:“如今我大唐大军压境,你过来可是当说客?”

“若是当说客,你还是回去吧。”

那高丽官员听完李靖的话,又是一跪拜大礼,道:“上将军,我此处前来,并不是当说客,而是受王上的名利,迎接各位上将军前往王城。”

“另外,关于三月前那件不友好的事,并不是王上下令的,当王上得知此事后也是痛苦懊悔。”

“王上原本打算到天朝去跟皇帝陛下请罪的,只是这大雪封路,所以就耽搁了下来。”

“不过,王上的请罪书早已写好,这次各位上将军过来,正好把请罪表带回去天朝呈给皇帝陛下,请求皇帝陛下原谅王上御下不足的过错。”

“还有,王上除了对遇难者表示哀悼以外,也准备好了赔偿金,希望尽量能弥补百姓受到的伤害。”

高句丽的官员哔哩啪啦说了一大堆。

偏偏态度卑微又真诚。

那荣留王也上道。

不仅写了请罪表,还准备好了赔偿金。

都做到这种程度了,这仗还怎么打?

一时间不光李靖不知道说什么,连秦琼也陷入了沉思。

不过,程咬金却是耻笑了一声,道:“你俩不会真相信这高句丽人说的吧。”

“若是那荣留王真的知道错了,为什么要等咱们来了后,才说写了什么请罪表,说什么准备了赔偿金?”

“他去不了长安,派个使者团去长安没问题吧。”

“偏偏要等咱们兵临城下之时,才来搞这些认错。”

李靖跟秦琼听了并未说话,跪在地上的使臣也一脸尴尬。

良久之后,李靖让那使臣先回去,随后走到陆战队的队伍里。

把那高句丽官员说的讲给席君买听,说完之后才问道:“席队长,怎么看?”

席君买又没遇到过这些事情,他怎么知道该怎么处理。

不过大军跋山涉水行军几个月,不会就因为别人的几句话,就准备放弃占领高句丽吧。

想起以前自己不理解为什么二郎为什么要修那么多学堂,免费让人去学堂上学。

不理解为什么明明可以给更少的工钱就能招募到那些工人,偏偏要给高于几倍的工钱。

不了解明明好多工坊工厂二郎自己都可以招人做,偏偏要跟人合伙。

后来,二郎给自己说了一句话,虽然自己不是很理解,不过,好像可以说给李靖听。

于是席君买开口道:“二郎曾说过,不要去想什么对错,只需要记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李靖听闻,浑身一怔,愣在原地。

好久都没回过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