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原本和独孤伽罗一同深情看着天幕向世人讲述他们爱情的杨坚,在天幕最后一句突兀蹦出来时,顿时深情的笑脸一僵。

杨坚心中大为吐槽:上苍你好不好笑啊!?朕都放纵了也只临幸了三位妃子,你非得在最后补上这一句吗!?

没等杨坚思索应对之策,身边的独孤伽罗一时没忍住,当着朝臣们的面狠掐了一把杨坚腰间的软肉。

“嘶~夫人轻些,我们离共赴黄泉就差两年而已,四十五年都过来了,为夫今日悔过,届时还能差那两年吗?”

独孤伽罗和杨坚这时忽然听到笑声,顿时停了调情一般的打骂,看向殿下见状而笑的群臣们。

这时有懂得来事的大臣打破尴尬,带头高呼跪拜:“陛下皇后万年!”

群臣们也顺势跟着跪拜高呼。

杨坚笑着让众臣平身。

独孤伽罗小声道:“当着群臣的面弱了陛下一介帝王的颜面,陛下会怪罪我吗?”

杨坚笑出声来,有意大声言语让群臣们听见。

“夫人没有当众冷眼于朕,而是以夫妻理应的情绪小小惩罚于朕,这才是真的顾及了为夫的颜面,此举放在天下任何一对夫妻身上都是合度的,众爱卿们以为如何?”

群臣们当然是笑着附和。

独孤伽罗这时转过身去,给人感觉以为是羞涩,实则却是小声快语跟杨坚说道:

“上苍已将皇权与世家的争斗说破,陛下应该尽快调兵加以防范。

今日可借商议上苍所示,将群臣们都给留在宫中,同时密调亲兵戒严皇宫,再调府兵精锐拱卫京师,以防世家兵马动乱。

鉴于当前局势紧急,可在暗中先行拉拢部分世家制衡其它世家,一旦有动乱,我们必须首要保证国祚安稳!

另外收缴皇子杨广的兵马。

我大隋国祚会因为杨广继位导致何种不好的结果,待上苍告知后再做决断。”

杨坚听言顿时意会,脸上笑容不变,但心中已经具体思索起妻子的警醒要如何妥善布置……

……

历朝君王对杨坚和独孤伽罗的感情还是比较欣慰的,但对杨坚貌似怕妻子这一点则是一笑顾之。

没有相爱到一定程度,哪个帝王会容忍皇后杀自己的宠妃?

没有足够的自信和倚仗,又有那个皇后敢杀皇帝的宠妃?

这在帝王之中自然是前所未闻,也让人艳羡身为帝王还能有这样的爱情。

至于百姓,则仅仅依据皇帝如此宽容的这一点,就断定这是位爱民的贤君。

甚至会觉得这样一位能够终结动乱统一天下,并且愿意与民休息,以开国之君就在执政期间开创盛世的贤君,堪比千古一帝。

百姓的想法自然就是这么纯朴而简单。

……

【公元604年,杨广继位,是为隋炀帝。

从个人能力来说,隋炀帝杨广并不是一位昏君,但他对百姓不惜民力、不与休息的行为来说又的确称得上暴君。

早在公元589年,正是年仅二十岁的杨广统帅四十万隋军灭陈,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只是杨广虽为统帅,但平陈计划主要是文帝与高颎等大臣制订的,前线的八路大军实际指挥主要是高颎、王韶、杨素、韩擒虎、贺若弼等能臣猛将。

不过能以二十岁的年纪获得杨坚的信任成为统帅,也足以证明杨广本人在军事和政治上的能力。

而在杨广登基之前,也有史书记载杨广的荒淫无耻。

隋文帝杨坚病重时,美貌绝伦的宣华夫人与太子杨广一同侍疾。

当后妈宣华夫人出去更衣时,杨广欲对她行无礼之事,宣华夫人百般抗拒才得以幸免。

回到隋文帝住处后,宣华夫人向隋文帝哭诉了杨广的行为,这让杨坚大怒,甚至欲意废除杨广重新立杨勇为太子,但未能执行,杨坚便突然去逝了。

此事却有值得怀疑的地方。

杨广在争夺太子之位时一直善于伪装,压抑自己的本性,只差最后一步之际却犯下如此严重的错误。

且宣华夫人原本与杨广是利益共同的,她也为杨广登上太子之位出了力。

如果杨广顺利登基,她必然能获得极大好处,但她向隋文帝告发杨广,这也不符合常理。

而在后续的记载中,登基后的杨广强行临幸了后妈宣华夫人,仅一年后宣华夫人去逝。

史书一直以来都是由胜利者书写,尤其是对亡国之君的记载,极大程度上依照了胜利者的意愿。

所以一直以来中国各朝代的史书被诟病没有一朝的史书可信度超过九成,多数不超过八成。

但中国的古代史,依然是全世界古代史中内容最全面,可信度最高的,尤其是有诸多文物和其它同时期史料相互佐证。

隋炀帝在位前期国力强盛,为了巩固隋朝发展,继位之初的隋炀帝便决定营建东京洛阳。

虽然杨广的父亲杨坚,已经在其在位期间完成了首都大兴城(长安)的建设。

但为了借助水利掌控中原与江南经济,杨广决定迁都洛阳。

不过为了建造新都洛阳,杨广也消耗了大量的民力、物力。

公元605年,杨广正式迁都洛阳。

并以洛阳为中心,开始修建贯通南北、连接多道河流的大运河,多条运河统称为隋朝大运河。

而早在584年时,隋文帝杨坚便为了将关东资源便利地运至关中,引渭水自长安开通到潼关的广通渠。

所以修建运河属于隋朝的国策,也是历朝历代以来一直都有付诸行动的重要国策。

只是因为杨广的急功近利,在较短的时间里发动太多民众修建运河,消耗了国力。

但是这样的付出也是必须的,水利运河为国家和百姓带来的利益远比付出的要多得多,影响也极为深远。

正所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华夏大地上,几乎所有大一统王朝都在这一点上保持着默契,治理黄泛、挖掘运河、沟通水利、开渠垦荒,数千年来这些水利工程都被历朝历代视为基本国策。

哪怕时隔数千年,后世中国在水利上的投入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庞大。

运河带来的价值远非几句话就能囊括。

而杨广主导挖掘的前所未有的大运河,在历史上即被视为极其重大的功绩。

但也因过多消耗民力,成为推动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被视为一种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