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 > 第7章 “zǎ”裤子与食物长“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章 “zǎ”裤子与食物长“布”

【第一节】把衬衣“zǎ”到裤子里头,这个zǎ不是“扎”字,那是哪个字?

目前,通常说衣服塞进下装,多用“扎”字,其实“扎”没有这个词义的。

查汉字“扎”,有个有点沾边的义项:钻进、插入。如“一头扎进水里”。但是这个义项,包含了距离的变动,类似于“钻”。

“扎”字还有个略微沾边的义项,就是捆。衣服塞进下装,相当于下装把上衣捆起来,实际还是比较牵强。

《四川方言词源》,介绍了“扱”字。

“扱”《四川方言词源》发音为zá\/zǎo。词义:敛衣,收束。

《四川方言词典》中也收录了“扱”字,但注音为“zǎo”(音同早)。

这个词义,笔者接触的广汉方言发音,又都是“zǎ”音,发音同鲊海椒的“鲊”。和目前这些方言着作发音有出入。

不管咋样,从词义上看,本字是“扱”字没错。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扱”字。

[广 韵]:楚洽切,入31洽,cha,咸开二入咸初。[平水韵]:入声十七洽。[国 语]:xi,chā。[粤 语]:kap1。[闽南语]:khioh4,lioh4

扱在古文献有敛衣; 收束的义项。

《尔雅·释器》:“扱衽谓之襭。”郭璞注:“扱衣上衽于带。”

《说文·手部》:“扱,收也。”

《礼记·问丧》:“亲始死,鸡斯徒跣,扱上衽,交手哭。”

扱衽,拼音是xi rèn,汉语词语,意思是插衣襟于带。

宋代陈澔 《礼记集说》:“扱衽,以深衣前衽扱之於带也。盖亲初死时,孝子以号踊履践为妨,故扱之也。”

翻译过来就是:扱衽,就是把长袍的前襟插在腰带。大概亲人刚死,孝子们在灵前哭嚎跪拜时,长长的衣襟是个妨碍,因此把它扱起来。

《文选·李康 〈运命论〉》: “扱衽而登钟山蓝田之上。”李善注引 《尔雅》: “扱衽曰撷。” “扱衽”即把衣襟捆扎在腰上。

明·李实《蜀语》: “敛衣曰扱○扱音札。”札音zá。这应该是《四川方言词源》zá音的出处。

李实为明末清初四川遂宁人,他的记载是比较权威的。所以“上衣扎进裤子”的“扎”,当为“扱”字无误。

上面的zǎo音,暂时未查到出处,可能是四川一些地区zá音发生语流音变后的方言音。

我地广汉方言发音zǎ,同样应该是zá音发生了语流音变。

【第二节】?馒头长“布”了,“布”的本字咋写的?原来是“醭”字

小时候,通常是夏天,因为温度高,四川盆地湿度也大,过去条件所限农村也没有好的存储条件,一些食物比如馒头就会长出白色的长毛。这时候大人就会告诉小孩:“馒头长布[音]了,吃不得了哈!”

笔者家乡在川西坝子北部地区,过去听到的发音就是[布]音。

过去识字的人少,有这个说法的时候,没几个会写。如今储存条件好了,年轻人识字率虽然高了,食物很少长“布”了,所以会写这个字的也不多,所以其实这个字还是算一个生僻字。

这个“布”字的本字就是“醭”字。

醭,普通话拼音(bu),本义指醋或酱油等表面上长的白色霉。四川方言发音(bu),同布音。词义扩展为酒、醋及他物因腐败或受潮后表面所生的白霉。

《康熙字典》记载

《广韵》《集韵》普木切《正韵》普卜切,音攴。《广韵》醋生白醭。《集韵》酒上白。

又《五音集韵》博木切,音卜。义同。

综上:“馒头长布了”,“布”字的本字,就是“醭”字。