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剿杀过自己亲自册封的兄弟们的刘邦,对此感受颇多。

“这就是政治斗争,远比世人表面看到的要复杂得多,也凶险诡谲得多。

昏暴、贤明,都不过是成王败寇的另称罢了。

上苍既然说杨广在成就如此多的丰功伟业之后,仍有暴君之名,想来最后他还是在这场斗争中落败了。

只是可惜了隋朝这一奠定了兴盛之基的王朝,若是杨广能够得胜,隋朝定然能够延续地更为长远,在后世之人的口中也能有更多的盛名。”

……

嬴政也已经从上述的内容中,预见了隋朝将会因为世家而灭亡。

不免对这个也完成了统一天下,成就诸多功绩深远影响后世,与大秦有如此多相似之处的王朝感到遗憾。

“隋朝可惜了,不过除了科举和三省六部制,这连通全国水运的大运河也可以为我大秦借鉴。

定为大秦后世帝王的国策吧,朕是没有机会做到了。”

……

【公元612年,隋炀帝第一次征讨高丽。

隋军伤亡惨重,损失了大量有生力量和物资装备。

第一次东征宣告失败。

但隋炀帝也已经初步达成了目标,世家兵马被大量消耗。

如果杨广此时收手,或许隋朝还有转旋的余地,不至于在不久的未来瞬间爆发亡国的大动乱。

但是杨广或许是觉得,世家仍然还有相当的兵马,此时就逼反世家,他没有十足的把握借此一举剿灭他们。

于是便紧接着有了第二次的东征。

但是杨广却忽略了一点。

世家们最大的倚仗是兵马不假,但世家们的兵马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世家们掌握着大量土地和佃农。

世家们在战场上损失的兵马和物资,必然会转嫁到百姓们的身上。

通过提高田租和招募佃农继续维持自己的兵力倚仗,以此避免被皇帝趁弱剿灭。

世家们以皇帝穷兵黩武的理由,转嫁百姓受到高压和剥削的怒火。

原本对世家们的打压削弱,实际上还是回到了国家和百姓们的身上。

对形势和决策影响的错误判断,也让杨广坐实了暴君之名。

加上此时的山东河南正好爆发了大规模洪涝和泥石流等天灾。

使得大量农田被淹,百姓流离失所,“岁大饥,人相食”的记载再次出现在了史书上。

而此时的皇帝不顾百姓的安危,不愿撤兵缩减开支,仍然要加征赋税对外用兵。

民怨在此时正式开始爆发。

山东受灾的百姓率先扛起起义的大旗,仅一年的时间义军队伍便发展到数万人,声势浩大,屯驻于泰山之下。

但是很快就被隋军打得溃逃。

不过这支起义军只是暂时偃旗息鼓,并没有就此消散。

会在将来搅动天下风雨,甚至连杀死杨广的宇文化及,都在后来被这支起义军生擒,在史书上留下惊人的一笔。

而这次农民起义被轻松镇压,并没有让杨广重新审视国内情况,没有放弃继续东征削弱世家。

第一次东征失败的次年,相隔不过数月,公元613年隋炀帝再次发兵高丽。

而这次逆天而行的东征,也让世家们彻底明白杨广是铁了心要置他们于死地。

世家们再也无法接受。

身为礼部尚书的弘农杨氏杨玄感,同时也是关陇集团的主要代表之一,作为世家,弘农杨氏率先发起了叛乱。

杨玄感的父亲杨素,更是帮助杨广成为太子的关键人物。

杨玄感的叛乱直接威胁了隋朝的存亡。

(虽然隋朝皇室也姓杨,但与弘农杨氏应该并非一脉,虽然《隋书》记载他们是一脉的,但从多方史料考证,可能是隋朝皇室为了改造寒门出身造假。)

隋炀帝匆忙下令撤军回师救援洛阳,军队未与高丽军进行大规模正面交战便撤退,第二次东征也宣告失败。

而在杨玄感叛乱之前,另一支农民起义军占据吴郡,其首领刘元进甚至自称天子。

同时还有一个向海明,自称弥勒菩萨转世,蛊惑百姓起义,也在扶风称帝。

但是农民起义军早期的实力普遍不强,他们没坚持多久,同年就被隋军剿灭。

而作为关陇集团代表之一的弘农杨氏杨玄感,则与这些农民军完全不同。

振臂一呼,达官子弟、世家豪强踊跃响应,带动全国各地纷纷发动叛乱,隋朝统治集团中的皇权和世家们也彻底决裂。

归属关陇集团的李密等人也跟随杨玄感叛乱。

杨玄感的兵威直指京师洛阳。

杨广紧急班师回朝。

杨玄感因久攻洛阳不克,隋援军到来后使其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杨广虽然镇压了杨玄感,但各地世家们的反叛之心已经被激起。

此时的杨广却极为异常地,在如此局势下依然选择第三次发兵征讨高句丽。

这一次倒是成功击败了高句丽,高句丽王主动派遣使者乞降。

此时隋朝国内已经叛乱四起了,杨广也心急于回朝镇压叛乱,于是接受了高句丽的请降,便立即撤兵回京。

然而隋炀帝撤兵后,高句丽国王并没有按照隋炀帝的命令入朝觐见,这表明高句丽的投降只是缓兵之计,并非真正的归附。

从战略目的来讲,第三次征讨高句丽也宣告失败了。

然而这一场倒行逆施的东征抽调了朝廷的兵力,使得各地起义军和世家兵马得以在这段时间快速壮大。

杨广此时再想平定全国已经有心无力,各地起义军如同飞蝗一般剿灭不绝。

尤其是关陇世家之一的李密,在杨玄感兵败后投奔瓦岗起义军,后来成为瓦岗军领袖,数年时间瓦岗军占领大半个中原,直逼洛阳城下。

同时又有窦建德率领的起义军占据河北冀州部分地区。

高昙晟、高开道割据河北怀戎、渔阳。

杜伏威攻占江淮多地……

反复镇压各路叛军以至兵力大损的杨广,自知大势已去,于公元616年,命越王杨侗留守东都洛阳,自己则率领最后的精锐前往江都(即后世扬州)。

杨广在江南待了两年时间,并欲意迁都丹阳(即后世南京),明显企图偏安,无意在再此时过多消耗兵力镇压叛乱。

跟随他的大臣和将领多为关中人士,祖上基业和家眷都在北方,不愿意长居江南。

加上江都粮尽,众人跟随杨广看不到重振大隋的希望。

于是公元618年,作为杨广亲信将领的宇文化及、司马德戡和裴虔通等人发动兵变。

隋炀帝被杀,宇文化及等人拥立隋炀帝侄子杨浩为帝。

此时关陇世家之一的李渊也已占领长安,拥立代王杨侑为帝,李渊自任丞相,进封唐王。

杨广死后,李渊逼迫杨侑禅位,李渊正式称帝,国号唐,是为唐高祖。

同时洛阳都城留守的官员和世家贵族,拥立越王杨侗为帝,即隋末帝。

天下已经彻底进入大乱之世。

隋朝虽有第三代的隋末帝,但普遍观点认为杨广被杀可被认为隋朝灭亡。

终结乱世统一天下的隋朝,便只存在了三十八年。

杨坚开创的盛世,如烟花一般骤然升起无比绚烂,却又如烟般很快消散。

如果他知道死后发生的事,或许会死不瞑目。

杨坚也不会知道,他与秦始皇竟会有如此相似的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