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明搞直播 > 第181章 繁忙的朱元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洪武十七年农历初一,新春的气息尚未在凛冽的寒风中完全消散,年三十的热闹余韵仿佛还在宫墙之外的市井间缭绕。

天色未亮,文武百官便已身着朝服,鱼贯而入那威严庄重的大殿。

烛火摇曳,映照出他们或年轻或沧桑的面容,每个人的神色都庄严肃穆,怀揣着对新岁朝会的敬畏。

待众人排班站定,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那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仿若能冲破殿顶,直达九霄。

朱元璋高坐龙椅之上,身着龙袍,头戴冕旒,冕旒上的珠玉随着他微微的动作晃动,似在诉说着皇家的威严。

他目光如炬,缓缓扫视下方,那眼神仿若实质般从每一位臣子身上掠过,让人心生敬畏。

“众爱卿平身。”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有穿透力,在大殿中回响。

“谢万岁!”众臣齐声回应,而后整齐地起身,衣袂摩挲之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朱元璋微微抬首,朗声道:“众爱卿有何事上奏?”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一位大臣迈着沉稳的步伐出班,他身着朝服,头戴乌纱,神色恭敬而凝重。只见他手持笏板,上前几步,躬身奏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如今云南之地,局势未稳,我大明将士戍守边疆,日夜辛劳。然其战衣历经岁月磨损,已难堪大用,此乃兵家之大患也。

望陛下圣裁,为云南戍边将士补给战衣,以保其能奋勇御敌,护我大明边疆安宁。”

朱元璋微微皱眉,思忖片刻后,神色威严地说道:“朕知云南军情之重,传朕旨意,

令工部速制战衣九万,务必保证质量精良,火速送往云南,不得有误,以护我边疆将士。”

此时,朝堂气氛稍缓。未几,又有大臣出列,行礼后启奏:“陛下,今有喜讯传来,故元将校士卒王脱欢不花等六十一人自辽东来降。

此乃陛下圣德所致,天威远扬之象也。”

朱元璋闻之,龙颜大悦,朗声道:“此乃吉兆,朕心甚慰。来人呐,赐文绮、帛等物予王脱欢不花等众人,以显我大明宽厚仁德,收纳四方之心。”

一时间,朝堂之上众人皆呼万岁,贺喜之声此起彼伏,仿佛已看到大明江山愈发稳固,万国来朝之景。

又有大臣出列,神色庄重地奏对:“启禀陛下!广东之地,此前遭遇猺寇之乱,形势危急。

广东都指挥使王臻领陛下之命,率部前往征讨。初时,猺寇在清远等县肆意作乱,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

王臻率兵前往,以其卓越的军事谋略和无畏的勇气,与猺寇展开激战。其间,王臻秉持圣恩,对猺寇中可感化之人,积极招降,其党羽大多受其感召,放下武器。

然,贼首麦至清等狡黠顽固之徒,竟遁入矮岭大罗山寨,妄图负隅顽抗。

王臻并未因此而懈怠,旋即整顿兵马,以破竹之势继续追捕。他精心谋划,对山寨周边地形仔细勘察,制定了周详的作战计划。

将士们在王臻的带领下,士气高昂,不畏艰险,向大罗山寨发起猛攻。

至是,终将贼首麦至清擒获,并收降其部众七百一十九人。

经此一役,猺寇之乱悉平,广东之地重归安宁,百姓无不欢呼雀跃,皆颂陛下圣明,王臻之功亦不可没啊。”

朱元璋微微点头,眼中露出欣慰之色,缓缓说道:“王臻不负朕望,保境安民,功不可没。传朕旨意,重重有赏。

赏银千两,绸缎百匹,以嘉其功。其麾下将士,亦各有赏赐,阵亡者厚恤其家。

此次平乱,彰显我大明军威,亦为天下安定之幸事。望诸将皆能效仿,忠君爱国,护我大明百姓。”

朝堂之上,一位大臣神情凝重地出班奏道:“陛下,臣近日听闻,浙江、福建沿海之地,倭患频仍。那倭寇乘船而来,于沿海各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沿海百姓苦不堪言,田园荒芜,家园被毁。且臣探得消息,倭寇之祸有愈演愈烈之势,其对我沿海地形愈发熟悉,常趁我海防不备之时突袭。

更有甚者,竟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妄图长期盘踞。而沿海渔民出海捕鱼之时,常被倭寇袭击,或船只被抢,或性命不保,渔业亦遭重创。

长此以往,沿海之地将永无宁日,民生凋敝,亦会危及我大明海防安全啊。”

朱元璋闻奏,龙颜微怒,眉头紧锁,目光中透露出威严与果断。他沉思片刻后,高声道:“传朕旨意,命信国公汤和即刻前往巡视浙江、福建沿海城池。

沿海之地,倭患猖獗,为保百姓安宁,防倭寇之患,特令沿海之民暂禁入海捕鱼。

汤和需严令各地守军加强戒备,整饬海防,不得有误。

沿海防线关乎大明之安稳,务必慎之又慎,确保倭寇不得再犯我大明一寸土地。”

朝堂之上,众臣皆感受到朱元璋对此事的重视,齐声高呼:“陛下圣明!”信国公汤和领旨后,即刻领命而去,肩负起保沿海安宁之重任。

朝堂之上,又有一位大臣神色恳切地出班奏道:“陛下,臣以为,国家之兴,重在人才。

今我大明,幅员辽阔,政务繁多,实需大量贤能之士以佐陛下治理天下。

自前番停科举以来,朝堂选才之途稍显狭窄,多依赖举荐等法。

然举荐之制,虽有贤才入选,却也不乏滥竽充数者,或因人情关系而得荐,

或地方偏见而使真才埋没。长此以往,恐朝堂之上人才参差不齐,不利于国家大政方针之推行。”

大臣微微停顿,接着说道:“且如今地方之上,诸多饱学之士、有能之人,空有报国之志,却苦无门路。

民间学风虽盛,但学子们苦读多年,若因科举之停而无法一展抱负,实乃国家之损失。

臣观之,科举之制,可使天下学子皆有公平竞争之机会,不论贫富贵贱,唯才是举。

经科举而选拔者,多为有学识、有见地之人,其入朝堂后,能为陛下出谋划策,

于地方为官,亦能造福一方百姓。望陛下圣裁,恢复科举制度,广纳天下贤才,以固我大明之根基。”

朱元璋闻奏,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睿智的光芒,他深知人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沉思片刻后,朱元璋威严地说道:“爱卿所言极是。科举之制,乃为国选材之大道。

朕曾停之,亦有考量,今时不同往日,朕亦知国家需大量贤才共襄盛举。

传朕旨意,即日起再次恢复科举制度。着礼部精心筹备,务使科举之法公平公正,可选拔出真正有能之士。朕期待天下英才汇聚朝堂,为大明之昌盛竭心尽力。”

此令一出,朝堂上下一片赞同之声,众人皆感受到了朱元璋对人才的重视,也看到了大明广纳贤才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